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最牛的家族、做了720年土皇帝,只遵循一条原则

一、海龙屯-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碎片

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将“中国土司遗址”列为世界遗产。由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增至48处,位居世界第二。

海龙屯,成为贵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公里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时针拨回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播州世袭土司杨文为抵御蒙古大军,修建了雄伟壮丽的海龙屯。

40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场血战在中国西南边陲开满杜鹃花的山野里激烈上演。24万官军将土司城堡海龙囤包围得水泄不通。50余日后,大军破城而入,剿灭了一年前起兵反叛的播州宣慰使(土司官职名)杨应龙及其党羽,从而结束了杨氏这个持续了7个多世纪的“独立王国”。

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已然消逝,这座改变了遵义、改变了贵州、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城堡一直沉寂在山间。

二、讨平南诏,杨氏一族主政播州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正是多事之秋。而西南地区南召又乘机攻占了黔中道各州,黔中道是通往四川盆地的要塞,黔中失守,那么四川就不保,四川不保,那么唐朝的大后方就没有了。而唐朝已经没有军队可以派遣,唐僖宗只好“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许诺谁能够收复失地,谁就可以世袭为该地的长官。可世代管理下去,前提是兵马得自己解决。为朝廷效力,或是扩展家族领地,公元876年,来自太原豪门世家的越州会稽太守杨端,动用了家族私人军队,举族中精锐四千余人,千里迢迢入主播州杨氏政权首先驻扎在高遥山,一时间,各支义军纷纷共推杨端为统帅,和南诏国血拼到底。

敌军溃败,南诏军全面退出播州。唐僖宗封杨端为“播州侯”。乱后的播州,一片废墟,杨端发现这片土地肥沃,极易种植稻米,于是组织夷人学习中原汉人先进技术,开荒种田,兴修水利,一时间,播州境内人人怀服,造福无穷,一派生机,杨氏一族,正式进入播州历史。

三、“御前威武军”抗击蒙元显神威

杨端的后代世袭播州安抚使的职位。南宋时期的播州第十三世土司杨粲寓兵于农,拥兵两万,用武力征讨兼并邻近的珍州、南平等地,“辟地七百里”,扩大了播州土司的封疆,并获得大量属民部曲,积累下可观的家族财富。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四川军阀吴曦叛宋降金,被金朝封为“蜀国王”。杨粲闻讯向南宋朝廷献上马三百匹、金银数万两。

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荆湘、四川、两淮成为主要的三大战区,其中四川防线最为薄弱,因此成为蒙古大军攻宋的首选目标。很快,蒙古铁骑攻破四川防线,十余万南宋守军兵败如山倒,1235年底蒙军攻破南宋西陲重镇沔州,四川战区最高统帅制置使赵彦纳率残部败走青野原,却被蒙军团团围困,情势紧迫。

第14代播州领主杨价听说沔州失守,赵彦纳被困,在未得到宋朝皇帝征召的情况下,毅然亲率5000播州兵驰援青野原。播州兵按照诸葛亮“无当飞军”标准组建,使用弓弩和毒箭,最擅长山林野战,精于防守。播州军军令严酷,出战须奋死冲锋,一有怯懦立斩不赦,只可战死不可战败。同时播州兵均在右手虎口刺青为忠勇字样,以示对南宋的忠心,所以这支军队又被外界称为“捏手军”、“手号军人”。杨价率领播州军与南宋名将曹友闻不期而合,乘夜幕对蒙军发动攻击,赵彦纳得知援军到来立即向外冲击,蒙军大败,随后杨价提议并请缨戍守进入四川的最后一道关隘阳平关。数日后,蒙军先锋汪世显率数万蒙军扑向阳平关,可连续攻打了一个月时间用尽各种攻城手段却损兵折将一无所获,不得不撤兵。阳平关守卫战对羸弱的南宋王朝来说是个不小的胜利,宋理宗特加封杨价为武功大夫,并为其麾下播州军赐名“御前雄威军”,从此列入中央军序列。1235年,蒙军开始大规模调整部署从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突破主要方向,对四川战区展开了更加强大的攻势,这期间播州兵一直在抗蒙一线顽强作战,屡放异彩。1248年与蒙军战于马鞍山,三战三胜,擒猛将秃懑于大渡河;1255年助防宣化,九战九捷;西征金沙江生擒蒙将阿里;参战钓鱼城之战等战绩充分说明了播州兵顽强的战斗力。无奈宋军的整体战局仍是败多胜少,无力回天。

