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札记 | 侦探和医生的合体 @《尸语者》

评分截止至2021.1.31 /来源于豆瓣


我是个医学生,距离成为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的老板有句名言,医生一定要有侦探的特质:要过目不忘。
这样想来,兼具侦探和医生特质的,只有一个职业,便是法医。
近些年写法医的书中,最热门的,莫过于法医秦明系列。
“法医秦明”这个大IP,被制作成网剧,红极一时。
然而,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接触“法医秦明”相关的作品。近几年,唯一接触的法医相关题材的是石原里美主演的日剧《非自然死亡》。
《非自然死亡》是我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上映,我看完后,给基础医学院的病理科老师发了份邮件,大致内容就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参与老师的尸体解剖鉴定工作”。
老师回复我“好的”,于是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回到法医秦明系列,《尸语者》是其系列的第一部。
既然是第一部,那主要就是讲“我”,秦明,从入行到出师这段时间中所接触的案件。
在这些案件的背后穿插着一条重要的主线,便是成长,一个法医的成长
从开篇的《初次解剖》到最后《午夜凶铃》中独自完成刑事技术工作。
书中的最后一段,师父对秦明的提醒,标志着法医秦明的结业出师。
师父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憎恶犯罪分子,同情受害者,是法医们都有的情结。我们干的是一般人干不了的职业,老祖宗也自嘲我们这个职业是鬼手佛心。你的鬼手技术3年前已经通过了考验,今天我又看见了你的佛心,我很欣慰。” 师父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方盒扔给我,说:“这是厅政治部让我转交给你的礼物。”我满怀疑惑,慢慢打开小方盒,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枚亮闪闪的功勋章。

书中法医秦明的成长的过程中,他的领路人是令人羡慕的存在。

从《初次解剖》《沉睡之妻》中法医启蒙人的圣兵哥,到《水上浮骸》《滴血屋顶》《自杀少女》中带教老师飙哥,最后到《融化的人》中初次登场的省厅法医科科长师父——陈总
他们或多或少在法医这条路上推着秦明向前迈出一步又一步。

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
人才的培养究竟是学堂传授最为有效,还是师徒传承最佳?
这个是我合上书,浮现在脑海中的问题。
书中的秦明,在法医成长的这条路上,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后,成为公安厅的法医后,便敬了拜师酒,跟了法医科的科长,尊称为师父。
于是师父这个字眼便在后文中频繁出现。
 
《融化的人》中师父让秦明皂化尸体的时间,秦明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回答道“全身大部分尸蜡化,应该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吧?”
反倒被师父反问到“现在是七月,五个月前是二月,二月份那么冷的天,你就穿长袖T恤和单裤了?”
秦明恍然大悟,所有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都是统计学的意义,由于环境、季节和个体差异等,有时候误差会很大,结合衣物进行判断是个不错的办法。
这些只有跟着师父才能学到的,象牙塔里是学不到的。
同样是在这个案件中,在随后的调查随访中,在和被害者的丈夫沟通后,师父盯着男子的眼睛,足足盯了几分钟,突然结束了问话。
刑警没有头绪,师父却斩钉截铁地说“不用了。把那个男的控制起来吧。”
跟着师父后的秦明没有察觉出头绪,最后在师父和专案组同志阐述几个疑点及相应的逻辑链的时候,才确定其丈夫嫌疑最大,并作为攻破的方向。
后来搜查其丈夫家,最终获得最重要的证据,案件告破。
 
《公路幽魂》中师父带着秦明复查信访案件,归程的路上碰到交通事故,受伤的人是他们处理信访案件旁观的市民纠纷中的主人公。师父对于秦明说“我们晚走几天,关注一下这起所谓的交通事故。”
后来,故事的发展随着尸检定性为刑事案件,并对尸检的种种痕迹侧写出犯罪嫌疑人。
死者小腿上的鞋印及手指关节的肌腱拉伤出血,判断凶手会擒拿;根据死者双膝关节出血判断死者跪着,结合表皮及裤子没有擦伤,判断患者是在室内被袭击;根据死者裤带没有系好,排除医院抢救的松解裤带,再加上内裤反穿的情况,判断案件的起因是由于嫖娼……
最终还原犯罪的场景是:死者嫖娼的时候,被会擒拿的人敲诈,进而控制伤害,移动到路边。
大胆假设,再加上小心求证。
最后明确搜索附近卖淫窝点后,果真找到了凶手,行凶过程与师父的描述几乎百分百吻合。
秦明在表达对师父的崇拜,师父给的教诲便是“关键是态度,尤其是技术工作。把工作当成事业,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法医·宋慈
《死寂圣诞》中师父泡汤了秦明与女友的浪漫圣诞晚餐,去下属地调查烧死三人的火灾。
在对尸体解剖后,师父初步考虑是杀人后焚尸,考虑次日9点向专案组汇报。
此时凌晨三四点,师父带着秦明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把尸体上切口裂口缝合,结束所有工作已经是凌晨五点。一旁的痕检员耸着肩膀、跺着脚、打着哈欠,说:“省厅领导就是敬业,尸体都烧成了这个样子,你们还这么认真地缝合,有意义吗?又开不了追悼会。”
跟着师父许久的秦明反驳道“死者也有尊严。”师父微笑着点点头,算是对这句话的认可。
睡三四小时后,参加专案会,连秦明也会不高兴地想着“法医是人不是神,却干神才干的事情”
医生何尝不是呢?
疲劳工作后的短暂睡眠,起床便像是有千百只大手将自己摁在床上。
最后案件在师父分析下模拟了案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缩小了嫌疑人的范围。
后来案件告破,师父问局长行凶过程交代了吗?
因为每破一个案件,师父都会详细地询问作案过程,然后和他的推论的过程相对比,这样不断总结,就会不断提高。
而这也是秦明从师父身上学到的,优秀的影像科医生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夜半敲门》中师父看着“我”没有能从小女孩惨不忍睹的死状阴影中走出来,于是有意说笑“有人说我们省厅的法医是'三馆干部’,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天天出差,住在宾馆,吃在饭馆,工作在殡仪馆,所以我们是'三馆干部’。”
这个笑话只有师父一个人在笑,但是凝固的空气松动了许多。

