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鼓楼前话北京(7)——《听老人们讲什刹海的冰窖》


照片来自网络    冰窑

走在什刹海的冰面上 新裤子

《冰窑胡同》
各位老师好!今天接着讲一个小故事,我要说的就是冰窖胡同。什刹海的冬季还有一景就是什刹海冬天贮冰。我所住的地方原来就叫冰窖胡同,我家门口有几口大冰窖,专门为贮存冰用的。据说清朝时是为了宫里夏季用的。它占的地方北到河边,南至白米斜街边,北面有个小院有几间平房是管冰窖的人住的。往南有四个很大很深的大坑,就是存冰的冰窖。解放后将冰窖填了改成街心公园,栽了树,修了走廊,供老百姓下棋,打扑克,唱京剧,锻炼身体,遛弯。很受群众欢迎。不知何时改了饭店,最后砌了围墙。

当时管冰窖的我们都叫他包大爷,因为他耳朵后面长着一个包。每到冬季他就会过来,身穿皮袍,头戴皮帽,看起来就很厉害。他雇很多的人,先把冰窖底下清理干净,整平了,再铺上草垫子,每个冰窖边上修出一条斜坡,在冬季最冷的时候贮冰。过去到腊月冰能冻到一尺来厚,这时候在冰上栽上杆子拉上电线,人在东边开始凿冰。

照片来自网络

我说说这冰镩子,是凿冰的专用工具,上边是个木把,镩子的头是用铁打的四楞头上打成尖的边上还有个钩,尖儿用来凿冰,钩子是用来勾冰。当工人用冰镩子把冰凿成一米见方的冰块儿时,用钩子勾到冰上来,拉冰的人用绳子把冰块儿拴好拉到冰窖边上顺着斜坡下去拉到冰窖底下,一层一层,一块儿一块儿的码好。中间用草垫子铺好。

照片来自网络

凿冰是在夜里最冷的时间进行的,整夜都能听到咚咚的凿冰的声音。冰面上凿冰的凿冰,拉冰的拉冰,人来人往的可热闹啦!但是工人们特別辛苦。你们想啊,十冬腊月那里冬季最冷的时候,还要凿冰,还要拉冰,不小心还能掉到水里,平时走路不小心都能滑倒,何况还要凿冰,还要拉冰,可想而知有多冷,有多难,这几个钱有多难挣了。

就这样一块一块的凿,一块一块的拉,一层一层的码,一层一层的盖,当一窖冰码好后上面还得用草垫子再铺上,最后还要用厚厚的黄土盖上。在採冰时,头茬冰採完后,第二茬冰就又冻好了,二茬冰比头茬冰还好,又透亮又干净。整个冰窖都封了窖以后,上面就成了孩子的天地,放风筝,做游戏,想玩儿什么都行。

等到夏天来临,什刹海开放时,冰窖口上搭上席棚,再从冰窖里往出拉冰卖冰块儿,需要多的就整块儿的卖,用马车拉。少量的用平车拉。买的人还挺多。这时我们小孩子也是挺高兴的,因为卖的时候需要用冰凿子凿开卖,不免就有小冰块儿飞出来,我们就可以捡起来,擦干净放进嘴里冰凉凉的可舒服了。遇见好心凿冰块儿的人,主动把一些小冰块儿给我们这伙小孩子一些。因为那些小的卖不了也就化了,给了我们,我们就到别处去玩了,也不在这捣乱了。

作者:刘亚伏
2019年11月18日


照片来自网络

《忆什刹海窖冰》
      
旧时,什刹海每到冬季都要窖冰。这些私人冰窖主要分布在前海东岸,白米斜街西口以南。适时,窖主雇人先行修好冰窖围墙,清底,下铺草垫,窖口外修筑马道。窖冰开始,马道泼水使之结冰,以便减少拉冰阻力。

照片来自网络

正式打冰大约要在三九时候。此时冰厚达40厘米。开冰的工人脚穿牛皮靰鞡,下绑冰掌防滑,手执钩镩按照照所要冰块儿尺寸先行划线,然后在外侧的线上开沟至水,再后由四五人站成一排,手执重达四十斤重的开镩子喊号一齐用力,将一整块儿长约30米,宽1米2的冰开下来浮在水面。然后用钩镩将冰开成宽1米整齐划一的小块儿。将小块儿冰从水里拉出来要巧劲省力气,工人用钩镩将冰的一端按入水中,令一头翘出水面,然后迅速翻转冰镩,用镩钩钩住冰块儿用力一拉,一块冰就拉出水来。拉冰的人脚绑冰掌,用冰夹子夹住冰块儿,用袢绳拴住,一头挎在肩上。有力气的一般可拉2块冰。上马道时有人帮助"拉袢"。有人把冰放入窖内。工人每拉一块冰,在入口处给竹牌1个,晚上凭牌领钱。
          
冰块儿入窖后有人码放,每层垫稻草以防冻结。窖满,上加半米厚稻草,再加1米厚土层以隔热。入夏,外加天棚遮阳。适时开窖出售。那时,小孩入冰窖找碎冰吃,人家是不管的。我就去过多次,留下儿时记忆。

作者:常寿春
2019年11月18日

刘亚伏,女,北京人,出生在1934年6月,童年和少年居住在什刹海南河沿儿。毕业于原河北省立女子职业学校(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校址在东官房的同仁堂。毕业后在外地工作,1993年离休后回京。热爱老北京传统文化,热心回忆叙写老故事。


常寿春,男,1940年生人,北京人,满族,祖居旧鼓楼大街,后迁居鼓楼东大街。农机专业学历。文革期间支边到,后调入工一师五团中学任教。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1997年返京。
幼年家境较好,接触社会民俗活动较多。对老年间的婚喪嫁娶,商贾市井,花鸟鱼虫均有所了解和偏爱。曾应约写过《忆白塔寺庙会 》《忆旧荷花市场》《一九四八年冬的什刹海和广化寺》《北中轴线上的两家电影院》等多篇短文。奥运会期间,为筹办《什刹海历史展览》曾被聘为顾问。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冰窖--胡少奎
腊八启冰 明年夏天的冰镇酸梅汤有着落了
记忆中,老北京的冷食冷饮
老北京夏季多饮冰
冰窖旧事:老北京的消夏记忆与历史遗存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 元朝就有冰激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