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一场全民的马拉松
阅读第1132天

终于,《变量2》这本书终于到了,没想到第一章就是写教育,还是让我颇为意外。从事教育工作八个年头,再看教育这件事情,才发现,站在局外真的只能管中窥豹。
 
从事过一线教学工作,当过班主任,也主导过学校的服务工作,和学生、家长的接触应该都算是较多。对于家长和学生在教育方面的心理,我稍微能够明白一二。
 
教育制度改革、高考改革,中考改革,课程改革……所谓的这些教育改革,其实都是从上到下。很不幸,教育这件事情,也许在改革方面很容易走偏。
 
 
 
<1>
 
首先谈的就是现在两种教育模式,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经常批斗中国教育模式的人就常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多么不好,固化学生思维。
 
说出这句话的人,明显以偏概全。应试教育之所以被批斗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好题材。什么好题材?标榜自己有见地,为国为民的人设啊。
 
我在学习管理课程时经常会听到一句话:管理没有对错。放到教育模式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应试教育搞了1400年左右,真的是已经“食古不化”了吗?
 


我认为不是。毕竟这个国家上千年走过来,这帮“书呆子”在其中出力甚多。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不可否认,但是承认一个现实:公平。
 
没错,就是公平。我们一直倡导公平,但是我们知道太难了!杨广之所以开科举,就是为了打破世家门阀垄断的格局,给天下所有的人提供一个平等的舞台。
 
当然,我们知道,这本来就很难。对于古人而言,能够去参加科举的,大部分都是小有身家。为何?因为养不起。
 
换到现在,确实还存在教育不发达地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而言,高考,确实是人生中来之不易的一次机会。高考不一定决定一辈子,但是可以有极强推进作用。
 
 
 
<2>
 
1999年,教育部就开始倡导素质教育。近20年过去,现状如何,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素质教育好不好呢?我觉得好!但是好的较为局限。
 
这不是批斗。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不是很棒?不一定。因为不是所有学生真的想那么多方面都发展。
 
对于素质教育叫嚣最狠的一帮人,其实就是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为什么这么说?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能够以应试教育出来,真的是一种相对省力的方式。
 


如果真的要对这些地方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个人认为局限性比应试教育还大。至少在有些课程的推进上就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是讲山区里面的孩子打篮球。条件很简陋,只有一个篮球,和在杆子上箍了一个筐。我在想如果让人家学习美术、钢琴,又会是怎样一番情境。
 
当然,现在素质教育在中国是在推广,但是地域的分布很是奇特。是不是越发达地区就是一定素质教育?不一定。
 
就目前和一些同行的交流,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城市的实力不是呈完全对应关系,更多的是看本地的教育理念如何。
 
 
 
<3>
 
南充处于重庆和绵阳之间,同时也处于成都和重庆之间。这四个地方的教育形态都有明显差距。绵阳是相对更偏重素质教育,而南充的教育形式,离另外三个城市,至少二十年。
 
绵阳不是最发达地区,但是为何素质教育相对好点呢?我想和绵阳这个城市的定位有关吧。绵阳是中国著名的航空航天科技城市,对于学生的教育,适当会往学生的能力偏重。
 


同样身为名校,毛坦厂和衡水的教育模式是被诟病极多。给人呈现的感觉就是把学生往死里面学。当然,有一定夸张成分。
 
绵中的教育我很佩服。除了他们的教师资源不错,确实在教学方面很棒,关键是对于引导学生其它能力的挖掘,比其它学校要好很多。也许,这也是来自绵中的自信吧。
 
 
 
<4>
 
绵中的自信是什么?就是学生到高三了,我还是会倡导学生能够多参加课外活动:学生会,公益活动,跆拳道,歌咏比赛等。哪怕学生去参加这些“读书以外”的事情,我也有底气他们能够考上好大学。
 
反观其它城市的诸多学校,是不会这么搞的,为何?因为升学指标卡死在那里。我们想想,某个市每年的本科上线率是75%,结果今年变成了50%,那是不是很喜庆?
 
任课教师、班主任、校领导、教育局领导、相关职能领导等,也许就会迎来某些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说素质教育为什么看当地教育理念?原因就在这里。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和目前的教育体制有问题,谁都知道素质教育有其非常棒的地方。然后呢?谁敢开第一枪?万一出事怎么办?
 
