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钟华读解《道德经》·第七章

老 子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1

我在第一章的讲解中,认为《道德经》正读往往邈不可解,倒读则豁然开朗。不仅第一章如此,其实整本书如果先把第八十一章读明白,对全文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五千言的大门:天之道,圣人之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既然是利而不害,利万物万民而不害,则如何“利”便是老子所要教授学生的内容,所以他要不断地解读“天之道”,从而成为一本“天书”,此其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所“为”者何事?当如何为?这是老子授课的核心内容,此其二。

即是说,读《道德经》只需守住此二扇大门,便是大收获了。此二扇门,整体来说,圣人本没有道,是据天道内容而建构起来的,从这一层意思来看,则圣人之道“无”,而天之道“有”;从具体生活世界看,圣人之道则要具体施之于治理百姓等具体事务中,需切实可行,抓得着看得见,则又为“有”了,而天之道则邈远难寻,似有实“无”了。故晓得无、有,实亦入了道之大门,道之大门也即万物(众妙)之门。

由此来看此一章,顿时涣作冰释,成两大块,前面“天之道”,后者“圣人之道”。

2

先说老子在讲了道之“用之不盈”、“用之不勤”后, 发现学生都有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于是问:“你们想用之不尽,想长久?”学生表示“那是自然,既然追随老师欲修成圣人,道之所为吾之所为也!”老子看学生劲头够了,于是轻拨话锋,引导学生道:“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是一种“互文”的语法结构,意天地长久。俯仰天地万物,天地当然最为长久。“长”本字做“镸”,头发很长。意所指乃是广度,即空间;“久”字,《说文解字》:“以后灸之,象人兩胫后有距也。”意思以艾条灸人之身体保人生命长久,故久乃指时间。

“天长地久”是说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天地都是最长久的,或者可以说天地就是永远存在,甚或人们希望天地永远长长久久!这没丝毫疑问!倘天地有一天没了,咱们往哪里去!

于是,课堂转入了“天书”的新的内容。

认同了“天长地久”就好办,老子实际抛出的问题是“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何?原因是什么!老子所问其实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之“利”,要将“天长地久”的原因与对我们及万物有什么好处联系起来思考!指明了思考方向,确立了具体方法。

        老子是培养圣人,某种意义上是借圣人为人世间立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儒、道非后世学人所言那般对立与不同。以“道”言之,诸子百家所指皆是一“道”。就老子言,是培养圣人,为人世间确立大的宗旨、方向和目标,具体在人世间的细化、实施和落地则是如孔子这般“圣人”的事。

“利”便是老子确立天与人之间的大关系、大原则:想天当往好处想!想人自然也是如此,这样这个世界也才会愈来愈美好!思人利于己,还是疑人欲害己,哪种生活状态好,自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3

从利万民利万物的角度来看,老子给出的答案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体说来有两类意见:一类认为“不自生”是客观事实,天地“生”万物,而不是天地“生”天地,所以才长生。万物之所以不能长生,是因为万物自身“生”己;一类说是“不自生”实是天地不为自身的生活、生存、生命而算计、筹划,不自私所以得长久。

两类意见各有道理,倘以“利”字作原则而思天地,第二类意见更为可取!

“不自生”,实是不自私!这简直是对人类的当头棒喝,唉!人类实在是太自私了!

这样,我们据此大概可以判断老子所要讲的“圣人之道”,真是呼之欲出。

4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节课教导学生的这句话合起来就仨字:不自私。

人世间很多的不幸福,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实是缘于私心太重。老子要培养圣人,就要汰其私欲,并影响于凡俗民众。

“后其身”的“后”是先后的“后”,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利益面前要谦让,不是不让你获取,而是等众人百姓都取得后你再伸手,也就是先人后己。这里面真见出老子培养学生为天下计的心血、心思,欲为天下王,不能大公无私地为天下苍生办事,则既非圣人,亦非万民万物之福!

“外其身”,这里是讲当危难时刻、紧急关头,把自己之生死置之度外,“天下王”当身先士卒、不畏艰险,如舜历山之躬耕,若大禹为民之治水。

当然,老子告诉学生,不要怕,不要觉得自己吃了亏,要坚定一个信念:以天为师!

天之道还有一个基本规律,便是“有无相生”,何止有、无,现象界一切万物,一切相对价值在现实性上都必然导致其价值逆转,如此,“后其身”则终是“而身先”;“外其身”,结果是“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恰恰因为圣人之大公无私,最终成全了自己之“私”。老子说 的私这里要加双引号。

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老子在教人谋私之术,实是以己私而度老子之大公了。公与私亦事物之两端,其价值发生逆转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需要说明的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大前提是“利”,常念别人是为咱们好,多想谋利当为众人谋。

把人多往好处想,好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的几个主要观点
《道德经》第0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识破天经119:终于搞清楚了“天长地久”07-04-01
以经解经:无私成私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 上
《道德经释义》[作者:任法融道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