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折翼的天鹰——二战时期意大利差点就建成的舰队航母

早期的航空母舰大多数并不是专门建造,而是由条约限制下的战列舰改建而来,例如美国的“列克星敦”、日本的“加贺”等。还有一些航母出于试验或者应急的需求,甚至直接由民用船只改造而成。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直通甲板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改造成航母前其实是英国为意大利建造的高速海峡渡轮“康蒂罗索”号。二战时期,日本也将“出云丸”和“橿原丸”两艘豪华邮轮,改造成“飞鹰”和“隼鹰”两艘航母投入到太平洋战争中。其实不光是日本,当时另外一个法西斯轴心国也做过同样救急的改造工程,这个国家就是意大利。

一战结束后,墨索里尼上台开始在意大利实施法西斯统治,为了巩固的独裁政府的统治基础,墨索里尼成立了独立的空军来听命于己。于是传统的海军处处受到空军新贵的打压,无法发展海军航空兵,以至于二战爆发后同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作战损失惨重。

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之后,意大利海军终于忍无可忍,决心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由于此时从零开始建造已不现实,所以意大利海军想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把目标放到了被自己征用的两艘预备舰船——豪华邮轮“罗马”号和“奥古斯都”号上。

罗马的骄傲

从1756年开始,英国就用快速帆船在英格兰和纽约之间运送邮件;1818年,纽约和利物浦之间更是开通了飞剪式快船客运业务。截止到1860年时,已有496万人通过远洋航线移民到美国,远洋邮轮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20世纪初之后,随着造船技术进步,邮轮业务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新型高速豪华邮轮层出不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泰坦尼克号”。1925年,意大利也建造了两艘远洋豪华邮轮投入到远洋航线盛宴中,这就是“罗马”号和它的姐妹舰“奥古斯都”号。

“罗马”号长219米,宽25米,满载排水量32650吨。动力采用8台重油锅炉、4座蒸汽轮机,最大航速25.4节。内部拥有375个头等舱床位、300个二等舱床位、300个“中等舱”床位以及700个三等舱床位,共可容纳1675名乘客和500名船员。

邮轮内部装潢极度奢华,例如最顶级的威尼斯套房和佛罗伦萨套房包括了4间卧室、5个浴室以及沙龙、餐厅和小厨房,所用的银餐具和银茶具都是由著名艺术大师设计制造的。当时整艘船的造价高达6000万美元,而“泰坦尼克号”的造价也不过是750万英镑(当时合3000万美元)。

“罗马”号邮轮

这两艘邮轮一投入大西洋航线,就追平了此前英国“毛里塔尼亚”号保持了十几年的平均航速,被意大利纳粹宣传机构称为“罗马的骄傲”。1933年1月4日,“奥古斯都”还带着一船富豪进行过环球航行,此次航行从纽约出发,共历时129天,途径了几十个港口(其中有中国的上海和香港),令“罗马的骄傲”名声大噪。

但是二战爆发后,大西洋航运受到沉重打击,“罗马”号和“奥古斯都”号面临着被闲置的境地。1939年11月,意大利海军将这两艘船征用为预备舰船,打算将它们改造成类似于“朱塞佩米拉利亚”号那样的水上飞机母舰。马塔潘角海战后意大利海军的改造计划升级,决定将它们改建成类似于日本“飞鹰”级的舰队航空母舰。

改造方案

其实早在1936年,意大利海军就注意到了这两艘船的潜在军用价值,并进行过缩比流体力学模型水槽测试,结果显示,假如将两艘船换成球艏鼻、增大主机功率,完全可以实现30节以上的最大航速,足以跟得上战列舰来充当舰队航母。

1941年10月,“罗马”号开始在热那亚安萨尔多船厂接受改建,自此“罗马”号改名为“天鹰”号,“奥古斯都”号改名为“鹞鹰”号,两舰统称为“天鹰”级。

上面是罗马号,下面是改建后的天鹰号

船体结构的改进

由于拆除了邮轮的豪华上层建筑,因此天鹰号排水量下降到了23350吨(鹞鹰号为23775吨)。舰体长度被增长到230米,舰艏由双曲线型舰艏改成飞剪式变得略微上翘适度外飘,这样既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舰艏上浪问题,又可以在舰艏没入水中时大幅提升浮力,从而提高适航性。另外舰艉也被改装成了巡洋舰型。

舰岛位于飞行甲板右侧,飞行甲板为半开放式,长211.6米,宽25.2米。船体内部舱室经过切割重构,改成了一个可以容纳26架飞机的机库,为了增大载机量,机库顶部还能额外悬挂15架飞机,再加上甲板上系留的10架,共可以载机51架。

天鹰号结构图

动力的调整

为了追上30节以上的主力舰,意大利人把为“罗马统帅”级高速侦察巡洋舰(海试时最大航速飙到了43节)的动力系统塞进了“天鹰”级。这套动力装置的核心是8座大型燃油水管锅炉和5座备用的小型燃油水管锅炉,再加上4组齿轮传动式蒸汽涡轮机,总功率高达151000马力。

