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江湖? 江湖又从何而来?
userphoto

2024.05.06 天津

关注

说起“江湖”一词,人们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在武侠小说里看到这个词,也常常听到周围的人说起这个词,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江湖漂泊”“江湖之险”等。然而,一旦要问,何江湖?却又无从说起,似乎感到又很陌生。有人干脆就说:“江湖,就是社会。”也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还有人说:“武林中的打打杀杀,就是江湖”。这些说法都不准确的,或者说是片面的。那到底什么是江湖呢?今天南山老李就同大家一起来聊聊“江湖”这个话题。请先收藏本文,如果对我的文章感兴趣,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同时我也表示深深地感谢!如果有不同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

江湖,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义。江湖的本义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泛指三江五湖。后衍生出天下、四方的意思。再后来又衍生成为具有社会属性,泛指古时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江湖的主体是那些摆脱了土地束缚或失去土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侠客、镖局、商贾、武士、隐士、僧人、道士、尼姑、戏子、乞丐等,还包括四处流浪、打拳卖艺、卖野药等人组成的独立于体制之外的群体。换句话说,江湖的主体其实是那些体制以外又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各行、各类人士。

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江湖”二字,那时江湖说的还是大自然中的江湖。春秋时的庄子曾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溼”,与其靠“吐沫”相互苟且活着,还不如去大江大湖里自由自在。这也可能是“江湖”最早的出处。这里庄子说的江湖是鱼生存的地方,并得出“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若犹鱼而与水也。

显然庄子所用的是江湖的本义,他所指的是大自然中的“江”和“湖”。江与湖,都是一片既自由,又是平静的世界,这也正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与快活。实际上,这时还不存在社会属性的“江湖”,但是,庄子的此论对后来社会属性的“江湖”之所以选择江湖一词一定产生了影响。因为生活或者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各阶层,能借用《庄子》一书中的“江湖”二字,来描述自己的状态,岂不是显得要文雅了许多。

自然之江湖

后来江湖又衍生出天下或四方的意思,这当然就已经与江河湖泊渐行渐远了。东汉时期的班固在《汉书·货殖传》中:“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这大概就是因为范蠡是游走四方,隐于民间,此时江湖已被引申为四方各地之意,同时也有着民间的意思。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述志令》,也叫《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写到:“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这些都是将江湖代指为天下。显然,天下也好,四方也罢,只是江湖泛指了包括江海湖泊在内更大的范围了,却仍还没有成为后来的民间社会的江湖。

四方之江湖

唐代李延寿在《南史》写到:“故有人庙堂而出,询江湖而永归 ”,“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杜牧的《遣怀》诗中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可见唐诗中的江湖,已经凸显了江湖的民间性与社会化。

这里我们还是要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民间社会上的江湖的呢?我们知道,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士农工商”是对当时社会的高度概括。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间逐步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行业,社会对人的评价也不仅仅以仕途或土地多少为标准了。

尤其到了隋唐时期,有两个群体不容忽视,一是游侠,二是游民。游侠,是中国历史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在乱世游侠却备受百姓崇拜。唐代的游侠有侠客、刺客和侠盗。其中,侠客往往出身于贵族,有的还继承了秦汉与两晋侠者的良心和风度,他们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不用为生计问题担忧,很少挑战官方,一般也不被体制所排斥。侠盗和刺客往往是为了生计,有时要挑战法律对抗秩序,但有时也会在社会为百姓伸张正义,深得民众的认同。

游民包括:商贾、手工业者、文人、学者等。这里要区分游民和“流民”的不同,游民虽然也脱离了土地,游走天下,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财产,都是些有钱人,他们不参与仕途之争,遵规守法,靠自己的资本、手艺和智力“吃饭”与官方互不相干。隋代的薛道衡在《人日思归》中写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唐人贯休还在《献钱尚父》写到:“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隋朝的尹式在《别宋常侍》写到:“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唐朝白居易在《琵琶行》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均道出了深处江湖的游子之况,游子之心,游子之境。

由于游侠和游民都是流动性的群体,为了更好的立足,势必要“报团取暖”,就形成了天然的“共同体”,还逐步形成了他们内部的规矩。同时,各行各业的“带头大哥”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体制以外也可以扬名天下“光宗耀祖”。这样“江湖”又给了那些脱离体制或远离仕途的能人志士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窗”,社会属性的“江湖”也就应运而生。

尤其到了唐代,“江湖”一词很明显已变成社会各阶层所组成的参差不齐的大干世界和民间社会了。最早还是文人们的文学作品将游侠与游民群体“合成”为江湖的。唐代诗人李白在《侠客行》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在《陌上桑》中说:“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王维也在《陇头吟》中写道:'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马戴的《灞上秋居》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代描写江湖之气的诗句还有很多,也说明这时的江湖对社会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社会之江湖

