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中阳:企业发展“四道坎”

“企业医生”从业20,深感“从优秀到卓越”,一般企业要历经如下“四道坎”。

一是因经营而生存,市场客户与现金流是第一位的;在此阶段,约半数企业惨遭淘汰,过关率仅50%

二是因管理而发展,组织管控水平决定了规模扩张的半径,过关率为25%

三是因战略而成功,长期稳健发展离不开动态的战略定位与转型升级,过关率不到5%

四是因文化而基业长青,卓越企业之所以卓越,根源就在于健康的文化基因。此时,过关率不足1%

换言之,小企业经营业务,大企业经营组织;成功的企业把握战略方向,而卓越的企业文化战无不胜。

一、因经营而生存

1978年,随着大批“知青”返城,33岁的宗庆后顶替退休的母亲进入校办工厂。

此后10年间,宗庆后背着工厂产品四处推销,几乎用脚丈量了整个中国市场。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借了14万元,与两名老师一起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

他们每天戴着草帽、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和文具,活得很煎熬。在送货过程中,宗庆后发现很多孩子因食欲不振而营养“拉跨”,感到大有商机。

1988年,宗庆后找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朱寿民教授,开发出国内第一款专为儿童设计的营养液产品。

为此,宗庆后在报纸上公开征集品牌名称。当时一首《娃哈哈》儿歌红遍全国,来信中有人提议叫“娃哈哈”,宗庆后从善如流。

新产品上线之初要打广告,杭州电视台广告要价21万元,手里只有10万元的宗庆后硬着头皮也要上。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经典广告语一时传遍大江南北。第一个月,娃哈哈就卖出了15万瓶。随后几个月,娃哈哈销售额猛增至488万元。

靠着广告轰炸——招募当地代理商——大肆铺货的“三部曲”,娃哈哈销量屡创新高。

1990年,娃哈哈“小鱼吃大鱼”,一举兼并老牌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当年,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初步完成了原始积累。

2002年底,娃哈哈在全国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饮料年产量323万吨,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16%

在创业阶段,企业无疑要把市场营销放在首位,眼睛盯着市场,心中想着客户,手里抓着渠道,集中有限资源开发拳头产品,老板自身往往要亲历亲为。

更进一步,企业无论发展到多大规模,决策层必须时刻保持“营销思维”,关注客户需求,对市场保持敬畏,将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置于首位。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有句口头禅: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据说,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每次在召开高管会议时,都要在会场放置一把空椅子。他郑重告诉大家,这张椅子上坐着公司“非常重要的与会者”,也就是客户

传统的市场营销,不外乎产品 (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4P

凭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市场经验积累和敏锐嗅觉,宗庆后主导的产品线几乎每次都能踩准热点和节奏,广告开路、经销商铺货的营销策略屡试不爽。

进入数字化时代,场景体验、客户参与的作用日益凸显。

小米创业就是典型的用户驱动。雷军曾说,小米是全球第一款由用户设计的手机,在企业内部完整地建立了一套依靠用户反馈来改进产品的系统。通过MIUI(米柚)论坛,公司实现了与用户的实时零距离线上接触,用户反馈意见可在第一时间获得响应,员工表现也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得到反映。

2020年,娃哈哈销售额下跌到439.8亿元,与其2009年的营收水平相当,可谓一夜回到十年前。

2011-2021年娃哈哈历年销售额(单位:亿元)

回想2013年,娃哈哈创下782.8亿元的总营收记录,宗庆后更是三度登顶“福布斯中国内陆富豪榜”。

期间,哇哈哈不是没有危机感,老当益壮的宗庆后并非完全固步自封。去年,他还以76岁高龄考取了“基金资格从业证书”,公司销售额也回升至514.6亿元。

与其说,娃哈哈输给了电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并被Z世代消费群体所抛弃,不如说,哇哈哈根本危机来自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基因缺失

同样的数十年如一日,宗庆后既是董事长、也是总经理,而且始终不设分管副总经理。就连入职娃哈哈18年的独生女,职位也始终不过是集团公关部部长。

有媒体问其女儿宗馥莉:如果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

后者回答干脆利落:等于零。

二、因管理而发展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话题。

能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企业比比皆是,但真正完成业务变革暨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增长的往往屈指可数。那么,为什么突破成长瓶颈、开启“第二曲线”的尝试多以失败告终?

