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干货】致良知的精髓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便是致良知

王阳明所提倡的良知有着双重性,即形式上的层次,是假名的良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禅;以及形式下的层次,就是孟子说的良知。“

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文。”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良知遮蔽所造成的各种缺陷与弊端,所以致良知实际是人类最伟大的人性去蔽化改造工程,是王阳明一生学问思想最具总结性的定论。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这四句话就是王阳明的闻名天下的四句教。

第一句是说,心的本体没有善恶之分;

第二句是说,当有了善恶之分的时候,说明主观意识有了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意动;

第三句是说,能分辨善恶就是良知;

第四句是说,做善事去除恶念是对人行为的纠正。

王阳明这四句话的本意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之本体中的至善乃超出境界的,它所代表的并非是具体的善的行为。当面对有所为而为时所做出来的善乃一种方法,而在无所为而为的善,才能称得上至善。

因此,存在于人们内心之中的至善,远在人世所反映出来的具体的善恶之上,反映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善行也仅仅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表现。

基于此种理解,王阳明指出,在理解人心之善恶时,不可过度地对具体的善行执着,而应当从认识自己的本心入手。

其实,王阳明所说的无善无恶,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无心无情,对任何事情都不存在先入之见。只有保持这种心境,才能更好地致良知。


  学国学,看最文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恶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解析
致敬《心学》王阳明:一生俯首王阳明,如得一二可成“道”
王阳明「四句教」析论
王阳明之心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