四、海龙屯角色的转变

公元1242年,蒙军攻占成都,直逼重庆,四川制置使余玠广泛征求抗蒙大军良策,播州十五世领主杨文呈现了《保蜀三策》。余玠最终采用了中策,杨文更向余玠推荐了冉氏兄弟,冉氏兄弟修筑了钓鱼城,蒙古大汗蒙哥汗亲率铁骑日夜攻打,屡攻不下。整整半年过去,钓鱼城依然挺立如初,蒙哥汗也被钓鱼城守军击成中伤,在回途中死去。

公元1256年初,蒙军逼临播州,播州告急。杨文决定利用播州险要地形,置一城为播州根本,于是,有了龙岩山上的军事城堡海龙屯。这是一座在抗蒙背景下修建的山城防御体系,是合川钓鱼城的姊妹篇。在海龙屯修建好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蒙军数度兵临播州边境,却总是绕道奔川东而去,始终未踏进播州一步。

直至南宋灭亡后,在元帝国辽阔的版图上,只有播州孤悬一地,蒙军屡攻不下。公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遣使播州,并许以播州杨氏只要投降,不计前嫌,世代封爵。时任播州领主杨文之子杨邦宪为免播州烽火狼烟、生灵涂炭,纳土降元。杨氏一族虽归降元朝,但小小的播州,却是蒙古铁骑未能以武力征服的地方。

到明万历年间,播州已经在杨氏手里传了二十九代,传到杨应龙手里。杨应龙调集役夫工匠8万人,用了4年时间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十二关,在山上围筑坚壁巨垒。各关之间石墙相连,城墙随山势绵延,气势雄伟。《明史》称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从公元1257年始建至公元1600年废弃,海龙囤共使用了343年。作为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的代表性遗存,海龙囤经历了宋元之际捍卫中央政府利益的军事城堡,到明末对抗朝廷的大本营角色转变。

五:杨应龙与朝廷为敌,引发播州之乱

明万历十八年六月,京城主管刑狱案件的大理寺接到贵州转来的状子,控告人是播州五司七姓,他们要状告的是时任播州第二十九世领主杨应龙,状告的导火索是杨应龙杀妻弑母一事。杨应龙有五房妻妾,原配第一夫人叫张春花,但杨应龙最宠爱的是第五房小妾田雌凤。田雌凤为人善妒、心性刻薄,为夺取第一夫人位置,屡次诬告第一夫人张春花不贞。在一次酒醉后,杨应龙下令将原配夫人张春花、岳母以及侍女全部杀死。万历皇帝却把这事压了下来,播州的实力太强大了,只派人训斥杨应龙收敛行事。碍于万历皇帝的训斥,杨应龙总想找个出气的地方,时隔不久,出兵三万向相邻的五司七姓发起猛攻,贵州巡抚叶梦熊上书弹劾杨应龙,请朝廷制裁杨应龙。公元1593年,杨应龙到重庆接受勘问,万历皇帝又一次表示放了杨应龙。

新任的四川都御使王继光提出要继续勘问杨应龙,杨应龙不耐烦一而再再而三的审查,命人将使者轰了出去,四川官员脸上无光,分路出兵准备强行捕捉杨应龙。杨应龙早已在娄山关设下埋伏,官兵死伤过半,朝廷大为震惊。对此,朝廷不再姑息,准备出兵征剿杨应龙。可刚结束的抗倭战争,消耗了朝廷大量人力物力,朝廷决定招抚杨应龙。对于朝廷的招抚,杨应龙顺从的表示接受,并愿交四万两白银以赎前罪,并将次子杨可栋留在重庆做人质。

