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姬归汉 华佗之死

我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全三国始末之乱世群雄》已更新到31期,欢迎各位订阅收听。网络链接:https://www.ximalaya.com/lishi/54669305/

        首先声明一下,文姬归汉和华佗之死没有任何联系,其实这是两个话题,之所以把他俩放在一起聊,是因为一时想不起聊什么了,长时间不更新的话,容易掉粉,就找了这两个既非文臣,也非武将的名人来聊聊。如果分开来单独聊呢,篇幅太短,恐读者不尽兴,强行拉郎配弄在一起聊。

                            文姬归汉

        文姬,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蔡文姬,名琰,本来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司马炎禅魏建晋后,追封其父司马昭为文帝。成了皇帝,后人就要避他的名讳,蔡琰的字就被改为了文姬。

        蔡文姬是名士蔡邕之女。在其父的熏陶下,博学多才,精通诗文歌赋,尤其擅长音律。成年后远嫁河东(今山西夏县)卫氏家族的卫仲道。

        河东卫氏为当地名门望族,有人说河东卫氏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这个有些牵强,望文生义的臆测。

        两汉名门望族有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儒学传家。

        卫子夫父母为平阳公主的仆人,出身微贱(卫青与其弟弟卫步、卫广都是其母与当地一个叫郑季的县吏私通生下的私生子,不是卫家人)。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府中一名歌舞伎,被偶然前来看望姐姐的汉武帝看中入宫,一步步做到皇后。卫青也因此裙带关系得以为将,大展宏图,在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建功无数,卫家由此显赫一时,但其家族始终没有儒学传家的传统。

        河东卫氏一世祖为东汉明帝时(5878年)的卫暠,本是代郡(今山西阳高县)人,儒学名士,受朝廷征召入洛阳。路经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时病故,经朝廷特许其就地安葬,随行家人遂定居于此,开枝散叶,耕读传家,发展为望族。

        另外卫子夫家族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河东卫氏则是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地方也不一样。

        三国时曹魏名臣卫觊就来自于河东卫氏,是卫暠的四世孙。卫觊字伯觎,蔡文姬丈夫的名叫什么不知道,仲道是他的字。以前聊过古人为儿子取字有一个省事的办法,按照伯仲叔季的大小顺序排列,因此有人认为卫仲道是卫觊的弟弟。可以这样去推测,但仅凭这一点还是不够充分。

        找不到卫仲道的个人资料,这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古代重男轻女,偏偏是身为女子的蔡文姬赫赫有名,其丈夫却连名都没留下。有可能是去世太早,没留下什么可记述的事迹,还幸好是娶了蔡文姬,把字给留下来了。

        蔡文姬嫁过去不到一年,卫仲道就咯血而死。卫家认为是她克死丈夫,十分嫌弃她。蔡文姬难以忍受卫家的歧视,不顾父亲出于礼仪习俗的反对,愤而回家。

        这时大致在建安元年(196年)前后,董卓、李傕等人先后祸乱长安。羌人、匈奴人乘机掳掠中原,蔡文姬与许多妇女一齐被掳掠到南匈奴。

        此时蔡文姬二十三岁左右,嫁给匈奴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没有左贤王娶蔡文姬的记载,估计是为妾)

        建安十三年(208年)初,曹操远征乌桓回到邺城,伤感于蔡邕没有后嗣,听说蔡文姬在匈奴,就派周近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赴匈奴赎回蔡文姬。

        那么多被掳掠的妇女,曹操为何独救蔡文姬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二人有旧交。蔡邕是桥玄故吏,而曹操与桥玄是忘年交;二是曹操是个疯狂的书法爱好者,蔡邕则是顶尖书法家,“八分”(新体隶书)书体就是蔡邕所创,著名的熹平石经即为蔡邕所书,成为东汉晚期的标准书体。隶书从此向真书过渡,汉字的方块形象,也由八分书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曹操和蔡邕在文学、书法上常有交流。这是抬举曹操了,以二人当时的成就和名气,曹操对蔡邕只能仰望崇拜,没资格也不敢和其平等交流。

        当年三月初一,离别家乡十数载的蔡文姬重返家园,曹操做主将其嫁给屯田都尉董祀。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法被判处死罪。时值严冬,蔡文姬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到曹操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济济一堂,听说蔡文姬求见,曹操对在座的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诸君都听说过她的风采,现在请大家亲眼见见。”

        曹操只是听下人通报蔡文姬求见,根本没想到进来的蔡文姬蓬头垢面,在座的都惊呆了。蔡文姬跪在堂上,言辞清晰,语意哀酸的恳求曹操救丈夫一命。在座宾客都诧异于蔡文姬的文辞,也感叹蔡文姬的遭遇。

        曹操说:“你这确实值得同情,但公文已经下达,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有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必吝惜快马骑士,而不救一垂死人之性命?”曹操为其所感,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而去,救了董祀一命。

        曹操赶紧叫人拿来衣服鞋袜给蔡文姬换上,然后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许多典籍文章,还能记得不?”蔡文姬回答道:“以前家父曾给了我四千多卷书,可惜遗失了,现在只能记起其中的四百多篇。”

        曹操说:“那我派十个书吏去你那里,将你记得的典籍誊写出来”,蔡文姬认为男女之别,授受不亲,不需要派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