改革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太难。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装鸵鸟。我把这一任干完,升学率不要下降,至于改革这种大事,就留给其他人吧。
 
可以说魄力不足也好,墨守成规也好,这是国情决定。泱泱大国,这样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这样的教育体制,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偶尔也会有些改革家出现,虽然也会有失败。
 
 
 
<5>
 
中国家长和孩子对于教育的态度会是怎样?由于现在家长群体从60-90都有,他们的教育理念还是会呈现一定的差距,我主要谈谈我身边的家长和学生。
 
我接触的主要是初高中家长,他们的年纪大部分在65-85之间,其中70后最多。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他们就是希望孩子考好学校,好班级,到时候找好工作。
 
这确实很像原来看到过的一个段子,就是问放羊的孩子长大后想干嘛。当时自己看的时候觉得很搞笑,但是,当我问我的学生时,我就笑不出来了。
 
对于现在的家长和学生,他们把对于中高考的重视程度,也许变成了一种较为病态的压力。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和压力,但是过犹不及。
 


对于家长,尤其是专门带孩子的家长来说,她们(因为绝大部分是妈妈带)这辈子最珍贵的青春就是扔在孩子身上了。孩子的成就,决定了她们的青春有什么收获。
 
那么孩子从小接触的教育,就是必须要好好学习,必须做作业,必须复习,必须考一个好成绩,必须考一个好高中,必须能够考一个好大学,必须……
 
耳濡目染之下,可以想象孩子会是怎样一种场景。有次开家长会,持续了一个小时。最后,我上台的时候,笑着问家长们累不累?家长们回答,累。
 
我笑脸一收,告诉他们,你们坐了一个小时就累了,而且不用脑子动;但是孩子每天学习就是13个小时起步,还要不停地动脑子,你们觉得累不累?
 
家长们有点沉默了。其实教育这件事情,到底做的怎么样,老师和外部的教育环境是一方面,最核心的,永远在于家庭。
 
 
 
<6>
 
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是为自己好,还觉得什么累不累。但是注意,这就是陷入典型的“我是为你好”怪圈,一旦这么想,那么所有问题就是无解。
 
学生面临来自身边环境的学习压力,这时候他们怎么办?迎难而上都是极少的,请相信,成人都没有几个做得到的,孩子们更难。
 
我每年都有那种国家重点中学的优生,他们真的多么热爱学习吗?太稀有。他们就想早点结束这种日子,尽量少点苛责,所以花点心思。但是相比学习,确实玩耍更让人开心。
 


更多的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就是选择自我逃避。耍手机,打游戏,看小说,谈恋爱……只要不跟学习有关的,都想沾一下。
 
不要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坏。有些学生你会觉得就是极强的矛盾体,他还想学习,还想提升成绩,还想考高中,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因为他没有目标啊,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所以,自己就是一直在浓雾中徘徊,要么找到路口,要么就是迷失自己。
 
那些有目标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考上大学,为什么?考上大学就可以放飞自我。你会发现,相比现在的初高中,大学被骂的也不少。
 
为何?因为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状态是怎样的?经历过大学的应该知道。有认真学习的,提升自己的,但是放眼大学这个群体,还是触目惊心。
 
 
 
<7>
 
被压制了十多年,一朝脱离苦海,第一个想法是什么?耍个够,尽情的耍个够。所以现在有一个玩笑,对于现在很多人而言,这辈子的知识巅峰是在高考前几个月。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地方,这里对你的约束确实很少。但是,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在进入社会前,大学是更应该教给你更有用知识的,但是好像颠倒了。
 
中学的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培养学生兴趣。进入大学,逐步进行更深难度的学习,同样也要进行较严格的考核。因为,这时候,你也应该长大了。
 
最近两年,各地大学出了一些新条例,主要是针对某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习,这点我是比较支持的。如果在大学,还是如此衰样,我在想,未来的这个世界到底会是什么模样?
 
 
 
<结语>
 
对于当代的教育,我与何帆老师有一点共识,就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应该快到要改变的时期。只不过,这个时间会略有点长,可能一二十年。
 
等到80,90成长起来,能够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我想中国的这个环境会有点不一样了吧。教育形式的改革,不是让现在的人去改,而是等到他们退出了舞台,让新的人去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教育话题不再沉重 ——访绵阳市雅居乐西山路小学张建友
家长困惑的这些问题有答案了,快看看吧|经典·连载
愿你怀揣梦想而脚踏实地
思考乐上市,董事长陈启远这样谈教育
大一女生快递脏衣服回家让奶奶洗 养不教谁之过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为素质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