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调,一场谈笑(四)

文/沉吟先生

隋朝国运短促,入隋的诗人多为南北朝旧臣,受南朝文风影响较深。只有原北朝诗人卢思道、薛道衡等人,写过一些有新鲜气息的作品,如《从军行》、《昔昔盐》、《人日思归》等。隋炀帝杨广早年有“非轻侧之论”,所以早期有部分诗作可读。

进入唐代,中国古典诗歌经过千年的积累,终于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至此达于巅峰。

唐人,在每个写诗的人心中,永远都是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

时至今日,即便是黄口小儿,可能没有听说过《诗经》,不知道屈原,不知道汉乐府,不知道古诗十九首,不知道建安风骨,不知道竹林七贤、南北朝民歌,但不可能没听说过唐诗。

或许在外行人眼里,唐诗甚至就等于古诗。这当然是一种谬误,但换一个角度,又何尝不是对唐诗最高的赞誉?这种赞誉以前没有过,我想,以后也不会有了。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时期,诗人辈出,群星灿烂。康熙时编纂的《全唐诗》九百卷,收录有姓名可考的诗人两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加上后人的辑补,今存唐诗五万余首。但在那个载体匮乏的年代,可以肯定的是,流传至今者百不及一。唐诗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空前的。在这里我不敢用“绝后”两个字,因为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所谓的“诗人”遍地都是的今天,或许一天的产量一不小心就超过了整个唐朝,当然我说的是数量,数量,数量!

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前期,还有陈梁余风。太宗及其重臣主要是宴享游乐和歌功颂德,作品并无多少影响。只有由隋入唐的王绩以避世淡泊的情思,平静寂寞的心情来写隐居生活,诗风清淡自然,质朴明畅,被誉为“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

之后登上诗坛的是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将深沉的人生感慨熔于诗中,激荡着一股昂扬的基调,同时又扩大了题材,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唐诗杂论·四杰》)

武后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苏味道等,都是宫廷诗人。前期诗作应制者多,但遭贬谪之后的诗篇有较大改变。

沈佺期、宋之问在诗歌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使五言律诗定型化。在六朝诗人分辨四声,讲求音节和谐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使五言律诗成为当时重要诗体之一。七言律诗也基本确定下来,沈佺期的《独不见》,杜审言的《守岁侍宴应制》等诗,已完全符合七律的规格。五、七言绝句也有所发展。从此,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界限十分明确。这在唐代诗坛上为“词章改革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

因为宋之问是山西汾阳人,跟我是老乡,所以多说两句。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则天时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据说长得很帅,身高体长、仪表堂堂,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一度想爬上武则天的凤床,但终因口臭而被拒之香榻。退而求其次,媚附武后的小白脸张易之,中宗时被贬谪。因为其骨子里的不安分,老想东山再起,甚至恩将仇报,出卖落难时收留自己的恩人作为进身之阶,但坏人就是没有好报,始终被贬过来贬过去,今天贬谪,明天流放,最终被赐死贬所。

但我们不能因其卑劣的人品否认其诗才。一个人再坏,在特定的环境下,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怀也是有的: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再说杜审言。说起杜审言,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他有个孙子大大有名。

这个孙子叫杜甫。杜甫的事我们后面再说。

杜审言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但成就远高于崔李苏,其五言律诗已经成熟,七律也有首倡之功,诗风“高华雄整”。

与沈宋同时期,不能不提的是陈子昂。

陈子昂以复古为变革,开辟了唐诗的新领域。标举汉魏风骨,提倡“兴寄”、“风雅”,要求诗歌“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力矫六朝浮艳诗风。在内容方面,行役羁旅、道路险阻、军旅生活、塞上风光、人情世态、理想抱负以及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莫不入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极目古今,苍茫雄浑的一曲悲歌,响彻天地。就问你服不服?

也有人认为,陈子昂对六朝浮艳诗风矫枉过正,对六朝成功的艺术经验不够重视,存在质朴过甚而文采不足的缺点。这个可就见仁见智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算不算文采?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算不算文采?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算不算文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唐诗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盛唐。

到玄宗开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均空前繁荣,军事上也牛气冲天,反映到精神领域,就是所谓“盛唐气象”。这种万国来朝的局面,给了当时文人昂扬奋发的底气,盛唐诗歌遂“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盛唐诗坛名家众多,群星闪耀。张说、张若虚、贺知章、王湾、张九龄等作为盛唐初期的诗人,各自以不同凡响的创作,拉开了盛唐舞台的帷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语言流丽,音调婉转,意境明净,韵味无穷,“孤篇横绝”。贺知章《咏柳》、王湾《次北固山下》、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在艺术风貌方面,已是盛唐之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就问你服不服?

