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阳街巷里的清末遗迹:明义士故居

  安阳红星路,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道。路面不宽,但车水马龙,非常热闹。平日里,小街中穿梭着的多是些自行车、电动车,如果仔细看,车筐里还会满载着绿莹莹的蔬菜和黄澄澄红艳艳的水果,——因为红星路南段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尤其是到了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季节,吆喝声、喧嚷声此起彼伏,街道里弥散着浓浓的烟火气,会让人暂时忘却时光会老,而觉得这平凡的日子就是这么有滋有味的呢! 

  

  菜市场正对着的小街西侧,是一座基督教堂,高高的塔尖从一座老式的青砖房屋后面兀立出来,从很远处就可以看到。与周围环境截然不同的是,这里整洁寂静,甚至有些肃穆。透过铁栅栏围墙,可以看到院内的南侧,立有一块碑石,黑底白字,上面写着“明义士故居”的字样。

  明义士?他是谁?清代有义士大刀王五、燕子李三,那明代的这位义士,莫不是和黄宗羲、顾炎武一样,是个反清复明的英雄?可他怎么会和教堂连在一起呢?

  其实,明义士,并不是“明代义士”之意,它是一个人的名字,而且是一位外国人的名字。他的本名叫做James M.Menzies,即:詹姆斯梅隆·孟席斯,是一位牧师,来自加拿大。一百年前(1910年),他来到了中国的安阳地区传教,因为在教会里还有一个詹姆斯梅隆·孟席斯与他同名同姓,他就依据英文发音,又结合汉字的意义,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的名字,叫做“明义士”,既有“明亮”之意,又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意。除了名字有中国味道,他还按照中国文人的习惯,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叫“子宜”。1916年,他的次子亚瑟出生了,他也给孩子取了个中国名,叫明明德,明明德还有个小名,叫“天宝”。由此看来,明义士还真是一个中国通呢!

  顺便说一说另一个同名的詹姆斯梅隆·孟席斯,他为自己取的中国名字叫“孟恩赐”,希望自己能与中国古时的孟子同姓,并以此而自得。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曾担任过怀化教会的医院院长,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不幸的是,1920年,他在一次土匪劫掠事件中惨遭杀害了。

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

索惠斌馆长

  

  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馆长、河南省安阳市基督教三自(自立、自养、自传)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索惠斌长老,一说起明义士故居的历史,瞬间话如泉涌,眉宇间闪现出一片祥和与欢悦。他领着我们到“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里去参观。 

  大门南边,有一座两层青砖灰楼,这就是“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这座旧楼和教堂后面的另一座相仿的建筑,都是清末留下的教会遗迹。拾级而上,进入室内,可见前后有两个较大的开间:外间,有明义士的事迹展览;内间,有文物在陈列。内外间的连接处,是室内楼梯,不用转弯,直通到二楼的居室。整栋楼经过了整修,但开阔方正的房间格式,与今天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斑驳的红漆木地板,踩上去发出吱吱宁宁声响的木梯,仍然让人感觉到一百年前的气息扑面而来。

明义士及手迹

  索馆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明义士在华的经历,讲起了他对甲骨学的研究。索馆长告诉我们:明义士虽是加拿大多伦多应用科技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但在他的一生中,更多的时间是与中国的汉字打交道。1910年,他来到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当时武安隶属彰德,即安阳)学习汉语,随后喜欢上了四书五经一类的中国古代典籍,当时彰德教会还开办过斌英学堂,因为明义士汉学功底深厚,他还有过担任斌英校长的经历呢。

  这里要插上一句了:斌英学堂?旧址在哪儿?它就在今天的安阳地区医院的家属院一带。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斌英中学大部南迁,小部转移到林县办学,但随着1942年日军大举扫荡太行山,师生均有死伤,学校难以保全,最终不得不停办了。而今,时光荏苒,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当初学校的痕迹了。 

  明义士与甲骨结缘,是因为一次郊游。1914年春,明义士骑马缓行在洹河南岸,发现有农人把耕田里翻出来的碎陶残片丢弃在地头,遂上前察看,两个孩子对他的举动很好奇,就告诉他河岸上还有不少刻着字的龙骨呢。——早在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用药时就发现了甲骨文;1903年甲骨学者刘铁云著有《铁云藏龟》一书,曾引起过明义士的关注。这次意外发现,让一直对中国的远古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他,以一个学者的态度,开始了对甲骨学的研究。

