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2012-03-26 00:02:25)
                                     教育是慢的艺术
   “尝试”有没有学问?尝试法的教学有没有价值?用这样一个蕴含着巧妙技巧的课题,花这么长时间来教尝试法,会不会是一种浪费?

  这是很多教师听完这一课产生的疑问。

  但从高等数学学习、从研究和生活实际来看,我认为,“尝试法”大有用武之地,正像老子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仔细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是否碰到一个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敢尝试,不敢下笔?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学会“从错误中学习”,是否就会别有洞天、风光旖旎?我想这就是这节课师生都不愿意下课的原因所在。

  傻瓜也会的“尝试法”,是不能“快教”、不能“精教”的,得让学生像“傻瓜”一样慢慢地尝试,慢慢地感悟。“蝴蝶破茧”的道理大家都懂,心急的好心人用剪刀去帮忙,结果会是怎样?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今天听来,简直是谬论。然而,卢梭自有他的道理。

  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我相信卢梭说的这句话。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正因为如此,当下,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喊出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的口号。

  可能我们还是要追问:孩子为什么要来上学?我们的教育是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这两者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的两种教育概括为——

  由此观照施银燕老师的“鸡兔同笼”,其教学价值就不用多说了。

  有朋友要说:“浪费时间?那还不容易!”

  其实不然。

  这里的“花时间”,不是慢条斯理,不是拖沓冗余,而是一种农人心态,一种道家风格,一种等待艺术。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就更需要教师具有苏格拉底式的反问功夫,来催生学生的智慧。

  这节课,在各小组出示完自己的“作品”后,施老师推荐了一份未完成的表格,引发大家对失败的讨论,凸显了这节课的数学精神和人文意义:不单单是会尝试,更重要的是敢尝试。尝试,就一定会有失败。怎么看待失败?经过这样的反问,孩子们很好地体味到“尝试没有不失败的,除非你不再尝试”的真谛。

  课堂中,教师当“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让学生“磨洋工”之后,更需要彰显教师提炼、概括的功夫,促进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请看课中施老师的一段总结——

  从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中我听到了这两个词(指板书),你们的尝试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后再作调整,才使尝试的过程变得简便。6只鸡6只兔,是36条腿,有的人只看到36≠30,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而咱们好多同学还能从中分析得到更多的信息:36不仅不等于30,36>30,腿多了,说明(生:兔子多了),兔子多了,当然要减少兔子增加鸡,所以我只会往鸡增加这个方向再去尝试,大大缩小了尝试的范围。通过思考分析之后作出调整,就能更快地成功!

  也有反过来的,教师“画龙”,学生“点睛”。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老师急切地想把结论奉献给学生的浮躁,看不到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照搬,看不到后进学生不知所措的茫然,看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

  “鸡兔同笼”的教学如此,其他课的教学呢?

  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路倾听智慧的声音
扶放有度,学生进步会更大——“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四)
走班制的尝试与探究
陈敬文:教学生涯的三境界
邱学华答全国各地教师及家长提问
杏墰杂谭:三国里谁最有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