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成王熊恽:君明臣贤,实霸中原,气吞万里如虎的青年时期

子元之乱期间,楚国贵族争名夺利,腐败丛生,百姓苦不堪言。申公斗班聚合公室力量,杀掉子元,剪除其羽翼,让楚国重回正轨。斗班之父斗子文贤名远播,受楚国公族尊敬,被推举担任令尹一职。

子文?是上节说的一代奇人吗?名字也没啥特别嘛?别急,下面就开始他的奇幻之旅。

子文的神奇经历——老虎当奶妈

子文,名斗谷(ɡòu)於菟( wū tú)。大家先了解下读音,预热一下,意思我们在后面再来解释。他的故事要从其父斗伯比说起。

斗伯比是楚国第16位国君熊仪之子。熊仪因葬在“若”(通鄀,今河南内乡境,或今湖北宜城境),后世称之为“若敖 ”。斗氏、与即将登上舞台的成得臣(子玉),都为若敖子孙,这一脉族人均称为若敖氏。

斗伯比的母亲是郧国(今湖北安陆境)宗女,生下他后不久,若敖去世。或许是生活不易,便随母回到郧国。

郧子(郧国国君)有个女儿,和斗伯比年岁相仿,自此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岁序更替,物换星移。转眼间,他俩便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日夜耳鬓厮磨,终情愫暗生,偷食禁果,珠胎暗结。

郧夫人发觉后,觉得女儿未婚先孕,有辱门风,立即把斗伯比送回楚国,对外则称女儿有恙,藏进深闺。数月后,女儿生下一名男婴,郧夫人便让仆人将其扔到人迹罕至的梦泽。

无巧不成书。正好那天郧子在梦泽打猎,转来转去,刚穿出一片树林,猛地发现与一只老虎狭路相逢。郧子等人倒吸一口凉气,脑中一片空白,不敢逃跑也不敢贸然攻击。

正当他们手足无措之际,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很显然,老虎懒得搭理他们,既不咆哮也不躲避,更没冲他们呲牙,而是安静地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病了,还是受伤了?郧子松了一口气,将跳到嗓子眼的小心脏吞进肚里,手脚也柔软了许多。他慢慢转动脖子,观察起老虎来。这一看不打紧,差点让他惊掉了下巴:一名白白胖胖的小男婴,手脚并用抱住虎腹,正“嗯嗯啊啊”地使劲吃奶呢!

这场景让郧子等人惊叹不已。他们不敢打扰老虎哺乳,慢慢退回了树林。

回到宫中,郧子和夫人眉飞色舞地谈起当日奇事。夫人大惊,便告知实情。他们认为男婴受神灵护佑,长大必有出息,随即派人抱了回来,连同女儿一起送去楚国,与斗伯比成婚团聚。

这名男婴,就是斗子文。他是不幸的,一出生即被遗弃,但他又是幸运的,“老虎妈妈”改变他的命运。

当时,楚国方言,哺乳说“谷”,老虎叫“於菟”(据说,现在湖北安陆,云梦一带还有这方言),意思是老虎喂奶。因之名为斗谷於菟,字子文,其“文”,也是取自老虎的斑纹之意。

说完了子文的奇,下面再讲讲他的贤。

子文上任之初,国库空虚,百废待举。没有国,哪来家?于是,他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捐献出来,让楚国顺利渡过难关,而妻儿常面带饥色。成语“毁家纾难”,说的就是子文这一壮举。他荐贤任能,胸怀坦荡,让屈完、斗章、子玉等有才华的人,走上了重要岗位。

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明,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在他的努力下,楚国渐渐强盛起来。据说,孔子读史到此,都为子文的一片忠心所折服。

楚成王深受感动,非常担心他的身体,怕他不好好吃饭,每天都送去食物。国库渐渐充实后,楚成王每次要赏赐子文,他都推辞不受。有人问他,“人们都追求财富,你却有财不要,为什么呢?”

子文说,“我是国家的管理者,以广大百姓的安定和富足为目标。现在还有那么多贫困的百姓,我怎么能安心受赏呢?如果我是为私欲而工作,就离死不远了。因此,我是逃避死亡,而不是逃避财富。”

后来斗越椒聚集族人造反,楚庄王将若敖氏灭族,单留子文一脉,也是看在他为楚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上。

霸主齐桓公讨伐楚国的理由

公元前662年(楚成王十年),齐桓公始霸中原,威名传到楚国。楚成王年少气盛,席不安枕,欲与齐桓公一决高下。子文审时度势,认为时机不成熟,且齐楚相距较远,中间诸侯国太多,长途奔袭,劳而无功。郑国位于中原腹地,又为周室屏障,只要其臣服,便可威慑天下诸侯。目标既定,君臣同心,经过连续3年攻打,终于迫使郑国向楚称臣。

