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浩瀚烽烟起,潮起潮又落——旧日本海军朝潮级驱逐舰

众所周知,《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本是为了限制各列强无休止地扩张军备,为实现各国和平发展而缔结的。但是对于当时日本军方和大部分被军国主义冲昏头脑的日本民众来说,这两个条约是他们痛恨的枷锁,是英美等国强加于日本的屈辱。

在主战派的宣传下,日本的崛起与美国必有一战,美国看似强大其实是外强中干,其国民精神已经堕落,经济也因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濒临崩溃。日本只要努力扩张军备,再加上天照大神庇佑,肯定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从1933年开始,日本政军两届里试图维护条约的将领们纷纷被逼下台,当年上台的日本外相广田弘毅甚至在1934年向美国提出要废除条约,美日之间关系日趋紧张。

海军假日结束前的未雨绸缪

在两国海军高层看来,《伦敦海军条约》到1936年末到期后肯定会成为历史,此时再不未雨绸缪那就是傻了。于是在1934年,两国的造船厂船台上都开始做同样的事情——建造超过条约限制的战舰,待两年后条约失效时刚好可以压哨竣工。

马汉级驱逐舰

在美国方面,太平洋战争中特别活跃的马汉级驱逐舰正是在1934年开工,这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2280吨,最大航速36.5节,配备5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3座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马汉级同日本正在建造的白露级相比,排水量和航速都有优势,火力方面虽然舰炮数量持平,可鱼雷齐射数量居然高达12枚,远远超过了白露级(不过白露装备的是610毫米鱼雷)。

马汉级油画

看到美国一下就开工建造18艘马汉级,日本在驱逐舰数量无法与之匹敌的情况下,质量上绝对不能输。此时还在船台上的白露级虽然偷偷超越了条约限制的排水量上限,但是其某些性能指标仍然已经无法满足日本海军的要求,现在既然可以明目张胆破除条约限制,那还不如打破枷锁重新设计。于是原本计划建造14艘的白露级又被腰斩,尚未开工的4艘被取消,舰政本部第四部开始重起炉灶设计一级新型驱逐舰,这就是朝(zhao)潮级。

朝潮级的设计

1934年的“友鹤事件”,充分暴露了藤本喜久雄的激进设计并不可取,头一年才晋升少将实现了职场飞越的藤本受此牵连,郁郁寡欢,于1935年1月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46岁。可告别藤本时代的造船本务部其实并无新意,他们自认为是“得意之作”的朝潮级,实际上还是在吃藤本的老本,走回了特型的老路。

朝潮级线图,下面是特型和白露级线图,可以互相比较一下

特型线图

白露级线图

朝潮级的船型可以说是直接沿用的特型,长118米,宽10.4米,同特型的尺寸完全一样。由于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了2000吨,所以吃水增大到了3.7米。另外动力系统也没有差别,3座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2座舰本式减速齿轮汽轮机,2轴,总功率50000马力。可是朝潮排水量要大一些,所以最大航速只有35节(特型为38节),仅仅比白露级提高了1节。

兵装方面,朝潮级的舰炮继承了特型的配置,6门127毫米50倍径舰炮总算压过了马汉级一头。这6门炮安装在3座C型炮塔内,1座位于舰艏,另外2座背负式安置在舰艉,算是结束了初春和白露级尴尬的背靠背安置方式。

1939年9月15日,在馆山公试时的山云号

至于鱼雷,设计造船本务部尝试了几种方案,依然没法在朝潮的舰体塞下3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这才打消与马汉级一较高下的念头。最终2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座安装在舰桥后方,1座安装在2号烟囱后面。虽然一次齐射能力只有8枚鱼雷,但是朝潮的优势在于有次发鱼雷装填装置,具有快速二次发射能力,没有这种装置的特型鱼雷再装填往往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

为了节约中轴线空间长度,朝潮1号鱼雷发射管的配套次发装置同白露级一样,也是一分为二倾斜布置,只是把位置调整到了2号烟囱两侧。2号次发装置还是在2号鱼雷发射管后方,偏离中轴线歪向左舷,出于平衡考虑后桅靠近右舷。

朝潮级峰风号模型,可以清楚看到各种兵装布置

朝潮级峰风号模型,可以清楚看到各种兵装布置

防空武器仅有2座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分别位于2号烟囱两侧。到太平洋战争时期1942—43年间,大部分朝潮级为了增强防空和反潜能力,拆除了2号主炮塔,25毫米高射炮增至15座,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也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掷器。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座,另加装13毫米机枪4挺。

