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不够成熟的诗歌之旅 ——《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读诗不能解决任何的实际问题,但是读诗,尤其是读一首好诗,可以让人暂时从现实生活的泥淖中挣脱出来,返璞归真,满心里都是爱与美的事物及美好真挚热烈的情感。既然读诗是一件如此浪漫的事,那么我想,诗歌教学是不是也能够诗意一些,灵动一些,浪漫一些呢?因此借助这次执教《天上的街市》的机会,我尝试在诗歌教学上做一点改变。

《天上的街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本,这是整本书中唯一一首现代诗。中国的诗歌按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属于古典诗歌的范畴。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唐诗宋词,对古典诗歌其实是有一种亲切感的,所以鉴赏起来往往也能略知一二,但是对现代诗的理解却非常的有限。基于此,我设想通过引领学生品读《天上的街市》来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征。《天上的街市》每一节句数相同,富于节奏和韵律,显示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和谐的音乐性。再者,这首诗是郭沫若的代表诗作之一,而郭沫若的诗歌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特别能突显诗歌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强烈的抒情性。因此我将体会诗歌的这两大特征作为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把该单元强调的联想与想象的理解与运用作为教学难点来处理,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我最初的设想是,借李白的《古朗月行》导入到新课学习中,其中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一首古典诗歌,一首是现代诗歌,他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用这个问题展开对现代诗歌的音乐性特征的体会上,继而进行有效地朗读教学,让学生从停顿、押韵、重读等角度去揣摩诗的韵律,并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在学生们都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之后,以“仔细阅读诗歌,结合重读的字词,思考诗人具体写了什么内容,他写这些是为了抒发什么情感”这一问题过渡到感受诗歌“强烈抒情性”的特征上。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内容,并能够在适当的点拨之后自主探究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这其中为学生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及诗人介绍。接下来提出导入时留下的第二的问题,“李白为了表达对月亮的喜爱,将月巧妙地比作了白玉盘,瑶台镜,郭沫若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天上街市,诗人们为了将内心的某种诉求与愿望更加强烈地表达出来,写诗时往往要借助什么活动来实现”我预设学生预习了课文,应该能猜到是联想与想象,然后顺利地进入联想与想象的活动拓展上去,最后以朗读郭沫若的《静夜》作结。

原本的预期是,这堂课能在一条主线的牵引之下,不着痕迹地达到环环相扣的教学效果,结果呈现出来的却是教学中心不明确,联想与想象的运用没有完成。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症结在于教学主线没有定位准确,导致大家都疑惑这堂课到底是突出现代诗的特征,还是要实现联想与想象的运用,这两者是没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我的教学构想本身不够严谨,自然我在教学上底气不足。面对没有预想到的回答,我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甚至临阵有些慌乱,导致中途几个重要问题都没有准确地提出来,使得原本不够连贯的教学环节更加孤立,更别提像诗一样的洗练,流畅了。这堂课,我的第一张幻灯片打出了“诗歌之旅”几个字,然而这次的诗歌之旅因我这个“导游”功课做得不足,显得如此得不成熟,实属汗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第2034期】优课推送|领略天上街市之美,探寻诗歌教学真味!
天上的街市 练习
【教学实录】想象的魅力——天上的街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