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余生回首,不过自由和深情

——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

1.

之前看一本关于世界文学的通俗的书,书中提到黑塞时,不无揶揄的说,对黑塞没有好感。原因之一是他的名字:中国人历来对黑色的东西不感冒,他不仅叫黑,还塞,所以对他的作品不感冒。

原因之二是他的感情史:据说黑塞的第一段幸福得让人羡慕的感情,他的妻子对他更是温柔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然而黑塞却提出离婚,理由是婚姻生活太过幸福,以至于影响了文学创作。

所以那本书的作者,就认定黑塞是一个偏执而功利的家伙,所以除了婚姻上的花边新闻,对他并没有其他多余的介绍。

受到这本书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黑塞也没有什么好感。不过毕竟黑塞时194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二战胜利后的第二年,百废待兴的时候获奖,其作品必定有直达人心的魔力。

刚巧不久前看到有一位朋友推荐《悉达多》,所以我自己也就做一回过河的小马,亲自下水试一试,看看水的深浅。

2.

《悉达多》的故事非常简单,或者说全书几乎是消解了故事性的,而是一个圣人暮年回首往事的内心独白。所有的细节都消失了,只剩下主人公粗枝大叶的主要人生经历。

悉达多是一位婆罗门教的贵族青年,从童年开始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智慧,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希望。人们也都认为他以后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他在学习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之后,开始觉得本门的教义并不能完全解开他心头的疑惑,有一天,一群行脚僧从她门前走过,他毅然决然的辞别父亲,做了一个游方沙门,吃住在森林里,刻苦修行悟道。

当佛陀的大名传来的时候,他忍不住去听佛陀的传道。

佛陀的大智大慧的佛法,理论完备,分析精妙,悉达多反倒觉得是他需要追寻的不是知的问题,更重要是行的问题,如何去践行。所以他虽然格外仰慕这个圣人一样的佛陀,但还是离开了,要寻找自己心中认为的人生之解。

悉达多到城市中去,见到了一个艳绝全城的妓女,然后执著的爱上了她。为了让妓女开心,他开始步入红尘,开始跟着最擅长经商的大商人学习经商,然后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妓女。

在经商中,他刚开始还有自我意识,还能找到自己和其他商人的不同,但是渐渐的他也沦为万千商人中最普通的一枚,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虽然他凭借聪明变得很富有。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这不是自己一直追寻的,所以悄然离开了,来到了河边,做了一名摆渡者。终年生活在大河边,倾听大河的声音和教诲。

在这里,他的生命归于自由,他找到了自我。

3.

悉达多一直在追寻。他的一生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

从超然出世的赤子,走着根正苗红的求道之路,在即将抵达的神圣境界的前夕,步入了红尘,然后经历了尘世的财富、欢愉和爱恋,拥有了最美丽女子的爱情,但也经历着与人分享心爱女子的痛苦;拥有着极大的财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也曾经一掷千金陷入赌博的恶习;依然高高在上拥有着极大地物质满足,但是他又变得极端的空虚,需要一切极致的事物来刺激感官。

最后,他再次皈依。从繁华走进枯寂,从喧嚣走进宁静,从火热走进冷静,从大众走进自我。

他仿佛在原地走了一个圈,但是这或许正是得道的坦途和捷径。

4.

悉达多是一直爱着的。朋友之爱,他有着戈文达的真挚友谊;情人之爱,他有着妓女不离不弃的倾心;亲子之爱,他的父亲对他曾经寄予厚望,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放开手让他去飞翔,他也在照顾自己儿子中找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了乐趣。

所有尘世的情爱物欲全都有了。但是悉达多一直还在追寻。

卷帙浩繁的经典中,散落着真理,但是又那么自相矛盾;华丽技巧的辩论和演讲中有真理,但是听得时候满血复活,一转身仍然空虚寂寞。所以关键在于找到自己能够身体力行的真理。

真理就在那里,如果自己清楚明白,但是依然没有达到一种大自在大自由,内心没有达到真正的宁静祥和,这真理就不是自己追求的真理。

所以悉达多离开庞然大物的理论,进入到尘世中,将妓女当做自己的老师,将锱铢必较的商人当做自己的老师,将乡野间还不上债务的贫民当做自己的老师,将赌桌上的骰子当做自己的老师,将得到和失去的感觉当做自己的老师。

最后,他将数日年如一日,在大河摆渡的船夫当做自己的老师,将日夜奔流的大河当做自己的老师,最终他得到了宁静。

当初和他分道扬镳追随佛陀的朋友戈文达,暮年时在河边遇见年老的悉达多时,他震惊了:虽然悉达多似乎没有什么理论,但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一个圣人,足以和佛法精深的佛陀一样伟大的圣人。

5.

黑塞有着多国的血统,自幼受到多国文化的熏陶。他的外祖父通晓十几种印度方言,而他的母亲是印度教徒。黑塞本人对印度的宗教,尤其是佛教有着很精准的理解。

再加上他对哲学的爱好,对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子也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是对老子的思想,更是推崇至极。所以虽然《悉达多》是他四十三岁时候的作品,但是已经有着深层次的对宁静的回归,对自然的崇尚,对无为的眷恋。

所以,读《悉达多》,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人,有着天然的优势。

黑塞是一个诗人,所以《悉达多》也写得像是一首诗,消解了故事性,似乎通篇都是在抒情,看似虚无缥缈的语言,却让人有沉浸其中的魔力。

我在看《悉达多》的时候,往往以为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轻阅读,所以往往一扫而过,没有细细字斟句酌。可是读着读着,突然发现已经茫然不知所谓,只好勾回头,重新来读自己不经意间滑过的文字。

这似乎也达到了老子所说的自然的境界:满目平淡,尽是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月共读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名作《悉达多》
佛陀在路上遇到三商人,告诉他们,要把握当下专注自己。
读懂《悉达多》的三次觉醒,才明白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悉达多,一个乔达摩|《悉达多》
黑塞《悉达多》:寻求自我之真理
谁真正理解了悉达多,谁就理解了人生 | 关于《悉达多》的个人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