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颐和园中的关羽文化

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尽头处的宿云檐城关,又名贝阙门,是清漪园时期西所买卖街的水陆通道和重要屏障。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坐北朝南,为方形城关。乾隆时期,昆明湖3面没有围墙,宿云檐城关东控山路,西据河湖,南临街市,北通后山,是一座扼守水陆交通的雄关要塞,也是从西部入园的主要门户。

宿云檐城关上建有单层重檐砖木结构的八角攒尖楼阁,阁内曾供奉武圣关羽的塑像并悬挂乾隆皇帝的御书匾额“浩然正气”。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名将,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佛教对关羽的信仰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在皇家园林的原始设计中,万寿山西面的宿云檐城关供奉关圣帝君,东面的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取文武辅政的寓意。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追封为武圣明代关羽开始称为“关圣帝君”,被官方认定为“武圣人”,清代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延续明代传统,仍旧尊崇关羽为武圣人。武圣实际上就是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象征。中国封建军制经历了由春秋战国到秦、汉的初创期,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发展期和由五代十国、宋到元、明、清的中后期。封建军制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确保封建统治权的稳固与发展,它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清代前期主要实行八旗、绿营兵制。八旗兵制是以八种颜色的旗帜为标志编组,兼有军事、政治和生产职能的“兵民合一”的满族兵制。清太宗时增设蒙古和汉军八旗,共为24旗。入关后,八旗兵已脱离生产,并分为禁旅(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军队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绿营兵制是参照明朝卫所制建立的汉族兵制。绿营兵由招募的汉人和收编的汉族地主武装组成,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编组。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月发给一定的银饷和米粮。为了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统治,清朝统治者除将他们的基本武装力量八旗兵分别驻守在京城和各省城镇要地外,绿营兵也配合驻防,二者互相穿插交错,在全国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对各族人民进行统治和镇压,又便于八旗兵对绿营兵进行监视和控制。此项军事制度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后被勇营和新军取代。

中国封建军制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来侵略。归根到底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乾隆皇帝为了夯实自己的统治基础,在皇家园林清漪园中修建象征皇帝所掌握武备的宿云檐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军队建制变化
揭秘:一代武将年羹尧居功自傲的悲惨下场(14)
“兵”“勇”其实并不同
同为清朝的士兵 “勇”和“兵”地位截然不同
清朝士兵背后的“兵”和“勇”,差别居然这么大
长知识了!大清朝军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