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到尽头是物哀,日本美学源流
美术宝 2018-08-01 18:26:07

物哀是日本美学的源流
也是日本人独特的生活情趣
因此
日本的艺术家都深受“物哀”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
在日本的艺术作品中
我们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和味道”:
一是 恬淡
二是 追求瞬间美的生死观
三是 无常的哀伤




















日本物哀美学~~
幽玄 脱俗 缺陷 素简 枯槁 自然 静寂

被一众追捧的诧寂美学源流竟是中国的禅宗?

第二自然    2018-03-20 09:55:47


物哀拆开两个字看,物是所欣赏之客体,哀是审美情感。

哀是个人对自然,对世相,对人生的情感体验,以生活无常,人生无常,短暂易逝为基调的,所以无论如何,多少还是带一些淡淡的哀感。

中国文人的哀情的背后,大多是对大环境,例如政治背景,战争背景等等的感叹。现在物哀这个词几乎是日本禅宗的标志,也是日本文学与器物的精神宗旨。但日本人的哀是个人的,轻薄一些,缺乏抗争与不满,而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宿命必然的完全理解。物哀,并不颓废,它的实质是倡导人要爱惜万物有灵,善于感受,欣赏美,赞叹美,又惋惜美,往往于最绚烂之时看到零落之后的悲凉,因此有一种物哀。

物哀

幽玄,脱俗,缺陷,素简,枯槁,自然,静寂。

幽玄之美

幽玄是一种境界较高的美感,深奥,优雅。它将物哀中的物相的美,转化为精神的内在。幽玄具有非合理,不可言说,飘忽不定的美的特质。

如日本著名画家长谷川等柏的《松林图》,其中空白的部分引向了无限延伸的松林深处。这样大面积留白的方法恰恰体现了松林的幽深,有一种空寂而深远的意味了,而这种意味正是物哀中幽玄的境地。

脱俗之美

脱俗之美,不是简单地脱离世俗红尘,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让疲倦的身心得以短暂的净化,再以清新的“我”回到日常俗世中前行。所谓的脱俗,不是表象的脱离现实的生存规则,而是令人在真实生活中,自然畅顺地融入世道。

世人若能心中有道,胸中有规地行走尘路,便不易迷失本我,会走得更逍遥自在。脱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时,求得此一刻的清净俗念之愿。

缺陷之美

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

如中国书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间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独自拥有一种看似不整齐规范的奇美。如同金缮铜锔,在修补之外,发现欣赏残缺之美。

素简之美

朴素简洁的美,是禅宗的“无”,看似毫无精雕细刻,却有种质朴笨拙的素美,举目所见,没有绚烂只有素雅,这种简单的素美的深处,蕴藏着枯淡的物哀之美。

枯槁之美

毫无感觉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历经岁月沧桑的变迁,不论怎样的苍老,其中都有着无觉的静默之美。

书法或画,墨迹淡薄难辨,或者老旧斑剥的茶盒等,虽然一目所见,有种枯槁之状,但却令人感悟一种枯中沉淀的力量,外表不再强大,内在却雄气的阳刚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无心,无念,无意识。

感悟自然,顺应自然,靠近自然,融入自然。

静寂之美

沉稳、安静、平和,面对日常中的“我”内省内悟。

生活的自适,时常都是在一种无言的静寂中展落。

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静中品味动美。

本居宣长在讨论《源氏物语》之时,对“物哀”这个概念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所谓“知物哀”,是对所见所闻的事物能有所感动,观之以心,动之以情,能感知“物之心”和“事之心”。

字典里的“感”,注释为“动也”,而“哀”,则是这种“动”的表现。看到樱花开放,觉得美丽,就是知物之心,因为樱花的美丽而感到高兴,就是“物哀”。

“所谓'物哀’,也是同样的意思。所谓'物’,是指谈论、讲述、观看、欣赏、忌讳……某件事物,所指涉的对象范围很广泛。人无论对何事、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就是'知物哀’。

而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却麻木不仁、心无所动,那就是不知物哀,是无心无肺之人。”本居宣长这样写道。

“物哀”是一种移情:“虫声唧唧,催人泪下。”“听着风声、虫声,更令人愁肠百转。”《源氏物语》在《法事》一卷中,写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此时紫上已经非常虚弱了,然而,消瘦增添了其姿容之优艳。傍晚,秋风萧索,紫上倚靠在矮几上看到庭前花木,吟咏了一首和歌:“秋风吹来了,荻叶上的露水啊,就要消散了。”源氏听罢,悲痛不已,和歌一首:“世间的露水啊,终归会很快消散,先后都一般。”明石皇后也吟咏道:“万物似秋露,易逝岂止叶上霜,人生难长久。”当晚,紫上便去世了,宛若秋露一般。

