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大汉王朝开始:国家越腐败,越不会有治世能臣


中国古代乱世危局的本质          

易中天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讨论封建帝国政治制度好坏的时候总结到:“从秦汉到明清,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权力被逐步削弱,另一方面是中央政府的权力被逐步剥夺。收回来的权力集中到了一个人的手里,他就是皇帝。所以帝国制度的全部问题,就是皇帝这里……'百代皆行秦政治’,汉唐宋元明清也都是不叫'大秦王朝’的大秦王朝,即帝国。所以,帝国是一种必然。”这样的总结无疑抓住了王朝由盛而衰的要害,皇帝的继位与更替是一个国家根本的发展问题,强势皇帝与弱势皇帝的差异,可以直接导致王朝的兴衰气象。

考察两汉自高祖刘邦到献帝刘协26位皇帝的选择继替,有作为的皇帝不仅在政治上有贡献,更是在盛世笼聚了一大帮治世能臣,皇帝无能,则盛世衰落,更难有治世能臣。

先拿西汉说事,高祖刘邦是马上皇帝,54岁称帝,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所以定天下,制朝仪,歼灭异姓诸王,对儒家思想逐渐推崇,是中国皇帝中第一个祭祀孔子的,更为儿孙惠帝、文帝、景帝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汉惠帝16岁即位,解除了秦始皇以来的:“挟书律”(禁书令),修建了长安城。汉文帝21岁即位,他实行偃兵务农政策,依靠周勃诛灭诸吕,刑罚轻判,他的儿子汉景帝32岁即位,实行削藩强权,沿用文帝政策,史书合称“文景之治”。汉武帝16岁即位,大兴改革,大尊儒术,广开三边,更是一代雄才。而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即位时只有8岁,权力就落到了辅臣霍光等人手中,君臣倒相安无事,到了18岁的汉宣帝刘询继位时候,辅臣霍光就已经专权乱政,连自己的皇后都难逃一死,好在霍光的寿命终究死在了汉宣帝之前,才使汉宣帝有机会成为一代名君。之后是27岁的元帝刘爽即位,他为人性格柔弱,在他统治时期,西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以后成帝刘骜继位,虽在位27年,朝廷大权始终为王氏外戚势力所把持,再往后的哀帝也改变不了局面。汉平帝更是9岁登基,长到12岁时就被自己的岳父王莽所毒杀。正是这位新帝王莽,却不惜拿另外一个2岁的孩子做道具傀儡,最后自己干脆篡夺了帝位,终于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覆灭。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王朝由盛而衰,一般都是皇帝即位的年龄越来越小,代行皇帝职责的身边人如外戚、宦官、宠臣等的权势则越来越大,外戚宦官权力的增长本身就因为皇帝本人的无能,伴随皇权衰落必然是政治腐败,战乱迭起,内忧外患。

正是基于这一点,开创东汉基业的光武帝刘秀在对后任皇帝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他曾把自己横行不法的儿子刘辅送进监狱,并要儿子们一律离开京师,不得随便到京滋生事端。刘秀选择了阴皇后的儿子刘庄继位,即汉明帝,使东汉之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范晔评论说:“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

但是刘秀管得了儿子,却管不了孙子。明帝的儿子章帝刘煜时期,外戚马氏兄弟、窦氏兄弟先后势力大涨。再往后和帝刘肇在位,又形成了东汉历史上势力最大,为害最烈的外戚梁氏势力。此后的皇帝刘隆更是出生百天登基,皇权旁落为邓太后听政。可惜刘肇只活了八个月就早夭,太后邓绥与朝臣们没有办法,立了一个13岁的孩子刘祜做皇帝,刘祜即为汉安帝。刘祜又长大了13年,还由于外戚势力把持朝政而不能亲政,做皇帝的刘祜,依靠身边的宦官积蓄夺权的力量——当邓太后去世后,在安帝周围逐渐形成了以李闰、江京等为首的宦官集团,此后又形成闫皇后兄弟闫显等的外戚势力。闫皇后不能生育,就杀了能生儿子的官人李氏,把人家的儿子刘保抢过来立为皇太子,又怕做儿子的继位后要追究杀母之仇,就想办法劝安帝废黜了刘保的太子地位,刘保就是后来的汉顺帝。刘保正是依靠另一拔宦官铲平了江京、闫显等人的势力,此后皇帝身边的宦官终于成了气候,开始出现了第一次丑恶的宦官专政的前兆。