齐国的霸主地位,是受到周天子亲封的。所谓“霸主(伯主)”,是替周天子管理天下,是诸侯之长。郑国转而臣服于楚,让齐桓公被啪啪打脸。而另一件事情的发生,更让齐桓公坚定了伐楚的决心。

齐桓公有一位爱妾叫蔡姬,是蔡穆侯的妹妹,为蔡国向齐国示好而作的政治联姻。蔡姬青春靓丽、活泼好动,十分惹齐桓公怜惜。

有一次,齐桓公带蔡姬荡舟湖上,赏景散心。蔡姬童心未泯,手扣船舷,用力摇舟,桓公年老体衰,担心落水,有失君主风度,便大声喝止。可蔡姬玩兴正浓,恃宠不听,水花飞溅,弄得桓公湿了身。桓公一怒之下,遣送其回国反省。哪知蔡穆侯不辨是非,听妹妹哭诉后,十分生气,不顾婚约,转身将其嫁给了楚成王。

消息传到齐国,齐桓公老脸无光,即刻兴兵先伐蔡国,后袭楚国。

公元前656年春(楚成王十六年),齐桓公遂以天子名号,亲率鲁、宋、陈、卫、曹、许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杀向蔡国。

蔡国被围,向楚求援。

楚成王、令尹子文识破计谋,便厉兵秣马,严阵以待,并派大夫屈完前出疆界,以迎联军,并责问其讨伐理由。

君处北海,我居南海,相隔太远,何来争端。成语“风马牛不相及”,屈完是脱口而出。

齐桓公与管仲一看,楚国已有防备,便不想硬拼,口气也缓和了一些。

管仲说,楚罪有二,一呢,你们不进贡苞茅,天子祭祀时不能缩酒;二呢,周昭王南巡到了汉水,就再也没回去了。

屈完巧妙作答,苞茅进贡不及时,我们马上改正,至于周昭王没回去,您可以去问问汉水。

问者委婉其辞,答者不卑不亢。见楚国毫无退让之心,齐桓公的霸主身份又骑虎难下,随后率领联军推进至陉(今河南漯河境内),逼近楚国北塞南阳盆地。

楚国针锋相对,也兵出南阳盆地至召陵(今河南偃城东),两军呈相持之势,但谁也不敢轻易发起攻击。于是,楚成王再次派出屈完,寻求和谈的机会。

齐桓公借坡下驴,同时又不甘心,他令联军整肃军容,与屈完登车检阅部队,意图进行恐吓:你看联军兵多将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普天之下,谁敢争锋!

屈完面不改色,回答说,您若施之以德,诸侯谁能不服从。如果以武力威胁的话,别的国家我不知道,但就楚国来说,会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军队再多也没有什么用!

齐桓公威逼利诱,不见成效,只得和楚国签订了友好盟约。即所谓召陵之盟,算是挽回了点霸主面子。

回去的路上,鲍叔牙终于忍不住了,便问管仲,你咋这样就算了呢?俺们人多势众,为啥不攻打楚国?楚子僭越称王可是大罪,却问一个不疼不痒的不贡苞茅呢。

管仲说,楚国称王已经三代了,如果要他革去王号,楚王能低头听我的吗?如果不听,肯定刀兵相见,齐楚势力相当,战祸连绵数年不会停止,士兵战死,无数百姓会流离失所。但是借苞茅说事就不一样了,双方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楚王接受了我的意见,那齐国就算立威于诸侯之前,目的达到,见好就收。

“围点打援”的创始人

齐楚较量,势均力敌。次年,令尹子文率师灭弦国(今河南光山境),继续北上东进,扩张势力范围,进一步震慑亲齐的诸侯国。

当年夏天,齐桓公在卫国召开诸侯联欢会。人都有一个通病,权势一大,就有点飘飘然,说话办事便随心所欲。因此,就轻慢了周惠王。他心里一不爽,就想方设法让主办方添点堵。指示郑文公和楚国搞好关系,不要与齐国结盟。

郑文公也懒得看齐桓公的嘴脸,也觉得楚成王靠谱些,便找了个借口便溜回了国。

诸侯结盟在即,郑文公却偷偷跑了。齐桓公大怒,要不是没带兵(衣裳之会),他早就追到郑国,拿郑文公问罪了。

第二年,即公元前654年夏(楚成王十八年),齐桓公找郑文公秋后算账,又带来了盟国联军。郑国一看形势严峻,赶紧向楚国求救。

如果直接援郑,楚军千里奔袭,势必成为疲惫之师,而齐国联军则可以逸待劳。楚成王不会上当,顿生一计,遂率军出南阳包围了齐国的盟国许国(今河南许昌境)。许国慌了,立马向齐桓公求救。

齐桓公没等来楚军,却等来了许国求救的使者。见小弟受到牵连,齐桓公迅速带领联军,来支援许国。楚成王一看郑国危机解除,便撤军至离许昌不远的方城。

跑来跑去,齐桓公白忙活了一场,人疲马乏,也没心思再攻打郑国了。联军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许救郑”战例。