续航力不足的顽疾

朝潮级当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续航里程短的顽疾没能得到解决,其原因说来话长。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最大劣势在于受到条约限制,不能在西太平洋地区扩建海军基地,离日本最近的基地就是珍珠港。一旦美日开战,美国太平洋舰队若想发起进攻,就不得不从本土西海岸或者珍珠港长途跋涉而来,这给了日本海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实施“渐减邀击”战略。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进攻必须由夏威夷发起

因此日本当时一直在着力加强其控制的南太平洋各岛屿上的军事设施,将迎击美军舰队的区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决战小笠原—马绍尔—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一线的战略思想。决战区域变大,就对日本驱逐舰的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从“丸二计划”的白露级开始,日本将驱逐舰的基础巡航速度由14节提高到了18节。

日本的防御圈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的位置

要想在提高基础巡航速度的前提下还增加续航里程,就得增加锅炉的温度和压强,通过降低燃料消耗率来提升动力系统的整体效率,从而使同等容量的燃料能行驶更远的距离。

但是对于当时日本的工业水平来说,受高性能过热器研发的瓶颈所限,想像美国一样制造出这种高效率锅炉可不太容易。朝潮使用的锅炉只能达到最高温度300度,最大压强22千克/平方厘米(美国弗莱彻级装备的锅炉最高温度454度,最大压强43.3千克/平方厘米),这就导致朝潮级续航能力还只停留在白露级的水平,为4000海里/18节,这令海军非常不满。

朝潮级引发的临机调事件

朝潮号竣工还不到4个月,蒸汽涡轮叶片就被发现存在破损的情况,并且波及到了该级所有舰只。涡轮叶盘共振翼是最早一批被罗列出来的可能诱因之一,考虑到其他舰艇上或许也存在相同的隐患,事件逐渐演变成了针对海军所有船只的大规模调查,史称临机调事件。

高速前进的朝云号,舰艉的突起物为深弹投放装置

如果罪魁祸首真的是叶盘共振,军方不仅需要对旗下所有舰艇的蒸汽涡轮进行改进(费用约4000万日元),现有舰只逐个入渠接受大修还将影响所有新船的建造。为此日本海军不得不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先对日向、最上、吹雪、初春等舰实施了长时间的耐力测试,并得出了一切正常的结果。叶片破损终于被确认为朝潮级自身的固有缺陷,该问题也在该级升级完轮机组后得到了解决。不过对于故障实际原因的调查却一直持续到了太平洋战争如火如荼的1943年,最终报告书所提出的涡轮叶盘双节点共振也成为了公认的事件真凶。

从临机调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当时的工业水准并没后来吹嘘的那么高,至少在动力系统制造方面存在很大的工艺问题。

1939年11月22日的夏云号,拍摄于服役当天

结局

朝潮级一共建造了10艘,分别是朝潮、大潮、满潮、荒潮、朝云、山云、夏云、峰云、霞和霰,这些舰名全部取自日本气象名词,大多同中文字面意思差别不大很好理解,只是荒潮比较生僻。荒潮这个词是个日本古文词,不同于另外3个描述海潮的名词,荒潮属于是一个文学感性词,意思是来势凶猛的潮水。

海试中的荒潮号

朝潮级全部于1937到1939年间竣工,虽说开工时阳炎级的图纸已经基本定型,朝潮注定是一型过渡舰只,但是对于几年后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来说,仍然属于是日本海军最新锐的驱逐舰,因此在战争中有时会同阳炎级一起混编,被当做水雷战队主力冲杀在第一线。

特别是1942年2月爆发的巴厘岛海战,由朝潮、大潮、满潮、荒潮4舰组成的第8驱逐队,击退了盟军的3艘轻巡和7艘驱逐舰。事后第8驱逐队被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授予了“武勋显著”的感谢状,成为开战后首支获此殊荣的驱逐队。

巴厘岛海战中的盟军荷兰海军德鲁伊特号轻巡

1945年4月7日,随着霞号在伴随大和的菊水特攻中被美机狂轰乱炸而沉没,10艘朝潮级就此全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陪葬品,消失在浩瀚的大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驱逐舰英杰列传·日本篇》
“日之丸下的东洋刺客”——二战日本舰队型驱逐舰彩绘赏析
日本 朝潮级/Asashio
还未出生就已遭淘汰——简析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日本夕张级轻巡洋舰
大型化的日本驱逐舰,火力堪比巡洋舰,九段渐减战略下的重装产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