“开元十五年后,风骨声律始备”(《河岳英灵集》),中国古典诗歌的喜马拉雅时代终于到来了。

这个时候,随便扒拉出一首诗,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随便站出来一位诗人,名字都足以令后人觉得高山仰止。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出现了一些审美追求相投,题材、风格相近的诗人群。

李颀、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祖咏等,追求雄浑飞动的壮阔之美,多以大漠塞垣入诗,边塞诗成就最高。多采用奔放驰骋的七言歌行及七言绝句。

孟浩然、王维、裴迪、储光羲、常建、邱为等,追求清幽恬静的明秀之美,多勾画山水田园风光,五言古体、五绝、五律都得心应手。

崔颢、薛据、崔曙、崔国辅、刘慎虚等,则追求清爽明净之美,多登临览胜之作、怀友送别之篇、江南民歌风味十足之什,多用七律及五绝。

除了这些诗人集团,盛唐诗坛上横空出世,杀出一对绝世双雄。

如果说盛唐是喜马拉雅,那么李杜无疑就是并肩站立于珠穆朗玛,领略险峰无限风光的时代弄潮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寓西域,公元701年生于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蜀郡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本人曾于绵阳求学,从这个方面讲,算不算半个老乡呢),遂为蜀人。“五岁诵六甲”,闭关学习,为以后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做充足的准备。二十四岁辞亲远游。四十二岁,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一飞冲天,入宫供奉翰林。两年后被疏出宫。五十五岁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账下,五十七岁因李璘兵败被流放夜郎,六十二岁卒于当涂县。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王昌龄被贬后,李白为表同情,挥笔写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不成想没过几年,自己就步其后尘长流夜郎,所以李白是个乌鸦嘴。

李白诗歌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了“盛唐气象”。这位才气纵横的诗人,有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抱负,也有功成身退而遗世独立的思想情操,有蔑视权贵和功名富贵的傲岸不群的性格,更有游览名山胜境的高雅情趣。这一切倾注在他诗篇中,化为了一幅幅瑰丽飞动的画面,逸兴横飞,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成为屈原之后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如果来点酒,就更不得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如果再来点月光和剑,那就更好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另外那半个,当然就是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本人祖籍亦为襄阳,先祖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屯垦戍边至山西孝义,从这个方面讲,又算不算半个老乡呢),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之家,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早年曾漫游吴越、齐鲁、梁宋。三十五岁西入长安求官,困居十年方得一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只身往灵武投肃宗,中途为叛军所俘,押往长安。后逃出,奔凤翔,任左拾遗。因上疏论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举家入蜀,在成都建草堂而居。严武镇蜀,荐为节度使幕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离蜀北归,徙居云安、夔州。大历中携家出峡,漂泊荆湘,病逝于湘江。

活动于天宝年间至安史之乱后的杜甫,在生活上贫困潦倒,但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却以其带有集大成性质的光辉诗篇,与李白并肩颉颃,一路高歌猛进,成为盛唐诗坛、也是整个诗歌史上雄视百代的千古“诗圣”。

杜甫在创作上与李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由于家庭传承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儒家思想熏陶,早年即有忧国忧民、拯世济时的理想抱负,希望通过步入仕途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理想,但终因朝政昏暗和安史叛乱,一脚踏空,在穷困流离中度过一生。他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的正确态度,汲取前人经验,熔铸于胸,并加以创造发展,成为空前的集大成诗人,沾溉百代。其被称为“诗史”的各体诗篇,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而他的爱与憎、悲和欢、离与合,同情与喟叹,赞颂和抨击,这一切的一切,贯注在诗歌中,以沉郁顿挫,苍凉雄浑的诗风,将《诗经》到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杜诗的熠熠光辉,也因之而照耀千古诗坛。

与李白隐藏于豪逸纵情背后的悲愁相比,杜甫的“悲愁”更加直接,也更直入人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当然也有“喜”的时候: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不过即便是喜,也是喜极而泣,泪飞如雨: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简直就是另一版的屈原,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涕泪横流读屈原,才是真的读屈原。泪横流读杜甫,也才是真的读杜甫。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在洛阳,李白与杜甫相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李白长杜甫十一岁,当时李白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籍籍无名。这一见,春风得意遇知音,这一见,惺惺惜惺惺,这一见,英雄重英雄,这一见,忠肝义胆,这一见,生死不改。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杜甫《遣怀》,除了李白,当时杜甫还结识了高适)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以上是杜甫写给李白的,李白写给杜甫的呢?没那么多,但也有。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戏赠杜甫》)

杜甫一声苦笑:特么的作诗不苦出书苦,赞助只能找严武啊。

当然不仅仅有当胸捶你一拳的调笑,也有泪牛满面的思念: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你要问我李白和杜甫谁更牛一些,我只能说不知道。或者三个字:都很牛。开玩笑,严羽都评不出来,你让我评?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盛唐、中唐之交有元结、沈千运、王季友、孟云卿等诗人,以枯淡为高,多用五言古体。除元结的《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诗为同情民间疾苦外,大多写人生悲怨艰辛,形成一个小流派。

元结死后,活跃于诗坛的主要有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顾况、李益、张继以及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等“大历十才子”。