防护能力

虽然“天鹰”级增强了主机功率,可是为了达到航速要求,意大利人不得不削减“天鹰”级的装甲防护,只在一些重点部位安装了有限的装甲,例如主机舱和舵机舱等等,但是最厚的部位也不过只有100+8毫米厚的装甲隔墙,飞行甲板装甲更是只有可怜的8毫米厚。

天鹰号

在此前提斯洛角、塔兰托、马达潘角等几次海战中,对意大利海军“凌辱”最狠的要数英国“剑鱼”鱼雷机,因此“天鹰”级还安装了意大利引以为豪的“普列赛鱼雷防护系统”

这是一种以流体力学原理为基础,经过精密的机械结构计算后设计的防护组件,主要由双重/三重底、内侧弧形防雷装甲、圆筒形能量吸收结构和其正上方的注水舱构成。这套防护系统不用通过加装防雷突出部(加装防雷突出部会改变舰体线型、增大舰体宽度,从而降低航速)就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下爆炸冲击,以此来降低舰只内侧舱壁所受到的压力。由于该系统的效能与圆筒形能量吸收结构的直径成正比,所以只能用在大型舰只上,并且长度可以完整覆盖核心舱部分。

当时意大利海军安装有“普列赛系统”的只有战列舰:2艘加富尔伯爵级、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3艘维内托级。但从实战来看,后期加装的“加富尔伯爵”级由于受舰体结构限制,普列赛系统覆盖长度只有120米,防雷效果并不佳。

在塔兰托被袭时,1枚鱼雷就报销了“加富尔伯爵”号,“卡尔·杜里奥”号挨了一枚鱼雷后也不得不抢滩。维内托级则是建造时就设计了该系统,防雷效果就截然不同,“利托里奥”号被命中3枚鱼雷也只是舰艏下沉(该位置没被普列赛系统覆盖)。反过来看“天鹰”级,普列赛系统覆盖的长度比加富尔伯爵级还短只有105米,其实际防护效果到底能不能达到意大利人的预期,恐怕只有天知道。

火炮配置

起初海军打算给“天鹰”级安装4座双联装203毫米舰炮,火力强度直逼“塔兰托”级重巡,后来发现火炮系统增加的重量对航速影响之大得不偿失,才将这个“美妙”的设想换成了轻型防空火炮。舰岛周围一共布置了8门135毫米45倍径单管高射炮、12门65毫米64倍径单管高射炮,飞行甲板周围还有21门20毫米高射炮。

65毫米防空炮

令人振奋的是“天鹰”级还装备了EC-3.“猫头鹰”雷达,可以发现12公里外的水上目标和30公里外的空中目标,意大利人相信马达潘角夜里,3艘重巡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抵近射击沉没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

舰载机

二战前就已拥有发达航空工业的意大利自然不会缺乏先进战机,而当时海军也采购了Re.2000“猎鹰”战斗机打算搭载在战列舰上,用于侦查和防空。不过飞机从舰上弹射起飞后是“有去无回”,无法降落回舰上只能飞回陆上机场。

Re.2000“猎鹰”战斗机

意大利空军为了防止海军航空兵坐大,是不会同意海军采购Re.2000这种自己装备量很少的非制式战机,于是向海军推销已经大量采购的Re.2001“公羊”战斗机,还可以兼做轰炸机使用。实话实说,Re.2001的性能是要好一些,唯一的缺点是对起降距离的要求比较高。意大利空军干脆好人做到底,为“天鹰”级争取来了德国的飞机弹射器(为齐柏林伯爵设计),总算是解决了这个难题。

Re.2001“公羊”战斗机

携带一枚250公斤炸弹的Re.2001“公羊”战斗机

其实当时意大利海军还考虑过德国的Bf-109T、Ju87C、Fi167等成熟的舰载机,并在空军的圭多尼亚飞机测试中心进行过试飞,后来也不了了之。

结局

1943年6月,“天鹰”号的改建已经基本完成,并进行了海试,各项航海性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例如最大航速跑到了30.7节)。

但是一个月之后,战局就直转直下,7月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墨索里尼政府随即垮台。9月3日,新政府同盟军签订停战协议,意大利海军跟着全体出逃,只要开得动的军舰都逃往马耳他和巴勒莫,共有5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33艘驱逐舰、34艘潜艇加入了盟军阵营。

可惜的是,接近完工的“天鹰”号和进度很慢的“鹞鹰”号(1942年9月才开工改建)没能离开热那亚港,被德军俘获。

防备空袭的天鹰号

“天鹰”号后来遭到盟军多次轰炸,在1944年6月被重创。1945年3月,意大利海军“第10快艇支队”的蛙人又成功地袭击了“天鹰”号,令其坐沉在港内。

虽然“天鹰”号1946年被捞了起来,但最终两艘舰全都无法继续利用,分别于1950年(鹞鹰)和1952年(天鹰)被拆解出售。弹指一挥间,直到33年后,意大利海军的航母梦才在“加里波第”号上得到真正的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航母命的意大利邮轮:二战前的罗马号和奥古斯都号
军用舰艇的种类及用途详解
二战日本海军舰艇彩色图鉴
航母发展历程
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辉煌——翔鹤级航空母舰
日本重巡洋舰及其覆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