到了宋代,江湖已经深入到了整个民间社会,严格讲应该是非农业生产的全部社会。江湖中人也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称之为“走江湖”、“闯江湖”,显然这与天然的江河、湖泊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热爱冒险的游侠、出没不定的盗贼、割据一方的土匪、占山为王的好汉、游戏人生的浪子、行走四方的僧侣道人、游手好闲的泼皮闲汉,过往的商旅、漂泊的剑客、押运的保镖,暂时歇脚的客栈、流转货物的码头、喧闹的集市、繁华的市井等等,构成了永不平静的江湖社会。

宋代的苏辙在《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傅梦得《江湖》:“落魄江湖上,人疑是谪仙。”苏轼《浣溪沙·和前韵》:“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已山。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这可以看出,这时的江湖已代指民间社会,更加明显的表现出与庙堂及朝廷相对的意思。黄庭坚还在《寄黄几复》写到:“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这可能算是最具“江湖”气息的诗句了吧。

社会之江湖

我们知道,自宋朝开始国家权力开始高度集中于皇帝,这也是江湖走向“成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皇权削弱或者取代了封疆大吏、世家大族和各种门阀的势力。于是他们就开始设法在体制之外建立自己的实力范围,以“找回”自己的利益。有的就跳出体制之外,游走“江湖”,比较典型的有侠客、隐士、镖局、武士等。

实际上,这些体制内或由体制内走向江湖的“高人”甚至还“控制”一方江湖。那时有句流行语,所谓“穷习文,富习武”,就是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江湖文化,游走于江湖社会。同时,随着非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完善,平民阶层对社会的贡献便稀释了世族对体制运行的垄断。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各种行“行规”,被更多的人所遵循,也推动了江湖的社会化。

所以说,自宋朝之后的江湖也泛指古时不接受皇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独立于体制之外的社会。在这里要说的是,唐宋时期的江湖虽相对于“体制”之外,但与体制并不对立,还与庙堂或者说“江山”有着相当的一致性,甚至还会服务于江山。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还留下了:“居朝堂之上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名句。

侠客之江湖

明朝的江湖,其江湖气息可就更加浓烈了,这时的江湖已深入到社会各方面,其江湖文化完全可以说走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概念上讲,自此江湖已经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庙堂相对应的江湖,指的就是广义上的江湖。而侠义的江湖,则是指由“三教九流”各自组成的一个个独特的“江湖”体系,泛指民间各个行业的内部文化,如侠客、镖局、手工业、商贾,武士等(部分上九流),童仙、相命(相面师)、郎中(原为官职,到宋朝就指医生了)、丹青(职业画工)、隐士、琴棋、僧、道、尼等(中九流),衙差(衙役或走卒)、梆(打梆子或敲梆子的人)、时妖(巫婆)、高台(在戏台上表演的人)、打狗(靠狗和猴表演的江湖艺人)、脚夫(搬运工或被雇佣赶马车的)、吹鼓手、戏子、乞丐、娼妓等(下九流)。

所有这些行当,又都分别是一个独立的小“江湖”,比如武林江湖、侠客江湖、商贾江湖、郎中江湖,码头江湖等林林总总。明代的杨慎在《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这样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让人仿佛倾听到一声对江湖的叹息。

屈大均的《浣溪沙·杜鹃》有云:“血洒青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声声只是为天涯。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冢在龙沙。催还不得恨琵琶。”柳如是在《金明池·咏寒柳》中也写到:“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还有罗贯中在《大梦谁先觉》也说:“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唐寅的《言志》说:“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都表现了人们对“身在江湖”的感慨和抗争,可见的文人儒生尚且如此!

武林之江湖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江湖还一度被体制内所掌控。明朝初年,朱元璋继承了元朝的“诸色户计”,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户,并要求民户务农,向国家纳农业税和徭役;军户负责服兵役;匠户给官府做活或去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做工。士农工商 “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各色户籍人等世袭职业,子孙世代传承,“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同时,居民如出远门,要向官府申请通行证(当时称路引或文引),如此严格的户籍“制度”给官府及官员掌控江湖提供了先天优势,据说明朝江湖上的帮派就曾经大部分在东、西厂和锦衣卫的操控之下。这样也避免不了官员们会深陷江湖之中,江湖也就进入了体制之内。