        后来蔡文姬真的靠一己之力誊写出了四百多篇典籍文章,并且没有差错,这记忆力真可算得上是最强大脑。什么叫才女?这就是。

        蔡文姬不光熟悉典籍文章,还精于文学创作,其所创作的《胡笳十八拍》、五言诗及骚体《悲愤诗》等文学作品,倾吐乱离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情,哀怨激愤,既是东汉末年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珍贵史料。

        摘其悲愤诗中所写回中原前与儿子生离死别一段,读来真让人潸然泪下: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还有什么比让一个母亲生生放弃儿子的情景更让人悲伤不已呢?平民百姓不要一天吃饱了叫嚣战争,战争中受伤害最深的从来都是百姓。

                             华佗之死

        华佗,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老乡,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医,医术高明,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其擅长外科,是中国的外科鼻祖。其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比美国牙医摩尔顿发明乙醚麻醉要早一千六百多年。

        另外他还善于健身养生,发明了五禽戏,一虎戏,二鹿戏,三熊戏,四猿戏,五鸟戏。模仿这些动物的姿态,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徒弟吴普长期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时仍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腿脚利索。

        华佗凭借高超的医术救活了不少人,但华佗是不是如现代教科书所说是一个医德高尚,心系苍生,不肯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而遭到曹操所杀呢?

        答案是:否。

        华佗本来是士人,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儒家数部经典的读书人。儒学者以经世济民为理想,而要实现这个理想,主要是入仕为官。奇怪的是沛国相陈珪曾经荐举华佗为孝廉,这是入仕的基础和捷径,太尉黄琬也曾征辟他为掾属,但他都没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人推测是嫌官小,这个不大有说服力,许多人,包括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也是从基层做起。非名儒名士,不可能一出仕就做到高官的。

        但华佗又确实是想做官,这是从他自己身上反应出来的,他对以医为业,深为懊悔。当时的医学被归入“方技”(方伎)一类,贱业、贱民。感觉古代的服务业几乎都被视为贱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怪不得至今缺乏服务精神,服务意识都不强,没有这个传统。这个观念害人害社会不浅。

        长期的失落和悔恨,使华佗变成了一个性格乖戾怪癖,难以相处的人。曹操患上头风病,请华佗治疗。华佗以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他想让华佗留在身边治疗。

        华佗说:“这个病短期内难以治愈,要长期治疗,才能延长寿命。”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难治吗?其实不然,曹操对华佗的想法心知肚明,认为:“华佗能够治好我的病,但他故意不给我根治,就是想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曹操这话就是明言华佗在拿他的病要挟他。要挟的目的是希望能得到高官厚禄。

        可惜曹操不是那么容易要挟的人,没有满足华佗的要求。华佗这时已经在曹操那里呆了一段时间了,一直没见到家人,就以收到家书需回家为借口,请假回家(一说是以回家取药方为借口)。到家后就托辞妻子有病,逾期一直不回,摆明了要和曹操叫板。

        华佗回家后,曹操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华佗还是不回来,有点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样子。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明确下令,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

        华佗由此被抓进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荀彧替华佗求情,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关乎许多人性命,应该宽恕他。曹操拒绝说:不用担心,天下就应当没有这种心术不正的小人不忧。”最终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交给狱吏,说:这书可以救人。”狱吏怕受牵连,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强迫,要来火种,一把火烧了。这卷书的烧毁和华佗另一部未能流传下来的医学著作《青囊经》一样,都是对中医学的一个巨大损失。

        以前聊过,广陵太守陈登的病逝,和华佗也有一定的关系。陈登患血吸虫病,华佗曾为其治疗,并告诉陈登此病三年后会复发,让陈登到时派人到家里来拿药。

三年后,果然复发,陈登派人去华佗家里拿药,结果真实上演了“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幕。陈登因无药治疗而死。

        陈登的父亲陈珪曾经举华佗为孝廉,按说有恩于华佗,当初找华佗看病也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来往关系。华佗既然亲口让陈登三年后来拿药,就应该等待陈登,就算要为其他的病人上山去采亟需的药物,也应该把给陈登的药留在家里,让家里人转交给陈登。不知道华佗为什么没有这样做,这件事至少可以说明华佗的医德还是有所欠缺。

        有学者认为曹操也是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教训,从而果断杀了华佗的因素之一。后来曹操也确实提到过这种想法,有次头痛时,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愈我的病,但他是个小人,故意不给我根除,想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我就是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断除这个病根。”

        一直到曹操十分宠爱的儿子曹冲病危,无人能救时,曹操才想起华佗来,后悔杀了华佗,觉得如果华佗没死的话,也许爱子还有机会获救。

        不能因为华佗想当官就抹煞他卓越的医学贡献,但也不能因为华佗是神医而隐瞒他痴迷于做官,不惜以有损医德的行为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的不当行为。人性是多方面的,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华佗。从古至今都有才高八斗,却人品低下的著名人物,任何神化和隐瞒都是对历史的不公,对人性的失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女胡笳
女人系列:苦命的才女蔡文姬到底嫁了几次?
蔡文姬为救夫被曹操强留府中,其间发生了什么?
中华十大才女蔡文姬 ‖李旭 宣晓凤(二)
乱世才女蔡文姬:如浮萍孤草一般,半生坎坷流离,三易其嫁
古代才女诗词佳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