  明义士从事甲骨文的研究,倾尽心力,收获也颇丰。1917年,他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也是西方学者第一部研究著作《殷墟卜辞》。在甲骨文的分期断代、辨伪、辍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他研究绘出的商王世系图表,与远在日本的郭沫若研究的一模一样,着实让专家们惊叹。明义士为什么这样孜孜于甲骨文化的研究呢?山东大学的研究学者方辉博士的回答是:明义士试图寻找到连结西方基督教和中国传统信仰之间的连接点。

(明义士后人捐赠的文物)  

  从外间进入内间,首先吸引我的目光的是两个靠墙平放的大木箱。箱子用纯木打制,质地坚硬,箱体的每个侧面,还用结实的木条牢牢箍紧,每到转角交接处便有坚固厚实的铁皮包裹。正面有锁,三处,正中略大,两边略小,虽是金属所铸,但岁月已久,光泽不再,锁舌损毁,竟不能完整地连成一个锁体了。轻轻打开箱子,里面是空的。索馆长告诉我们,这两个箱子是明义士收藏甲骨碎片用的,他收集甲骨,不论大小,都当成宝,他会把每个残片都装入专门定制的匣子,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在华期间,他共收集有5万多片甲骨,其中绝大部分留在了南京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一少部分在1948年的战乱中,因明义士不在中国,撤回国的同行把部分甲骨随行李装船运到了多伦多,但明义士对此,曾在书信中明白地写过自己的心愿:“甲骨就放在铁皮盒的抽屉里。除了弗朗西丝和埃尔文以外,我谁也没告诉过,因为我一直希望能回到中国……这些东西应该留在中国。”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明义士直至1957年病逝,也没能实现他重返中国的夙愿。

  从纪念馆出来向西走,面对着的,是高耸的教堂。这座教堂是1995年竣工的,属于新时期的建筑。史载,教会最初在彰德扎根的时候,是在1888年,为了与民众有更多的交流,教会筹建起了学堂和医院。斌英学堂,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教会筹建的医院主要有两所,最初就在此地,也就是现在的地区医院所在地,后来因为这里地方狭窄,不敷使用,就又在解放路筹建了新的医院,叫做广生医院,也就是为老安阳人所熟知的人民医院的前身。为了区分这两座医院,老百姓就根据位置,分别称它们为“东洋房”和“西洋房”。据说,东洋房这边的教会共有七幢西式洋房,后来要么在战乱中损毁,要么在城市改造中拆除,而今只留下这两座清末时期的楼房了。

  从教堂再往西走,就到了最后的院落,这里也有一座与前院类似的青砖灰楼,明义士的居住地就在这里。因为门牌上挂的是“会计室”的标牌,参观者无法进入。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明义士存放甲骨残片的地下室。小楼的一侧有地下室的通道,看样子是新近加修的,因为它与故居的主体建筑不是特别的协调。弯腰探身下去,越往里走,越感觉开阔。想当初,明义士牧师在此,忙忙碌碌擦拭着藏品上的尘土,小心翼翼把藏品放入木匣,一会儿凝望,一会儿沉思,也是别有一种滋味吧!据史料记载,此处的地下室是有通风口的,但改造后,变美观了,通风口却不见了,在感觉上有那么点异样。 

  听索馆长说,随着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明义士故居又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了,我开玩笑地说:“前院又可以再立一块碑石了吧?”

  其实,碑石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重新回望历史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思考与发现。

2019-10-4  

鸣谢

  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馆长索惠斌长老亲自陪同并讲解,还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部分史料——《明义士和他的藏品》《从古城彰德到华北解放区》以及个人研究手记等。

特约摄影:刘红

随程拍摄,并协助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安阳文史资料》《安阳县文史资料》《古城古镇古名居》《安阳市建筑志》等。

文中大部分图片为刘红老师拍摄。

  安阳文史专家安民老师、高红国老师及时解疑答问,一并感谢!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转发。

江月之声

嘿!若喜欢,点个“在看”再走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宇信会长——我的恩师引路人
你知道谁是甲骨文之父吗?
杨守敬的勤学时光
文物背后的故事:「假货典范」,西方传教士所藏伪造甲骨卜辞举例
殷墟甲骨痛史——27071片甲骨文流失海外
19清朝-人物-梁启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