之所以经典呢,是无数后来人用实战丰富了它。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只要低个头称臣就行。到了战国时代,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如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战役,还多了个打援(后来直接叫围点打援),因此庞涓送了命。当然,用得炉火纯青,并发扬光大的,还是首推我威武的人民子弟兵。

齐桓公走了,可楚成王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许僖公睡不着觉,骂姜小白不管用(齐桓公名姜小白,跟江小白没关系),日夜担心被灭国,只好找蔡穆侯帮忙。

蔡穆侯和楚成王是姨老表。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成王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桃花夫人息妫。蔡、息两位国君都为这位绝色美女葬送了性命。当然,这是上一辈的事,大家比较心宽,关系还是蛮融洽(主要是楚国太强,蔡国灭国又复,抗议都不敢提)。

许僖公在蔡穆公的带领下,双手反绑,口里衔璧,后边的许国大夫穿着孝服,抬着棺材,来向楚成王请罪。

年轻的楚成王哪里见过这阵势,一下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问身边的大夫逢伯。

逢伯见多识广,说以前周武王战胜殷商的时候,微子启就是这样做的。武王亲自解开他的捆绑,接受他的璧,烧掉他的棺材,并给予礼遇而命令其复职。

楚成王一一照办,许僖公感恩而去。

随后几年,楚成王先后灭黄(今河南潢川境)、英(今安徽金寨东南)、六(今安徽六安东北)等国,锋芒毕露,声威大振。

公元645年(楚成王二十七年),楚成王因徐(今江苏泗洪境)亲齐,遂起兵讨伐。齐桓公联合8个诸侯国救徐,但联军有名无实,面对强楚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徐国战败,千里迢迢当了一回围观群众。

同年,管仲病死。两年后,齐桓公也病亡。因他未听管仲遗言,小人祸乱朝政,五子争立,留下一地鸡毛,国势渐衰。

宋襄公的霸主梦

宋襄公因有齐桓公委托,遂率诸侯平定齐乱,拥立太子昭继位,即齐孝公。此举赢得诸侯的一片赞誉。宋襄公本就好些虚名,在诸侯的吹捧之中,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当霸主。

他弟弟目夷知道后,劝他放下这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免招来祸端。宋襄公不以为然,中原诸侯,已唯他马首是瞻,更何况爵位也数他最高。老霸主已故,新霸主舍我其谁?

那楚王呢?

他是蛮夷,怎能当中原霸主!

说是这样说,心里却不这样想,行动上更是离谱。他想效仿齐桓公主盟“衣裳之会”,但怕楚成王砸场子,悄悄恳求其参加。

楚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盟会上,宋襄公威风凛凛,并将一个不听话的小国国君杀死祭天(宋为商后,商朝有用人祭祀的传统,周朝代之以牲畜)。此举让诸侯大惊失色,表面俯首帖耳,眼的余光都看向楚成王。可楚成王就笑笑,不说话。

那个成语叫啥?对,狐假虎威!寓言中的狐狸知道自己在愚弄老虎,而现实中的宋襄公却把自己当成了真老虎。

于是,悲剧上演了。由于宋襄公没过足霸主瘾,于次年再次主盟,而且,给楚成王只发了一纸通知。

楚成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心让宋襄公难堪。于是,宋襄公在联欢会现场被楚军抓走,后又大败宋军。当年冬,楚成王与诸侯于薄(今河南商丘北)会盟,在诸侯面前释放了宋襄公。

一捉一放,让宋襄公颜面扫地,威严尽失。不过,他并没有反省自己,而是把气撒向亲楚的郑国。

次年,即公元前638年(楚成王三十四年),宋襄公挟同卫、许、滕等弱小国家,进攻郑国。楚国随即派军攻打宋国,宋襄公只好回军救援,两军隔泓水(故道在今河南柘城北30里)对峙。

目夷劝谏宋襄公不要和楚军交战,但不听劝告,非要一雪前耻。那打仗就好好打吧。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这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战场景象:先摆好姿势,人数又少的宋军,耐心等待楚军渡完河,列好战阵,才开始进攻。结果当然是宋军大败,乱军之中,宋襄公中箭负伤,第二年伤病复发,含恨而死,彻底退出中原争霸舞台。

楚成王至此走上人生巅峰,中原诸侯纷纷向楚纳贡,成为事实上的霸主。而一个流浪老人的出现,却让正值壮年的他畏之如虎,接连作出错误抉择,坠入深渊,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成王,一个被忽视了的春秋霸主,是他毁灭了宋襄公的美梦
释读中国历史045:第一次南北对抗
抗齐桓公揍宋襄公助晋文公,楚成王堪称霸主试金石!
杀兄夺位的楚成王,谁也没想到他会带领楚国踩在齐的头上问鼎中原
揭秘楚成王死因2:被儿子逼得自杀身亡的一代霸主
春秋首霸齐桓公不可一世, 为何在一个楚国大夫面前露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