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读书方法进化论

去年做过一个全年读书的复盘,今年同样做一个,不过稍稍不一样的是对数字可能不再重视。

今年读书和去年没有差多少,多个六本吧,不算大数字。平均一周读一本的样子。内容多数仍然集中在学习类、心理学部分,休闲娱乐的占比比较小——毕竟看过的网文小说没有计算,也不值得计算吧。(当然可以考虑,明年计算一下。)

       

    

数量和质量?

读书读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这句话要老调重弹。读书的数量无非证明读得速度快,或者印证此书内容比较大路货。但对于读书的收获,从数量上无法验证。同样,花几个小时做的读书笔记,也不意味着有质量。毕竟做了笔记的知识还是不会用,那就平白浪费了几小时去做绣花功夫。所以说究竟怎么读书,是一个大问题。

一般说来,带着问题去读书是大家的共识。只是QA笔记做完,能确保什么可能都没想过?多数人直觉认为笔记做完也就知道了。这个错误的认识把我们拐进了一个大坑。不如现在把前提补充完整:带着实操问题去读书。换而言之,读书时想要解决的问题,必然是读完后能反复操作实践来解决的。

如果想写读书笔记,那么读书时想的就是从书里找出可以书写的亮点内容;如果是想学写小说,那么读书时留意的就是写作手法,读完即刻自己写一段;如果是想提高认知思维的,那么读书时总结思维模型,读完找个例子套用一遍。能动手实践的读书,才有作用,才有质量。

       

时间与质量

有质量的读书和时间耗费会不会冲突呢?之前,我的态度是会,现在,则是不会。原因很简单,跟着“主线剧情”走抓重点,自然时间花得精简。细枝末节的内容,除非是你关注的重点或者引起了你的兴趣,否则是不太需要花更多时间的——多半这些内容你已经知道或者完全就没兴趣。那何必浪费时间在它们身上呢?仅仅沿着“主线剧情”阅读,能更聚焦所要的信息,还能把前后内容自然地串联起来,无形中就建立这一本书的信息框架。

徐浩峰的《白色游泳衣》虽然是一篇小说,可是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哪里是一个故事这么简单呢?人、时代、哲思、欲望都涵盖在这里,相互牵扯彼此影响。主线是什么?如果以为是人物生平,那未免平庸。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倒是一条令人眼前一亮的线索。这本书里的信息框架,就在于不同主角不同人生对比,以及相同的价值观:想什么有什么。一本小说都能这样读,那些工具类书更是不愁呀。

外山滋比古的《思考的整理学》,讲了许多散碎的技巧,教读者如何孵化灵感。这些信息能怎么内化成自己的?我通过阅读时发现的关键词"论文"建立信息框架。自己要写论文,那么如何从灵感开始做起呢?用这个问题把书里的小技巧联系起来,再应用于现实中的论文撰写,彻底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又快又好地读书

想必有人会说:那些大神又快又好地读书,肯定不会放弃任何细枝末节的。这句话,其实在上文已经有了答案。什么样的细枝末节会被关注呢?就是有兴趣的、不知道的那些。大神之所以是大神,就因为他/她的积累足够多,许多内容已经嵌入了知识体系,看到一点就能准确知道这点的内容,更厉害的可以想到与之相联系的点。对于这些内容,大神不会过多驻足,而将精力放在那些未知的内容上。

于我而言,效率读书的方式和去年一样:听书过滤。大部分书都可以通过听书快速纵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需要采取三个方式做后续处理:

  • 划出电子笔记:内容有用,但还不值得细究

  • 看完即扔:内容已知,不用多重复

  • 需要找机会细读:内容重要,无论是否已知

对于是否要做思维导图、Anki卡片,去年的我期望今年的我能够动手。而现在的我却不执着于此。说实话,做完思维导图后,再去看的概率太小,自然它并不是我认为的理想方式。Anki卡片能够起到复习作用,但做卡片更要讲究精益求精,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值得做,如何“精”是有着绝对标准的。首要的条件,就是内容重要,其次就是不容易被记住,再次是不会用。按照这个标准,其实值得我做卡片的,大部分其实是落在第三个标准上,很少有涉及前两个标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有输出。今年我看完书后,会把有价值的内容都写下来,内容是复述、评价、举例运用。这个过程中,对内容有更深的体验和了解,比单纯做个思维导图、Anki卡片更有效果。

读书一年,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快速筛选+文字输出。文字输出的同时,是大脑高速运转消化内容的时候,因为要用自己的语句表达。而思维导图是词语的表达,相比句子在结构完整性上就会弱些,信息汲取也就少了点完整性。

如果要再细分的话,其实思维导图和文字输出各有自己发挥的领域。思维导图适合那些有难度的内容,作为初探,文字输出定位于深究。自然市面上大部分书籍没有难到需要思维导图做初探的地步,自然就用文字输出一步到位。

说了那么多,其实不如用一张图来得更清晰直观。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方法多种多样,殊途同归。明年开启新的读书轮回,期待方法上有所完善,多发现几本经典的同时,将之前的经典再深入阅读一遍。

【文/云玖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量导入Anki卡片的几种方法
一个高效掌握知识的方法!
打印方案1:将Anki里的闪卡导出并打印为纸质卡片的方法 | 学习骇客
试用过248款App后,这5个应用和「印象笔记」“堪称绝配”!
比读书笔记更有效的读书方法
梁宝川:Anki中lecch卡片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