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写代读

有效的阅读乃是“以写代读”。有效的阅读不仅留意有争议的观点,而且“引用”文献中的某个或某些观点,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刘良华《怎样读名著》

张老师执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课,使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引导,带领学生对萧红笔下的鲁迅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让学生运用萧红的笔法,以“我的班主任”为对象,进行片段描写。

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环节,张老师让学生在高分云平台阅读了鲁迅相关的照片、文章和诗词,对鲁迅的形象进行概括,并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了测试。概括鲁迅形象,是为了导入萧红笔下鲁迅的不同。词汇测试,就是为了用上平台功能。

对于文本细读和问题引导的思路,我非常认同。在操作路径上,则有不同意见:

  1. 萧红写作的特点,不应该在课程一开始就介绍,让学生记笔记。而应该在文本细读结束,学生对萧红的写作手法进行归纳之后。

  2. 容量太大,文本细读归纳出的细节描写没有跟学生的写作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会以流水账代替细节。

因此,我建议“以写带读”,先让学生课前阅读文本,归纳鲁迅特征以及写作手法,然后仿写段落,拍照上传到平台。课上以典型的学生作品为抓手,与课文文本和萧红的其他作品段落进行比对,指导学生一起改进。然后再请学生修改自己作品,拍照上传,同伴互批。

亲自上场写作,还能有人反馈改进时,文本细读才能真正深入,触到甚至用到文本的妙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实录】《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之精读训练片断
【课堂教学】【343】浅文也有可读之处 ——《呼兰河传》导读课教学设计
【总479】在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视域里展开篇章的阅读教学:我教《精神明亮的人》(5)
初中生课外名著细读的实践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
你的教学有创意吗
【争鸣】黄本荣:遵循常识教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