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文,促提升(12):大都市区人口就业圈层分布与演变特征

      今天读的论文《大都市区人口就业圈层分布与演变特征》,邓老师选取文中高中生能够理解的部分分享给大家,特别致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伍毅敏,石晓冬,杨 明,王吉力,加雨灵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大都市区人口分布形态较为多样化,而中心地区普遍经历了人口先扩散再回流的历程;就业主要建立在共有的强单中心模式基础上,新城规划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中心-外围关系有显著影响,当前演化趋势是外围地区次中心提升与中心地区内部分化并行;职住空间组织模式分为以纽约为代表的“内外各自平衡”模式和其他大都市区的“圈层梯度平衡”模式

    大部分城市符合单中心城市模型中的人口密度负指数距离衰减规律,而整体集中规划、土地利用管制严格、特殊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可使得人口分布偏离该规律 。从四个大都市区来看,第一、二圈层人口密度衰减的特征各异,分为剧烈下降型(巴黎、纽约)、密度接近型(伦敦)以及不降反增型(东京),第三、四圈层人口密度则普遍大幅下降。

     不同于人口分布形态的多样化,各大都市区现状就业岗位分布均呈现小范围集聚、密度圈层递减的特征。四个全球公认的领先大都市区均呈现就业强单中心结构,表明一个高密度开发、就业集聚的核心地区是城市发挥全球影响力与控制力的重要空间载体。

      二战后至今,伦敦、纽约、巴黎第一圈层人口密度均经历先降后升的过程,随着“郊区化-再城市化”的进程,第一圈层人口先向外扩散再重新聚集,是大都市区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最近几十年大都市区在人口郊区化进程中采取了多中心聚集的形式,在外围圈层形成了一些次级人口集聚中心。

纽约大都市区呈现另一种“内外各自平衡”的模式,现状第二圈层职住比仅为0. 26,显示在此供给了大量居住空间,基本可以承载第一圈层溢出的居住需求,一、二圈层可以形成较好的职住匹配关系。三、四圈层职住比接近 0. 5,显示外围地区自身能够维持职住规模的近似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地图
顾强:未来房地产的投资机会在核心都市圈
从青铜时代到都市生活,爱情在文化史中的演变
期刊精粹 | 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及演变【抢先版】
俄罗斯各地人口密度分布,密度最小的地区仅为0.1 人/平方千米!
上海无印良品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与选址策略可视化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