正是在安帝、顺帝时期,外戚、宦官相继争宠,轮番把持朝政,政治黑暗,民族矛盾突出,地震等异灾频繁,民不聊生,内忧外患。

回过头来看,也因为汉殇帝的早夭与汉安帝的无后,使得汉顺帝以后的皇帝要么年幼不成人(顺帝二岁的儿子汉冲帝刘炳做了5个月皇帝就去世,终年才三岁),要么被官僚集团的权臣们被动推举,皇帝的生产依赖于权臣的选择,这样皇位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祭坛上的牺牲品。9岁的质帝就为梁冀所毒杀,桓帝刘志也是在梁冀的操纵下上的台。自汉冲帝以后,东汉的四位衰世皇帝再也没有办法秉乘由上下直系血亲产生的传统,皇权和皇位只是政治投机者与拥戴者谋利交换的工具,而且逐步使地方权臣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规则:那就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中国历史上的生存游戏从此变得愈加暴力与血腥。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终于要在东汉中叶以后的皇帝们手中玩掉江山了。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由军起义暴发,在起义与被镇压的较量中,地方势力勃兴,大汉朝的被取代,只是个时间迟早问题。灵帝刘宏是东汉皇帝中最无能又最荒淫无道的一位,黄巾大起义只是一个必然暴发的引线,深层次的影响却是世道人心对皇权和汉儒道德的巅覆,董仲舒们鼓吹的“大一统”与汉儒礼仪大厦将倾,皇位从此不再神秘莫测——只要有足够的实力,任何人都可以问鼎大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逊位。

此后中国在近400年的历史演进中,再也不能恢复一统局面和天子的威仪了。

南阳人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汉章帝至汉顺帝5任皇帝统治。按照孙文青《张衡年谱》记载,张衡23岁从政始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期间又经过汉殇帝和汉顺帝,张衡在139年逝世,5年后汉顺帝逝世。

张衡的一生正好在少年经历了东汉盛世,中年赶上了邓太后听政这一回光返照时期,中晚年又经历了衰世败落这一潜变过程。

与张衡同时期的贤才大儒并不缺乏,但是没有出现一个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这一点似乎也证明了衰世帝国在腐败的乱局中难有治世能臣的论断。诚然,清朝未年曾国藩和他的学生们是个例外,这个意外是中西方文化思潮激烈交融的结果,对于在此之前的中华帝国农耕文明来说,帝国的运行自有其内在的规律,皇权的反复集中与消解就成为一种历史惯性而千年不变。汉代削藩集权,终于演化成了外戚势力、宦官集团的轮番登场;唐代设分省相权,引来了藩镇割据一方;宋代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建立了文官将兵制度,却难抵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大明朝废除宰相权位,奈何宦官与北方游牧民族又卷土重来;清国设立了军机处,然而终被资产阶级勃兴的共和理想所取代。

种种集权的政治变革在皇帝那里,终归要曲终人散,再好的制度安排经历了几任皇帝的权力之手抚摸,很可能连皇帝本人,也会成为制度的破坏者和玩弄者,那么衰亡之象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即便有一群治世能臣,也抵不住一个败“家”子的皇帝,这就是中国古代乱世危局的本质。

作者简介:崔冰,爱好文字,对历史、文学、经济多有涉猎,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发表。曾创办南阳《商道》杂志,并组织策划出版了《南阳五圣》《纸糊的民国》《行者文集》《古村妖物志》等40多本当地作家图书的出版并发行全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余饭后摆摆古: 娃娃皇帝与外戚及宦官专权
探究︱宦官专权?外戚乱政?东汉到底因何衰亡?
他可能是史上藏得最深的“自己人”
曾盛极一时的大汉帝国缘何走向衰亡
为什么说袁绍是东汉帝国的掘墓人?
东汉末刘协: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那么剩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