新书《组织的力量——增长的隐形曲线》值得一读。

出身于“阿里铁军”的作者张丽俊,发人深省地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关注业务增长的显性曲线,而忽视组织创新的隐性曲线。

为支撑新的业务增长,企业组织需要不断创新和迭代比如管控模式下的人员能力如何提升,管理机制如何更敏捷,文化如何迭代和发展等,这些点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条组织创新的隐性曲线。

由此观之,在工业化时代起家、在信息化社会辉煌的娃哈哈,在数字化世纪尚能堪堪维持“大而不倒”已属幸运

不难理解,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企业规模越大、员工人数越多,领导层的管理难度自然越高。

1996年,陶华碧借了两间小作坊,雇佣了40名工人开始创业,专门生产辣椒酱,次年注册成立了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

作为有情怀的“老干妈”,陶妈妈习惯于“亲情式”管理。创业初期,手工切辣椒被员工们视作苦差事。带头示范,“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不辣眼睛了。”员工们深受感动,纷纷拿起菜刀“切苹果”。

当公司年销售额超过45亿元、员工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时,陶妈妈仍坚持“亲情化”管理模式。她不仅给所有员工包吃包住,还能记住60%员工的姓名,甚至在生日当天收到“老干妈”亲手做的长寿面。

然而,无论是公司传承与产权开放问题,还是原料保障与产品质量问题,年逾七十的陶妈妈再出江湖也难挽颓势。

“十人靠瞅,百人吼”,员工队伍数百人、上千人之后,没有科学合理的管控模式与组织设计,没有规范清晰的流程制度,没有未雨绸缪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仅突破瓶颈、转型升级无从谈起,即使正常运营也难以维系。

据研究,一般组织的管理跨度为8个人。但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管理跨度可以提升到25个人。

团队在变,时代在变,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2016,小米公司员工队伍超过一万人雷军清醒地意识到,此时如果不做组织结构再造不改进精细化管理,那么企业压力就大了。

为此,雷军采取了一种层级直接监督机制,将权力下放给七个合伙人他们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且彼此互不干预而且从事相同业务的部门都分布在同一楼层中,每一层由一个合伙人负责。

合伙人在各自分管领域内负责管理监督,从而形成了“联合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这样的三层组织架构有效支撑着公司快速发展。

雷军多次提起,在创业初期,他80%的工作都是在招聘和选拔人才。小米的前100号员工在入职时都曾跟他面对面沟通过,最长能一聊就是10个小时。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是在雷军办公室,两人从中午1开始聊了4个多小时。后来他半开玩笑说,当时之所以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么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三大组织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首先,直线职能制适用于中企业,产品、客户相对单一,老板习惯“一竿子到底”,追求决策及执行的高效率

企业经营走上规模化,产品、客户趋于多元化,市场反应必须提速,并将竞争压力传导到公司内部。此时,事业部制几乎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必选题。其核心思想就是市场机制内生化,焦点在于如何有效解决内部市场交易机制问题

而所谓控股制,主要适用于多元化产业运营的极少数头部企业,其实质为母子公司的战略管控问题。企业如过早走向“集团管控”,则危害匪浅

三、因战略而成功

在“高度不确定时代”,基于直线思维的业绩增长模式日益测不准,传统的战略解码、战略规划遭受重大挑战,以至于“战略无用论”不断蔓延。

所有回避方向问题的战略,都是伪战略”。没有正确的战略制订,何来有效的战略执行?“战略无用论”之所以蔓延不已,就在于战略定位长期缺失,导致战略规划、战略管理没有灵魂与支柱。

当年诺基亚手机业务被迫卖身微软,末任CEO说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何出局了。

任正非说,首先要有方向感。

众所周知,华为以代理进口程控交换机起家,属于典型的贸易商。

赚到“第一桶金”后,任正非清醒地意识到代理生意做不久。1989年,华为开始自主研发程控交换机,并主动选择背水一战,直接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3年,华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制成功,一举完成进口替代。

有意思的是,从主营2B的电信设备业务向2C的智能终端产品延伸,华为的转型升级一波三折。

在为运营商做定制手机的基础上,2003年华为设立手机业务部,次年独立为终端公司,准备转型做自主品牌产品。

从2005年开始,华为的商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简单地卖通信设备,而是提出要做“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次年,华为推出基于All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移动软交换用户数突破一亿,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然而智能终端战略并不顺利,加之受欧美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对外出售手机业务受阻,华为被迫将2C战略进行到底。

2018年,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下滑3%的背景下,华为手机销量突破2亿部,实现销售收入3489亿元,占当年公司总营收7212亿元的48.4%,撑起了半壁江山。

从贸易代理商,到电信设备提供商,再到ICT(通信与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何以一再破茧而出、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华为将“提供商”做到极致,不在于商业模式创新,甚至也不在于经营管理机制创新,而是大手笔、国家级地保持硬件投入。

为防止“芯片断供”,早在终端业务公司成立的同时,华为还设立了海思半导体公司。2017年9月,华为发布麒麟970芯片。

同样未雨绸缪。早在2012年,华为就开始研发独立的操作系统,制作鸿蒙“备胎”。2021年4月,华为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在线体验网站上线 ,随后宣布将与HiLink统一为鸿蒙智联

