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舆丨近代化为何日本成了,而大清没成?
近代化为何日本成了,而大清没成?
周舆
世界近代史有一个奇迹,那就是日本的近代化;现代史这类奇迹多了起来,如以色列和东亚四小龙的现代化。做到这一切是不容易的。
论起近代化的启动,其实大清比日本还要早几年,具体说是二鸦后的1861年,而日本则是七年后的1868。但最终为何日本成了,而大清却没成?
这里直接给出原因。很简单,日本的近代化是一步到位的,上层精英是真想改,而且希望改得全面、改得彻底,甚至不惜喊出“脱亚入欧”的口号,最终他们是这样做的,也真正做到了。
但大清则不然,它的近代化不是主动的,不是真心的,而是被外面打一次才妥协一次,或不得不应付一次。
大清挨了两次打(两次鸦片战争),才发现(或不得不承认)中国军事技术方面的落后,于是才决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近代企业,这才有了“洋务运动”。听这词,西方值得学习的只是某些具体事务,大清不是在学习,而只是置办一些具体的西方事务,大清少的只是这些事务。
因此这个时候,大清上下对沿袭的专制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还都是充满自信的,因此还在高唱“中体西用”,西方事务只能给中国补充一些“器用”,而无损于中国之“本体”。因此这种“近代化”虽然发动比日本早,但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学的东西也都只是皮毛,其实这算不得真正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搞了30年,验收的时刻来到了,那是中日甲午战争。这一打,结果把大清的“近代化”打了个底掉,原来这30年大清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堆积的所有“成果”,都不过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对外不堪一击。
以前打不过英法俄等西方列强还有情可原,而今连曾经接受过中原王朝册封的藩属、小小的日本也打不过,这就说不过去了,需要深挖原因。因此,上层精英最终发现中国的近代化很不彻底,需要在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经济之外,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于是维新变法思潮和实践开始出现。
但这一关在中国却终未能闯过,因为主政的并不是皇帝,而是把持朝政几十年的太后老佛爷慈禧,而维新派则是一群文绉绉的新晋小官僚,根本不具备日本维新武士那样的力量,也不曾获得过真正的权力,于是维新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夭折了。
此后慈禧不仅继续把持权力,把光绪软禁起来,还试图倒行逆施,于是引发了庚子之变,引来了列强的强力干预。结果大清又挨了一次死打,这回连老佛爷也答应要彻底变革了,甚至连“立宪”也提上了日程。
但为时已晚,改良的机会已经错过,革命浪潮早已奔涌而来。革命是什么?是变革里最有力的那一种,是因为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改良都不可能了。
进入民国,社会被赋予了充分自由,经济、文化都获得了高速发展,新闻、教育也都是自由和独立的,各方面可谓都是方兴未艾、欣欣向荣,中国的近代化似乎卓有成效。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
一则北洋政府尽管不太折腾,但似乎又过于顺其自然,无法强有力引领中国向前迈进;二则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民族精神似乎没有得到振作,国力不彰,军力更不彰。于是精英们发现中国的近代化其实还缺失第三个层面,即文化层面,不对文化层面进行彻底的改造,近代化还是不彻底的。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又吃了大亏,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竟然要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拥有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次外交失败在全国引发了轩然大波。某些文化精英带着彻底变革中国的希望,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政治运动。
你看,中国的近代化较之日本,问题是明显的和突出的。也就是所谓的近代化搞了60年(19391898),才发现忘了改变政治;近代化搞了80年(18391919),才发现忘了改变文化。而日本,从明治维新一开始的1868年,就三管齐下地规划了全面的近代化。
