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中小型集团企业如何应对低速增长的经济转型期?

订阅“北大纵横”,与千位咨询师零距离

===========================

战略学者总结出企业应该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战略态势(进取还是保守),我们姑且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维持型,收缩型。一般经济形势向好时多采用积极进取的增长型战略,经济形势向坏时采取保守的收缩型战略。当然这也与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任何时候都有朝阳产业)与自身能力有关,无论经济形势好坏,代表新经济,企业文化与运营体系都比较优秀的BAT们依然是高歌猛进。

目前看来,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并不太妙。2008年金融危机看似已经安然渡过,实则根源问题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为取悦民众的各国政府不得不打强心针刺激经济回升),除非世界又发生一次足以提升人类福祉的划时代技术诞生,目前虽小有进展(新能源,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算是能起一定作用)但还远远不够。

中国经济经历近四十年的飞速发展(间或有点小挫折),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新常态,去产能,去杠杆,转型,供给侧改革,似乎都昭示着:大部分企业该实施收缩型战略了,要断臂求生了。确实,最近接触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民营企业主都面临着如何转型的困惑,尤其是那些在经济腾飞期,把握住了机会,依托低端制造,初级能源,房地产发迹的一大批不大不小的代表传统经济的集团型企业(善于把握机遇,业务多元化,管理较粗放)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

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已许多年了,只是大家从来没像今天那样感到形势严峻,时不我待。此时此刻,传统企业该何去何从,是收缩,还是维持,还是继续扩张?一般说来,单体企业的选择相对有限,而多业务的集团型企业选择余地要多一些,基本上大的集团会在一些业务上实施收缩战略,而在另一些业务(新兴朝阳产业)上实施扩张战略。其中的具备良好品牌与资金实力、优秀的集团化运营管理能力的龙头型企业腾挪空间更大,传统业务转型升级与新兴业务扩张并举。比如万达集团,大举压缩了房地产开发业务(2016年房地产销售目标下调了640亿,预计数万相关业务员工需要调整),同时加大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整个万达集团总体说来还是实施的增长战略,商业地产业务向输出管理与服务的轻资产模式转型,在文化与金融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龙头企业总归是少数,大量的多元化中小型集团企业面临的困难却难以克服,要想转型,资金与人才储备都不充足;最糟糕的是很多企业虽然发展较快(机遇抓得好),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科学规范的集团化运营管理体系也没建立,想要二次创业还要靠年岁已不小的老板带队在新的业务领域(比如现在时髦的互联网+,文化、新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冲杀。

纵观企业发展史,基业长青的企业凤毛麟角,优秀的企业家也是稀缺动物,大量的是拥有所有权的企业主,企业生生死死很正常,只是轮到企业主自己了总有侥幸心理,以为能够熬过去,确实这几十年中国经济总体一直向上,虽然不断有波折,没过多久似乎又柳暗花明(尤其是这十几年的房地产业),给了大家一种幻觉,坚持就是胜利。然而,这轮产业转型的大潮酝酿了许多年,跟不上新经济的必然被淘汰,我估计一大批中小型代表传统经济的中小民营企业集团会淘汰掉一半以上,其中许多企业主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没有带领团队变革发展的领导力,如果不太乐观的话,还是赶紧实行收缩战略,把资产卖给行业龙头,回笼资金做个投资客。老一辈的企业主转身做一个新生代创业者的投资客也算一种利社会也利自己的成功转型。

当然,做惯了企业主人的老一辈创业者往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那就向德国那些小而美的家族企业学习,专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精做强,任何领域,无论传统还是新兴,做到极致都有竞争力。

作者:周国来,北大纵横集团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幸斌:战略转型期企业应注重文化建设
经营者思维:转型期企业管理创新关键点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要完整经历过这三个阶段
新老业务交替的转型企业,人才管理如何驱动业务创新?
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倒在产业转型之中?
从“品牌战略”谈谈如何建立品牌管理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