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弦说古琴,语谈艺术
userphoto

2022.10.27 上海

关注

古琴,是八音中的丝。它又称瑶琴、七弦琴。三千多年前,伏羲作琴。而后古琴位于琴棋书画之首。时至今日,古琴,是有别于西方乐曲的中式艺术,蕴含着中式艺术的精髓。能把这其中的奥妙说清楚的,大概只有手头安葆岩的这本《弦外说古琴》。

安葆岩先生学过书法、篆刻,大学毕业后做设计。2002年开始他跟随著名古琴家唐健垣先生学琴,至今十余年。可以说安先生一直浸淫在艺术领域,自然他懂得如何欣赏艺术,并将这份感知运用到古琴上,又把它们化为文字,写入书里。能将抽象的感受变换成文字,能把中外艺术贯通举例,着实令人惊讶。

古人,如何感知古琴

艺术源于感知,斯波勒在《感知艺术》中就曾提到欣赏艺术的根本是去感觉。只是如何感觉,说得过于笼统,让人抓不住关窍。安葆岩先生破解了这个难题,答案是感受情境。

这个结论从哪里来的?是向古代诗人学来。人天生能感受周围的一切并记住,而当音乐响起,叩开记忆之门时,人自然会把乐曲联想到见过的情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写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四句话,分明是乐曲勾勒出曾经见过的景象,人们可以窥见几个情境:下雨,私语,珍珠落玉盘。这三个情境中,又有两个动态:下雨和落盘。诗人是最会描绘场景的,于是曲调变成了动态的情境。

如果再多翻阅下诸位名家的诗词,就会了解这种动态情境在诗词中如此普遍,可以想见欣赏古琴的方式也是如此普通。可惜现在的人似乎都意识不到这点。



古琴和典故的误区

现在的人去欣赏古琴的时候,最容易走入误区,喜欢把一首曲子的典故弄清楚后,带着典故去听,对号入座。可是谁去想过,一些典故是真典故,还是后人按上的?难道脱离典故,这曲子就没有了韵味?

安先生觉得古琴欣赏就从从心出发,从每个人的经历开始,典故什么的只能算锦上添花,算不上什么赏析的根本。如果人人都按典故去欣赏古琴,那岂不是千篇一律?

这不应该呀,艺术有共同之处,也有特别之处。这种共同之处不应该由一个典故来引导限制,而应该出自人的本心,人类心灵深处共通的情感。唯有这样,才能聆听古琴时,身心沉浸,才能感触艺术。

中国艺术是流线型艺术

古琴和西洋乐是不同的,古琴始终围绕一根线条,在线上发展出丰富和生动的曲调,西洋乐追求的是多层次的繁复。古琴的美感在于依着这线条,表现出音域强弱变化。这条线条如同流云,云卷云舒,或延绵或狷狂。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也不为过。

如果说古琴是用音符划出音乐的线条,那么书法是用墨撰写文字的线条。无论古琴还是书法,这样的流线型艺术都讲究突出意境。意境不是满当当充斥空间,而是留白又恰能动静相宜。意境,不桎梏,一呼一吸间让身心舒展舞动,是以书法如烟行、古琴如云流,一线缠绕变化多端。

可以说书法和古琴分别从视觉、听觉上传承了中国流线型艺术的精髓。这种精髓是点滴间积累,缓缓体会。

是古琴,更是美学思考

中国艺术是线条,古琴艺术更是线条。线条在于节点和线段。古琴最重要的表现就在线段里,走手音是古琴最基本、最有力的线段。同样是线条,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善用曲线,米拉公寓的曲线张驰有度,是另一番线条景象。

由中到西,从古到今,《弦外说古琴》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说的是古琴。抛开内中古琴典故、技法指法、古人如何理解古琴丰富的内容,其实更多的也是一种艺术欣赏的方式。

安先生在书里提到不少中外艺术、设计内容,涵盖了科学、小说、音乐、建筑、雕塑,正是他自身的艺术经历,能让他领悟到艺术基点与世界万物的联系。

另一个佐证就是为了说明古琴的技法吟、猱,书里不仅出现了伽利略,潘金莲也同时登场。恐怕谁都想不到一本谈古琴的书会出现这两人。正因为安先生掌握了这一通百通的艺术欣赏方式,才能旁证旁征引博,把这么一本书写得如此博学趣味、通俗易懂。

《弦外谈古琴》最后提到了琴人的四种心态,分别是文人、匠人、医生、艺术家。这四种心态未必只属于琴人,画家、书法家、小说家都能对号入座。这本书虽然弦说古琴,其实更是语谈艺术的佳作。

是古琴,更是美学思考。

【文/云玖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琴/郭关谈琴(一)
于钟华博士讲解 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
古琴讲究能弹奏(图)
优秀书法分享《青山不墨千秋画丨流水无弦万古琴》
浅识古琴
表演类项目(国内篇)——古琴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