恋物实则是恋人,所谓“人物合一”。不论是睹物思人,抑或人物同哀,都是相似的情感。一些美丽的事物,会引起人对过去美好的怀念,譬如:“枯了的葵叶。雏祭的器具。在书本中见到夹着的,二蓝以及葡萄色的剪下的绸绢碎片。在很有意思的季节寄来的人的信札,下雨觉着无聊的时候,找出了来看。去年用过的蝙蝠扇。月光明亮的晚上。这都是使人记忆起过去来,很可怀恋的事。”

另有一些事物,则是无可比喻的:“夏天和冬天,夜间和白昼,雨天和晴天,年轻人和老年人,人的喜笑和生气,爱和憎,蓝和黄檗,雨和雾。”清少纳言这样写。

同是一个人,没有了感情,便觉得像别个人的样子了。无可比喻的事物,总是一期一会,令人备感无常,生出哀寂。看到院里枯墙上的光影斑驳,“物哀”起来,想到《枕草子》里“一直在过去的东西”:使帆的船。一个人的年岁。春,夏,秋,冬。

  • 被一众追捧的诧寂美学源流竟是中国的禅宗?

2018-11-25 23:30

这些历久而弥新的东西,

就是侘寂的力量。

没有什么东西会死去,

不过是新生。

这也是诧寂里面禅的哲学。

诧寂(Wabi-sabi )是由16世纪的“茶圣”千利休总集大成,透过茶道空间与仪式来具体呈现wabi-sabi之美,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诧寂美学之所以会引起共鸣,主要是人生中蕴含了许多无常与无奈,看起来舒服自然的wabi-sabi,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具有心灵疗伤的效果,这是一种看尽繁华后,才懂得欣赏与追求的美感。

乔布斯是佛教与禅宗的忠实信徒。他对禅宗的偏好,鲜明地被投射到苹果的产品设计上。

联合创始人linlis在他的微博里写道:“ 苹果的工业设计有很多wabi sabi 的体现,比如 iMac 、macbook air/pro 浑然一体的淡雅机身、当你用手触摸铝制机身时候反馈到你指尖的素雅,以及当你凝视铝制机身的表面纹理的时候,这纹理还有一种时光般的深邃。这些都是 wabi sabi 的哲学体现。”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的美。可能有人对诧寂这个词比较陌生,其实一些知名品牌的设计中早已体现出诧寂美:MUJI

“无中万般有”的禅宗思想为根底,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深入日本骨髓的诧寂美学,若追本溯源,会发现源头其实是在中国的禅宗,中国的禅注重内心的修养,属于精神层面,但是在中国却没有成为主流,因为它与道家主义合流,开创了另一种境界,却没有被广大的中国人认知。

禅宗在唐朝的时候传进日本,在中国宋朝、明朝的时候已经在日本大放异彩。日本经过学习之后发展为神道学,在注重精神修养的同时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更注重实用,比如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

想要理解诧寂,首先要理解茶道,茶道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传统的石磨和现代化的空调系统,所有的一切都不违和。无论是小山园家族的人,还是制作石磨的人,数代几百年,只为一件事,一碗好喝的茶。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诧寂不就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感官上简约整洁。但诧寂是我们敬畏自然,并且向它们学习。草会枯萎,会茂密,会杂乱。诧寂的庭院顺应自然,四时风光日日新。诧寂更强调创造了枯山水庭院的自然之美。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

简单来说,诧寂指的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

铁久了会锈,瓷久了会破。人往往叹息物的自然造作,常无法接受污垢和斑驳,放下这种观念,看待器物随时间自然沉浮,或用人工的方式搓揉捏造,让器物有自然的禅性同时,呈现出诧寂之美。

诧寂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对我而言,诧寂不是枯寂,我们不是僧人,无法苦修却要生活。但我们可以拥有教养,学习礼仪,善待人和物。我喜欢小时候东西坏了总是修修补补,爸爸妈妈好像有魔法一样,可以制作和修复全世界。爸爸打的衣柜,妈妈做的衣服。爸爸安装的水电管道,妈妈缝制的窗帘日用。慢慢的,新的变旧了,我们长大了。也许现在获得变得廉价而便捷,但烦恼多了,乐趣少了。

关于诧寂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来源出处其实很多人很多资料也解释过。不过我想说的是,诧寂之后我们到底要干嘛?或者侘寂教会我们什么?

我想到的是一个歌名“雪間の草”:莫待春花开,君不见,雪下青青草,春意已盎然。

这些历久而弥新的东西,就是侘寂的力量。没有什么东西会死去,不过是新生。这也是诧寂里面禅的哲学。枯燥中学会发现,破败中焕发新生。希望大家能热爱生活,也终被生活所爱。

编辑|mar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侘寂之美——日本现代设计美学
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
侘寂艺术风格探析
侘寂(Wabi-Sabi)之美
侘寂之美,阅尽繁华之后的大彻大悟
日本设计之侘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