就这样,大清的近代化是失败的,原因来自没有彻底认识到(或承认)中国全面的落后,于是每挨一次打才往前挪一步,最终只部分完成了军事(器物)层面的近代化,而政治(制度)和文化层面的近代史却所付阙如,最终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只能由别人来完成了。
1919年后如果中国社会内部不乱,而外面又没有俄日两国捣乱,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开展还是有希望的,遗憾的是大清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民国在大陆却只活了38年。
查看世界近代史,在遇到西方文明的猛烈碰撞后,各个文明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整个美洲、整个大洋洲以及整个黑非洲,其实都是没有能力发生变革的,于是都成了欧洲人的殖民地,特别是美洲和大洋洲的主体人口都被置换了。东南亚诸国也是能力有限,认知力和实践力都有限,完成了不了变革,除了柬埔寨和越南玩过一阵子“主义”,其他各国都是岁月静好地慢慢来,发展不快但也没大错,这种路径以泰国为典型。
而存在彻底近代化可能性的,只能是亚洲和北非的那些文明旧壤。在这里,包括大清、土耳其帝国在内的老大帝国的表现,都是逡巡不进,而没有统一传统的印度文明更是被英国所占,而唯独处于亚欧文明边缘地带的日本却发生了一枝独秀的彻底变革。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必然的。
日本为何能够实现近代化的彻底变革呢?其中有几个要素:
一是日本精英早早地认识到自己文明的全面落后,对过去的一切不再盲目“自信”,发自内心想去学习西方,而且是彻底地学习,即“脱亚入欧”,也不把这个当做丢脸的事。但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正如辛亥志士陈天华所说,“越要报他,越要学他”,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终,仅仅变革了30多年的日本,就打败了世界第一(领土)帝国俄罗斯,这是近代史上的真正奇迹。只是又过了30多年,日本又人心不足蛇吞象地去打英国和美国,那就不对了,因为英美不仅强大,还比日本先进,日本应该续向他们学习。
二是日本有一个不是皇亲国戚和官僚奴才所组成的精英阶层——有文化的武士阶层,这对于近代化来说,简直是过于得天独厚了。具体情况就不多聊了,总之这个阶层不仅有视野,有眼光,而且有能力,有魄力,有胆识,还有血性,能够把事情办成。此外还有一个重点,他们还有公心,这个也至关重要。如果他们是为了私利而变革,那么就会把近代化的成果据为己有,这个国家就不会获得强大的国力和民族精神,军力更不会强大,因为上下不是一心,此后就不会在1894年打败庞然大物大清,更不会在1904年打败庞然大物沙俄帝国。这里就涉及到文化层面了,日本具有先天优势,这也被后来的中国精英所认识。

说到底,大清近代化的失败有其必然性。
一是对西方先进中国落后没有认识,于是有了第一鸦片战争后浪费了一代人的时间,才有了1861年开始的不彻底的洋务运动。于是在30年后的1894年彻底失败。
二是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集团出于私心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于是有了对“戊戌维新”的绞杀,而庚子之变更是企图开倒车,幸被列强所阻。
缺了对先进与落后、好与坏的认知(及承认),缺了精英阶层的公心,近代化或者无法发生,或者不能彻底,这是近代化在日清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而1945年后东亚四小龙现代化的成功,其实也无非是对日本模式的复刻。
就拿韩国来说吧,即使在朴正熙和全斗焕的所谓“军事毒菜”期间,事实上那时的上层精英也是在一心谋国的,只是私心比日本明治时代的武士稍重了一些,但也仅仅是重了一些,主体还是谋国的,今天韩国能跃入发达国家之列,与朴全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但如慈禧那样当国为私,就别说近代化了,事实上连少出去惹点祸都做不到。
2023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落幕前的失败改革,洋务运动为何落后于明治维新
慈禧当年为什么不进行彻底的改革,挽救命悬一线的清朝呢?
李鸿章第一次觐见慈禧,回家就跟儿子说了8个字,眼光堪称经典
【每天老照片】--2410--与明治天皇相比,慈禧太后差在哪里?
【近代史】1、甲午战争:日本的前世今生
周舆丨为何晚清的对外交涉每次都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