不料,留在重庆做人质的杨可栋离奇死去,杨应龙痛失次子悲愤异常,当杨应龙派人去重庆取回次子尸体时,地方官员竟以四万两赎金未交完,不肯归还尸体。从公元1597年开始,杨应龙开始不顾一切的连续出兵劫掠五司七姓,之后侵入湖广四十八屯。对于杨应龙的疯狂举动,万历皇帝决定,一劳永逸解决杨应龙问题。便令李化龙担任围剿总指挥,总督川、湖、贵三省军务,赐尚方宝剑,调天下兵马全力备战。

六、明军“飞练之战”失利,点燃平播之战的导火索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在贵州瓮安飞练(今银盏镇)发生了一次大战,史称"飞练之战",这次土司和官军之间的交锋,官军损失惨重,朝廷颜面尽失《桑梓述闻》载:"白乐山,一名飞练屯。明播州叛酋败官军于此。"播州土司杨应龙的肆意杀戮,终于激怒了明朝廷出师征伐,飞练之战自此爆发。土司和官军双方都投人大量兵力,先看官军一方。"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部兵三千剿杨应龙……"《明史》、《明鉴》、《明纪》、《纪事本末》等官方史书中提到官军损失的数量,大多定为只有三千,且全军覆没。而考证《平播全书》,数量远不止此数,损失当以万计。《贵州通志》载:"我师(指官军)夺三百落(按:三百落,即今瓮安猴场三百涝地,在飞练东)。""贼佯败走天邦囤,诱我师,伏发,歼焉"。"杨国柱骂不屈,与经历潘汝资等俱死……""国柱、廷栋皆死……""何汉良……执杨都司,嗔其不跪而杀之"。飞练之战,以土司兵全胜,官军损失约二万人告终。播州土司的消亡:"飞练惨败后,明廷大怒,贵州巡抚江东之坐浪战(作战不得力)被罢免,起用郭子章代替。又诏令前都御使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州省兵事。

七、平播之战打响,700余年地方割据政权灰飞烟灭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龙指挥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总兵刘綎出綦江(播州的北面),马礼英出南川,吴广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宁,童无镇出乌江,朱鹤龄出沙溪,李应祥出兴隆卫,陈璘出白泥,每路约三万人,共计二十馀万人。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囤(贵州遵义西北)。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于海龙囤下,轮番进攻,杨应龙则令士兵以滚木、礌石阻挡。明军一连数日,损兵折将不得寸进,屡攻不下。就在明军卡在飞虎关前时,海龙屯后山战局发生了变化,原来攻打后山的水西统帅安疆臣,与杨应龙私交深厚,每日假意攻打海龙屯,却利用职务之便,悄悄供给播州军火。抗倭名将陈璘发现此情况后,密报李化龙。李化龙则命令安疆臣部后撤三十里,命令刘綎率部赶赴后山,准备破关。6月4日,明军扮成运送给养的水西军模样,混入后关,无数明军一拥而入,冲进关中。海龙屯被从后门攻破,杨应龙虽令将是死守,但军无斗志,众人四散奔逃。

杨应龙知道,播州杨氏一族七百年的基业在自己手中终结了,杨应龙回到寝宫,点燃帐幔,与二妾周氏、何氏上吊自杀,冲天大火吞噬了海龙屯。

其子杨朝栋、弟杨兆龙,应龙妾田雌凤等被捕,明军入城,播州全境平定。此役前后历时114天,耗费了湖广、四川、贵州三省财力,约二百馀万两。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磔杨朝栋、杨兆龙等于市。

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能长期雄踞一方的政权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这个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时代,传了二十九世的播州杨氏小王朝,也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平播之后,明廷下诏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两省,万历二十九年(1601),瓮安正式建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中之国——“播州杨氏”七百年
土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身份?揭秘海龙屯的秘密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役:一个传承七百多年的望族被灭
他家在此地统治七百余年,却在 万历皇帝 时代谋反,最后灭族!
海龙屯的残垣断壁诉说着土司的兴亡
让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海龙屯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