这些中唐初期的诗人中,刘长卿工五言律诗,多写贬谪流离的感慨和寄情山水的逸致,诗风温婉含蓄,清雅洗炼,颇近王维、孟浩然。“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为千古名句。韦应物多为山水田园,“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滁州西涧》为其代表作。顾况的诗则较为复杂,有承《诗经》而进行讽喻的乐府,有想象奇特的七言古体,有通俗明快的绝句。李益则以七绝体式写军旅之思,塞垣风物。虽无盛唐边塞诗豪放情调,但音韵和谐婉转,含蓄蕴藉,所作多为教坊“供奉歌词”。张继清迥深秀,不尚雕琢,《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枫桥夜泊》是其千古名篇。至于“大历十才子”,多为唱和应制,吟咏山水,向往隐逸,追求的是一种清淡落寞的境界。

贞元末年到元和年间,出现了唐代诗歌的又一高峰。白居易所说的“诗到元和体变新”,正是中唐诗坛风貌的恰切概括。

元和诗坛的变新,主要体现在两大诗派的不同创造与开拓之上。一是以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的尚通俗的新乐府诗派;一是以韩愈、孟郊、李贺、卢仝、刘叉、马异、贾岛为代表的的尚怪奇的险怪诗派。

张、王、元、白倡导“唯歌生民病”的新乐府诗,有意向民歌学习,采用五言古体、七言古体及杂言体,通俗易懂、明白畅晓,以收“见之者意喻”的艺术效果。尤其是白居易,在初唐律化歌行体基础上,吸收传奇故事的一些特点,创作了《长恨歌》、《琵琶行》等哀怨动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最高的艺术成就。

韩愈、孟郊等人则在一千多年前为美特斯邦威代言:不走寻常路。

韩、孟在艺术上标新立异,以丑为美,以险怪为美,以光怪陆离为美,以凶狠可怖为美。诗歌语言则硬语盘空,拗折诘屈,更喜用窄韵险韵。同时以散文句法入诗,打破诗歌节奏旋律之美,于不和谐中求变化,形成了一种奇险深曲、雄健恣肆的独特风格。虽有艰涩奇僻的弊病,但对纠正大历以来平庸诗风方面是有贡献的。

在生产过程方面,贾岛可能是整个唐诗史上最为便秘的诗人,不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又推又敲,一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领导车队,成为中唐时期著名的苦吟诗人。

元白、韩孟两大诗派之外的重要诗人,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刘诗内容深刻,极富哲理性,针砭时弊和怀古咏史之作尤有特色。诗风轻快流畅又清刚豪健。一些民歌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格调清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柳诗则多写非罪谪迁,离乡去国的悲愤酸楚、身处蛮荒、形同拘囚的怆恻郁闷。“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从唐文宗大和年间到唐亡的八十年间,是一个崩溃前夕的衰世。这个时期,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登上了诗坛。

乱世中的作品,感伤情调、怀古咏史,对现实的感喟、对历史的思索当然是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

杜牧的这类作品,以其明睿的思想、卓绝的史识,加之挥洒自如、不拘一格的手法,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笼寒水月笼花,月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就问你服不服?

小李杜当然得有李杜的风采。相较于杜牧,李商隐则又开创了一种迥然不同,卓然特立的诗境。那就是情致绵邈,绮丽明艳,朦胧幽深,精细工致。这种诗境在其爱情诗中表现得最明显(当然也有人认为,其所谓的爱情诗仅仅从爱情的角度解读远远不够,这又是见仁见智了,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至于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们不能起李商隐于地下,问他一问)。李商隐各体兼擅,但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描摹细腻,语言瑰丽,风格沉郁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晚唐诗坛上的七律圣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就问你服不服?

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其情思才力都不及李商隐。但温庭筠对“词”这种诗体的发展有其重要影响,这个在后面谈到宋词时会提到。

小李杜之后,活动于诗坛的是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聂夷中、罗隐、郑谷、司空图、韦庄、韩偓等诗人。

值得一提的是司空图。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懿宗咸通十年(869)进士,历官礼部尚书、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后,归隐中条山王官谷,过着“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的隐居生活,朱温篡唐后绝食而死。

司空图的诗并无大的建树,其成就在诗论,其《二十四诗品》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为十二句四言韵语,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而这二百八十八句韵语,本身就是二十四首绝美的四言诗。在美学方面,也由阳刚、阴柔两种基本风格美辐射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学风格。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二十四诗品·雄浑》)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二十四诗品·典雅》)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二十四诗品·洗炼》)

……

皮、陆、杜、聂等人,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但大多为唱和幽游、逃避归隐、轻艳华美之作。

唐诗发展至此,已是强弩之末,衰颓无力。继之而起的是有新变、有创造的宋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凭栏观史12期:飘落在大唐的文人墨客
十首诗带你走完唐诗三百年的发展脉络(上)
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唐诗,是如何成为诗歌史上的巅峰的?两个原因起了决定性作用
隋唐五代文学
诗风雅韵颂国魂(二)
李杜:梅开二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