王祎在《赠别马谦叔宪史》写到:“自是南方气候迟,罗衫十月尚相宜。何人秀水衔怀日,不是金陵揽辔时。天地风尘三尺剑,江湖岁月一篇诗。只今已是功名晚,况待星星两鬓丝。”夏完淳《一剪梅·咏柳》:“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江湖的无奈。尤其于谦还在《岳忠武王祠》中说到:“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用明朝人的眼光来看岳飞事件,很难否认皇帝是不是也已“入”江湖。

到了明朝中期,加之海外白银的流入,商品经济的兴起,社会上的江湖“码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帮派,有的已形成了一个个相当规模的经济实体,甚至“拳头”更大的势力,实际操纵了一个行业、一个门类,或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道德体系之外的社会。因此说,明朝的江湖“水”最深了。

游子之江湖

清朝的江湖出现了更新的特征。随着江湖帮会的兴起和发展,江湖社会逐渐被更大的势力所垄断。明末清初的“洪门”也有说“洪杆子队”的,就是一个典型的全国性的组织,他的“派生”组织有的发展成为反对朝廷(反清复明)的政治组织。相传,少林永化堂门下弟子作为明朝皇家门堂因反对清朝的“剃发令”和“易服令”,相约在少室山下,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时所倡导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志为志,以少林永化堂所传承的小洪拳为名,秘密成立反清复明组织“洪门”。

其后,便分散到五湖四海,形成不同分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漕帮、天地会、袍哥会(哥老会)、三合会、安亲会、致公堂等反清复明组织。故有“天下洪门出少林,洪门根在永化堂”之说。洪门发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民国时期,历经明、清、民国,贯穿了整个清朝,与青帮、哥老会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有资料称,洪门致公堂就是现在致公党的前身。其实,太平天国也是从“拜天地会”发展而来的。

清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兼并和人口的剧增,大量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沦为真正意义的逃荒者(流民)而流徙四方,漂泊于江湖。流浪和挣扎的生存状态,促使他们选择社会组织,这些人由于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后顾之忧,就决定了他们为了生存,往往会采取非法(捷径)的手段来攫取生活资料,这就为各类会党组织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晚清时期的会党组织名目繁多,帮派林立,如天地会和哥老会等。有资料显示,清末社会上公开的全国性会党组织就有200多个。清代卓子亭在《新刻江湖切要》中这样写到:“我家田地在江湖,不用耕兮不用锄;说话未完苗已秀,再谈几句变收租。”曾对江湖时如此概括。

可见清朝的江湖已经深入到了包括民间与庙堂,城市与边疆,平民与高官,乞丐与财主,民俗与政治等各阶层各领域。因此有人说:“有人的的地方,就有江湖。”就连那些文人也难逃江湖之困。钮琇在《觚賸·雪遘》中写到:“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也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夜坐其二》中说:“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出了江湖的儿女情长,写出了千古文人侠客梦。老舍先生的《茶馆》中,清人也有这样的对话:“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道出了江湖人士的那种难以改变的永恒状态。

情仇之江湖

纵观古代社会发展史,“江湖”既是地理之江湖,又是社会之江湖,还是侠肝义胆之江湖,更是文化之江湖。不同的社会,江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主流与非主流的共存,即同主流社会相对又与其共生的这种文化现象,人们也称之为“江湖文化”。江湖与庙堂是相对而言,但江湖与庙堂并不完全对立,有时还具有一致性。很有意思的是,在古代中国,或者说旧时的中国,江湖虽存在于体系之外,游走于法外之地,但江湖还是发挥了他积极地一面。旧时江湖上的帮规,比如行业内的等级之别,师徒关系,对过错的惩戒,对狭义的评价等,恰恰实现了行业的“自律”,弥补了政策的不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各阶层民众也曾赢得了话语权,从一定意义上,还推动了公序良俗的产生乃至法律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故人之江湖

当今社会,人们有时也会说自己“身处江湖”,这也只是现代人对快节奏带来的生活压力的一种调侃,与真正的“江湖”还失之千里。不过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着自己的江湖,生活是平淡的,生活是琐碎的,大多数人的江湖虽没有封建社会打打杀杀的侠义之势,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恩怨情仇,但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自己的一方社会也正是普通人的江湖人生和人生江湖。江湖就是迎来送往,江湖就是婚丧嫁娶,江湖就是朋友乔迁晋升、升学中榜、庆生祝寿、人情世故,江湖里凝聚的是每一个你我平凡的人生缩影。

永远的江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战国时代盛行游侠风气?
江湖离我们有多远?
江湖,消逝不再?江湖,无处不在!
历史上侠客的退化与金庸武侠的进化|文史宴
江湖的含义
快意恩仇,仗剑天涯,中国文人心中的江湖是怎样的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