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冰教授谈谈【115】在唇腭裂临床治疗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日常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给唇腭裂患儿做手术,就是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形态与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对问题的出现或发现往往不太在意,更关注如何解决问题。

但我在长期的研究与临床工作中感觉到,发现问题其实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发现不了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

例如唇裂修复术后,鼻子的塌陷等畸形容易复发,目前国际同行已想了很多办法来对应,效果最好或最被大家认可的办法就是术前正畸延长鼻小柱和术后佩戴鼻模,因为固有思维都认为,鼻小柱的组织量不足是绝对的,只能依靠外力来缓慢地延伸鼻小柱的组织量,这与我们用皮肤扩张器增加组织量是一个道理。

虽然上述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繁琐且不稳定,始终困扰医患双方。

直到2015年夏天,我在反复的思考实践循环中,突然想到,常规在旋转推进法的手术设计和操作中,都需要切除部分鼻底组织,因为患侧鼻翼基部受口轮匝肌牵拉而致的向外下方移位,使得鼻底变宽,鼻底皮肤组织也就变多了,由此导致手术中不得不切除之。那我就想,可否将多余的皮肤组织转移到鼻小柱上去呢?

由于既往的旋转推进法中的C瓣组织占据了鼻小柱侧方,所以鼻底多余的组织无法再向鼻小柱转移了。那么问题来了,对于C瓣如何处置才能将鼻底的皮肤组织转移到鼻小柱上去?

应运而生的设计就是,我在不完全性唇裂不再做C瓣,保留患侧鼻底皮肤组织的完整性,从而使之整体向鼻小柱侧壁转移,重建鼻小柱基部形态。

对完全性唇裂,我则将C瓣组织转向鼻小柱侧壁,它遗留下的空位,将患侧上唇上制备的皮肤瓣转移填补之。

如此使得鼻小柱侧壁基部有了充足的组织增加,再加之常规的鼻尖重塑方法,从理论上讲,这样改进后,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鼻畸形重建效果与术后复发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后,虽然即刻手术效果非常理想,但术后随访却不近如人意,鼻畸形复发现象仍较为常见。

我进一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鼻底组织转移至鼻小柱侧壁后的固定不牢靠所致,我又将鼻底皮肤组织与鼻小柱及中隔软骨的固位改为皮下缝合(内固定)。此后情况有所好转,但鼻底区域由于视野狭小,皮瓣交叉,再加之鼻底本身在上唇伤口愈合过程中承受的张力最大,所以瘢痕组织很容易形成,而一旦瘢痕明显,其他效果均被遮掩住了。

这使我又不得不重视对唇裂术中减张缝合方法的研究和思考。原以为分层缝合即可的简单操作,现在被我变得有了深刻的内涵,那就是肌肉层端与皮肤层端的皮下不等距进针的联合缝合加皮肤断端间的皮下缝合方式,可以最有效抵抗唇裂修复术后上唇皮肤组织的张力,从而达到瘢痕最小化,我给自己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那就是努力实现皮肤的无瘢痕化效果。

从我上述对唇裂修复手术之鼻畸形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不难看出,实质性地解决问题是基于发现问题。往往,唇腭裂临床中的宏观问题(如文中的鼻畸形整复术后复发)易知难解,而微观问题(如文中的鼻小柱组织增量,无瘢痕缝合等)则易解难知,但微观问题解决又是宏观问题解决的基础和途径。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思考、发现才能有质的突破。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烟民必看!一个老中医留下的方子,既可戒烟,还可调理老慢支、咳喘,还你一个健康的肺!
倪海厦针灸笔记(一六一)——经斑性狼疮
倪海厦《天纪》笔记19-1:六神占断法
白内障?送你一剂消障汤,大补肝肾、明目退翳,愿你看尽世间美好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合理搭配更健康
中医科大为医生:一针治富贵包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