宋慈·洗冤集录
《荒山残尸》中“我”跟着师父去偏远地区进行命案督导,面对薄薄的卷宗,总队长脸上挂不住,责问支队长。
支队长解释“这个案件真的很难,位置偏远,调查毫无结论,技术上也没有给我们什么支持。”
“就知道推卸责任,破不了案谁都有责任,单怪技术?你平时重视技术了吗?”
这时候旁白出现,个别地方确实有这样的现象,破了案是侦查部门的功劳,破不了案是技术部门的责任。有一些基层的法医自嘲是尿壶,别人尿急的时候还必须拿来用,用完了扔在床下不管不问。
这旁白,熟悉不?
 
《清明花祭》中的秦明已经可以就案件中的细节和师父讨论,比如完整的处女膜,死者外裤内面的植物茎叶,内裤的油菜花瓣这些确定是起强奸未遂案件。 

《大宋提刑官》·宋慈(何冰饰)
《死亡骑士》中秦明已经跟师父三年,奔赴各种凶险的现场,看着他冷静、淡定地处理问题,听着他有条不紊地分析着解剖发现的线索。
这次师父因为耳疾出不了现场,于是秦明被叫到病床前,师父的第一句“这么久以来,你表现得很不错,有成为一名优秀法医的潜质”
第二句:“你做好准备了吗?”
“啊,什么准备?”
第三句:“独挡一面的准备啊,你不能每次总跟着我出现场吧?”
于是秦明就这样开始独立之路,独立之路不好走。
最后推理都指向死者是时候被抛下桥的,可是却在尸检中发现了不应该出血的椎管内居然全是血。
如果这个没有办法解释的话,那么之前所有的推断都站不住脚。
最后秦明还是打电话给了师父,“为什么死者被杀害后,从三米高的桥下扔下,仰面着地,椎管会有血?”
师父反问道:“你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死者是被杀害后抛尸。”
“有充分的依据。”
“死者死亡几天?”
“三天。”
师父找到了答案,笑着教育秦明“要懂得坚持自己的观点。抓大放小知道吗?法医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
“高坠导致脊椎损伤,不是看椎管内有没有血。第一要看脊椎有没有骨折,第二看脊髓有没有损伤”
后来在师父的指点下,脊髓无殊,排除了高坠损伤。
这是秦明的第一次独立出现场,至此以后,师父更多以顾问的身份出现在法医秦明的故事。

 孔子弟子三千
我其实很羡慕书中描写的这种师徒场景,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究竟是学堂传授最为有效,还是师徒传承最佳?
学堂传授能在很短时间内将人培养成具有一定标准的人,就像流水线一样,所谓的考试就像产品线上的检验,通过即是合格。
师徒传承更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徒弟不必多,孔子学生三千,但真正入门怕便只有七十二贤人。
言传身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好好一本悬疑侦探小说愣是被自己看成了教育题材的书籍,也真的被自己打败了。

札记 | 阅读像是旅行,每本书都是一个旅伴。有的难相处、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让你舍不得离开、有的希望能和他再次旅行……每次旅程结束,总要和旅伴告别,让每一封札记成为最好的告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者在说话》一个法医人类学家经历的奇妙案件
秦简里的悬案丨 中国法医的诞生故事
年轻女孩接连遇害,筷子竟成了破案关键?| 跟着法医探案
护城河河面,竟漂浮着一块可疑的尸块……
丈夫疑怀孕妻子外遇杀人焚尸,为啥法医验尸找不出凶手不在场证据
现场:手腕上的记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