2021年年报显示,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8.6%),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大增75.9%,体量变小但更加健康。当年华为研发投入1,427亿元,占总收入22.4%,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

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之战略定位清晰准确且保持动态扩张,中国主导的万物互联智能新时代呼之欲出。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缺乏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

从乐视到恒大,进入产业竞争的下半场,埋头狂奔、无序扩张的企业纷纷崩盘。同时,崇尚专注、保持聚焦的格力电器们,如何破解“天花板”现象?何以成功开启第二曲线

方向对了,事半功倍;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错了,努力就是犯罪。

战略就是方向,定位就是导航——“三维坐标九宫格”:产业边界决定扩张路径与资源配置,商业形态决定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竞争地位决定竞争策略与盈利水平。

四、因文化而基业长青

任正非有句名言:资源终将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只有树立正确的使命、愿景,企业方能基业长青;一切唯利是图、自我观照的价值理念,必将助推企业生命体加速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使命(Mission)的表达一般没有争议,它组织存在的价值。

而在理论界与实践界,愿景却被普遍解读为自身所达到的理想状态。如此一来,需要最大限度分享的愿景(ShareVision),蜕变成了企业自嗨的“远景”,属于典型的本末倒置。

比如,医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如果将“做大做强”、“受人尊重”或“行业龙头”视为愿景,其后果必然是:一来,千篇一律而没有行业特征;二来,容易达到而动力不足;三来,自我观照而难以分解。

请问,“做大做强”并不难,“受人尊重”如何分解?做到“行业龙头”之后又动力何在?

所以我们说,愿景是践行使命、使得服务客户和奉献社会所达到并分享的理想状态;使命与愿景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使命是起点、是手段,愿景则是终点和结果。

君不见,从德隆控股到海航集团,高喊“振兴民族产业”、“争做第一纳税人”的明星企业,纷纷成了流星。

华为的使命,就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而华为的愿景,就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1999创业伊始,马云就清晰地提出了企业使命暨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他相信互联网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微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马云从不将阿里定义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始终认为本质上就是提供商业(交易)服务;其商业模式简单易行,且快速实现盈利。

除了交易本身,零售产业链的两大关键环节即“痛点”,一是支付二是物流。

解决用户网上支付收款的安全与便捷问题,阿里于2004年底推出了支付宝。它以第三方信用担保方式,让买家在所购商品满意后才将款项支付给商家。除淘宝和天猫外,支付宝迅速覆盖了各类公用及商用交易领域,不仅动了传统银行的“奶酪”,而且悄然成长为蚂蚁金服这一金融帝国。

为了激活“线上地摊”交易,阿里于2009成功策划推出“双十一”。每年只有24小时的交易峰值,倒逼阿里率先走上“云计算”之路,并跻身全球三大公共服务云。

20135,阿里巴巴牵头成立了菜鸟物流致力于建设开放性、智能化物流大平台,用数据平台和技术赋能物流业

期间,网游、房地产等业务对公司产生了巨大诱惑。企业该赚什么钱和怎样赚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阿里不容回避。

20049月,阿里巴巴组织了一次300人的专题讨论会,一个月后提炼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激情和敬业。

为改变员工行为,阿里将“六脉神剑”每一条价值观都细分出5个行为指南,这30项指标构成价值观考核的全部内容。阿里抓住典型案例,在全公司范围内反复讨论和广泛传播,最终铸成了文化健康透明、行动整齐划一的高效团队。

十五年后阿里“六脉神剑”新版正式出炉。

今天阿里所关注的社会痛点不再局限于商业交易而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健康和娱乐(双H),并明确提出新能源就是数据

实际上在相当一段时间,阿里曾将“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定义为企业愿景。但不经意间,阿里的愿景已升级、转换“到2036年,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

令人遗憾的是,涉足“校园贷”的蚂蚁金服,已违背了为真实商业交易服务之初心;因“平台垄断”行为而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82亿元的阿里不知不觉间走向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之反面。

阿里是“战略跑偏”,还是“基因退化”了?

真正以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的文化理念才能落地,真正能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愿景才能持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无数经验教训表明:从经营生存、管理发展到战略成功,再走向基业长青,企业必须一方面保持开放、敬畏之心态,另一方面善于借助外力、整合资源,二者相辅相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瑞逻辑考前论文说20篇-16
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老板千万不要看,我怕你停不下来!
HRBP知识地图07:经营篇
组织的力量:增长的隐性曲线(万字笔记)
优秀领导力的共同基因
微软重回巅峰、华为持续突破背后,正是“第二曲线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