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思成的“营造天书”

1925年,还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读建筑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寄来的“陶本”北宋建筑专著——《营造法式》。立志要写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梁思成欣喜若狂,可当他打开书一看,顿觉一盆凉水浇了下来,原来,他根本看不懂。这本书于他,是难解的天书。

1930年,中国研究古建的营造学社成立。已学成归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成为主要成员,中国的古建研究在时局艰难中起步。

日本研究中国古建的前辈伊东忠太于营造学社成立之初做过一场学术报告,他提到:“研究广大之中国,不论艺术,不论历史,以日本人当之皆较为适当。”言语间露出的得意之情深深地刺痛了梁思成、林徽因这批青年学者。国家危难,研究落后,这一切,让梁思成下定决心、努力赶超。

梁思成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学家,他知道《营造法式》才是解开中国古建的钥匙,他从破译《营造法式》开始,走上了中国人自己的研究中国古建之旅。而日本建筑史家伊东忠太早在1901年就开始了对中国古建的研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成果显著。那一年,梁思成才出生。

上天终是眷顾这个才华横溢的痴心学子,1932年四月,梁思成第一个考察的辽代古建——天津蓟县独乐寺,就比之前日本学者考察的所有古建都要早。

日本学者集三十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所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为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年代为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而梁思成的第一次辽代古建考察就否定了这一论断,并把这一纪录提早了54年——独乐寺的观音阁与山门建于  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

是上天垂怜危难之中的中国吗?并不尽然!只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来了,能不能接住,才是真正的考验。其实,日本建筑学者关野贞和竹岛卓一早于梁思成一年就探访过独乐寺,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古建的重要性,也未能仔细考证它的年代。

由于独乐寺的观音阁与山门建造年代距离宋亡不过二十几年,梁思成从这两个建筑入手,一点点破译《营造法式》中那些艰难的术语与建造方法。

梁思成说,《营造法式》之于古建,就像文法之于一门语言,是入门之书,也是研究的钥匙。缺少了这把钥匙,日本学者的研究终是隔靴搔痒。相比之下,梁思成与林徽因能在考察路上,从车窗一瞥之中,快速判断出晋祠的古老,高下立判。

独乐寺只是起点,随着考察的深入与范围的扩大,梁思成他们的成果也在不断扩大。

时间终于到了1937年这一关键节点。当日本建筑史家说中国大地已无唐代木构建筑存在,要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领略时,梁思成他们在山西有了跨时代的发现。

山西忻州五台山佛光寺,当梁思成他们第一眼看到这个偏居一隅的古建时,他们的内心就已翻腾起巨浪——这,应该就是他们苦苦寻觅的唐代建筑。通过测绘,他们更加确认这就是唐代建筑,只是,苦于没有文字证据。这一次,机会给到了同样优秀的建筑学家林徽因——远视眼的她,在测绘时,不经意间发现远处梁上有模糊的字迹。

他们马上找来梯子爬上去,擦去浮尘,字迹显露。通过和寺中石碑上的文字比对,不但确立了佛光寺大殿的修建年代——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还确认了捐建佛光寺的殿主——长安贵妇宁公遇。

修建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大殿,为当时中外学者发现的第一个唐代木构建筑遗存。1937年7月7日,梁思成迫不及待地跑去当地邮局发电报,兴冲冲地与北京建筑学人分享这一惊世发现——梁思成称之为“中国第一国宝”的唐代建筑。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巨大的喜悦与巨大的哀伤同时来临,时代的大不幸之下,这惊世发现如同天火,给有识之士一丝希望,让他们借由这一抹微光,得以泅渡漫漫长夜。

这样的微光,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曾闪烁——明清档案、殷墟甲骨、敦煌藏经洞遗书。“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困顿中的王国维面对着这微弱却耀眼的火光,也曾踟蹰。但是,他还是走了。

1937年,梁思成也面对着时代的痛苦与困顿。但是,破译《营造法式》与写出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古代建筑史,是他的使命。天命尚在,退往何处?

1940年,梁思成、林徽因带领的营造学社退居四川宜宾李庄,开始了六年的旅居生涯。在艰苦的日子里,梁思成继续着他的研究与写作,此时,林徽因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只要状态稍好,她就会精神饱满地读书、研究,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命与争。

1945年,抗日胜利。1946年,营造学社停止活动。梁思成回到北京,回到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学系,却回不到和同伴一起考察中国古建的光辉岁月了。

直到1962年,梁思成才在清华大学展开因营造学社结束而停顿了十余年的《营造法式》的研究和注释工作,到1966年,大部分工作已完成。

1972年,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去世。而他心心念念的《营造法式注释》(卷上)直到1983年才出版;2001年梁思成诞辰一百周年时,这部全集才得以出版。

时耶?命耶?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的另一心愿《中国建筑史》(1945年)在他生前得以出版。

梁从诫说:我们梁家三代都是失败者——我祖父梁启超变法失败,我父亲梁思成保护老北京城的方案也失败,再到我的环境保护,也是失败。无奈之情,哀伤之至。

只是,我也想说:梁家三代,皆为英雄!中国古语:不以成败论英雄。梁家三代,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最后,奉上我的新晋男神梁思成的手绘图纸,不是学生口中的绘图天花板,而是——永远的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 思 成 、 林 徽 因 與 山 西 的 不 解 之 緣
触摸“建筑伉俪”的初心与匠心——品读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及珍贵文献
梁思成与林徽因:他们在深山里,找寻遥远的盛唐
中国古建结构剖析图,保证你从来没见过,让你发现中式古建之美
一部宋代手册《营造法式》,让梁思成与林徽因坎坷半生,却称值得
梁思成与他的建筑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