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内心与自己和解,再与家人和解

我们将问题归咎于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将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分离的个体。因而我们需要深观并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们每天在成长吗?我们每天是否增加了一点快乐?我们是否与自己以及周遭的人(包括我们喜欢与不喜欢的人)更加和谐了?


无论人们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不会影响我们,我们仍然可以照顾自己。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而不是以批评及责骂,在自己与周遭的人们之间制造矛盾。


当我们的左手受伤,我们不会说:“笨手!你怎会这么笨让自己受伤了?”我们会很自然地表达对左手的关怀,希望它早日康复。我们也应该如此对待自己家庭或是社区里的一些人。他们不是很健康,他们很容易受伤,也有很多问题。我们不会说:“你表现不好,你要改变。”我们要学习关心他们,就如关心我们受伤的左手一般。


当我们对某人感到愤怒,这是因为我们未能明白,对方内在的许多元素并非对方独有;我们未能明白,对方的行为来自习气,那是他的祖先传递给他的。当我们深入观察后,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对方。对自己也是如此。当我们了解到自己内在的全部元素都是其他人给我们的,譬如我们的父母、祖先,我们就能够明白,我们对自己和别人这么严厉,都是来自其他的根源。我们能够觉察到:“啊,这是我的祖父,他在批评我的朋友。”


每一次我们主动与人互动而不妄加判断,都能帮助我们正念觉察:我们的思想、言语与行动都不仅仅是自己的,我们的祖先每天都存在于我们内心之中。有了这样的了悟,我们就能够找到方法与别人和谐相处,不制造矛盾。


对他人愤怒只会令自己受苦


由于我们常常深陷于过去受苦的影像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与别人互动的时候带来更多痛苦。如果我们对某人感到愤怒,因为我们以为对方尝试令我们受苦,这是我们自身的认知。我们相信其他人的意图是要令我们受苦,令我们的人生悲惨,这样的认知带来愤怒,随之而来的行动会对自己与其他涉及的人带来痛苦。


与其向别人吼叫,还不如通过正念呼吸与正念步行培养觉察的能力与智慧。我们通过吸气、呼气,觉察到自己内在的痛苦与错误认知,也看到别人内在的痛苦与错误认知。我们达到了某个程度的觉醒,但其他人未必能够做到,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辨认与处理痛苦,不知道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他受苦,令自己与身边的人一同受苦。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会以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人。我们看到他内在的痛苦,也看到他不懂得处理痛苦。当我们看到他内在的痛苦与他的处境,慈悲在我们内心生起。当慈悲生起,愤怒就被转化了。我们的行为不再以惩罚为目的,因为我们不再愤怒。

就是了悟在发挥作用。我们的了悟救了自己,因为它帮助我们改正了错误的认知。当错误认知不存在的时候,愤怒、恐惧以及悲伤也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慈悲与提供帮助的意愿。


意愿是我们所有行为的基础。当我们有错误认知的时候,我们的意愿促使自己做出制造痛苦的行为。具有了悟之后,我们的意愿便成为良善的意愿,行动受到希望提供帮助的愿望所推动,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当这样的动机生起,我们立刻感到好多了。即使那时,我们并没有做任何事情。这样的修习能令自己立即受益,那个被视为造成我们痛苦的人也随之受惠。

与家人和解


我们可能有一位这样的父亲,他认为我们是他的财产,就如一间房子、一笔钱或者是一辆车。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父亲,他或者会以为,我们是他的孩子,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他不当我们是一个人,有思考、行动的权利,能跟随自己认为真、善、美的事物。他只是希望我们跟随他为我们安排的道路继续前行。


是不是有些父亲会这样?但也有很多父亲与那些父亲不同,他们能够尊重孩子,视孩子为一个自由的生命。


如果父亲对我们不好,可能是因为他有不幸的遭遇。他的教育环境没有教导他如何感受、表达关爱与理解。如果我们责备、惩罚他,他会受更多苦,就是如此。但这样做并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我们了解父亲是一个不幸的人后,我们对他的愤怒就会随之消失。父亲会成为一个需要我们的爱而不是被惩罚的人。


当然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如果父亲会在身体或者情绪方面伤害我们的话,我们就不要靠近他。但逃离父亲只会增加双方的痛苦。如果我们与父母一起的时候没有修习正念,我们将为父母与自己制造地狱。


每一次父母与子女吵架,子女都是输的一方,因为子女不容许用父母所用的语言回嘴;父母可能会打孩子,但孩子不能打父母;父母可以用语言辱骂孩子,但孩子不能这样做。由于他们不能发泄他们所接收的暴力,于是他们病了。他们需要为自己所接收的、留在体内的暴力寻求出路,寻求表达的管道。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好好对待自己,甚至伤害自己的话,大体上就因为我们未能找到表达内在暴力的其他管道。我们从父母与社会中接收暴力,并成为这些暴力的受害者。


我们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智慧令暴力远离他们的孩子,即使他们的动机是为了爱护我们,令我们幸福。我认识一位年轻人,他读医科,父亲也是医生。这位年轻人就像其他的年轻人一样,向自己承诺,他会与有暴力倾向的父亲不同。但当他真的成为父亲的时候,他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如当年他的父亲对他一样,他向自己的孩子大叫大嚷,每天批评、指责他们。


作为孩子,我们发愿要做的与父亲所做的不同,但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重复父母的习气。这是轮回之轮,一代又一代延续人生的痛苦。我们修习是为了切断轮回之轮,停止我们继承的不良习气,阻止它影响我们与下一代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都需要确认正在伤害自己与自己所爱之人的暴力。双方都在寻找深观之道,因为两代人都是受害者。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受害者;父母则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受害者。我们不断责怪对方,却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暴力存在于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心中。与其互相对抗,我们不如站在一起,以父母与子女的身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找出解决的方法。

我们受苦并不表示我们希望持续令对方受苦。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因为同一个原因受了很多苦,我们需要肩并肩成为盟友而不是敌人。我们内在的痛苦已经足够指引我们如何不犯同样的错误。佛陀说:“无论来临的是什么,修习深观其本性。”当我们明白了本性,明白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就踏上了解脱的道路。


伙伴应走向伙伴,朋友应走向朋友,母亲应走向女儿。让我们一起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都在受苦,双方的内心中都存有暴力、仇恨与悲伤。与其互相对抗、指责,不如互相帮助,在老师与团体的带领下一起修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才能走出那些“童年的创伤”?
原生家庭 ⑦ | 原谅父母,也要技巧
没有觉察,你的人生只在复制父母的狗血剧本
暴力家庭长大的我,如今成了施暴者?
《与自己和解》:对话自己,治愈你心中那个受伤的小孩
千万别期待父母向你道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