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整本书选读】李帆:远见卓识的孟子


读经典,不仅能感受到圣贤高大的人格,更是犹如智慧的大河在胸中流淌。经典越读越有味道,越嚼越知其味。

老师很爱经典,在良师的指导下,我们也迷上了经典,《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令人望而却步。

《论语》刚罢,老师便带领我们学习了几篇《孟子》中的小短文,感受到了孟子和诸多圣贤的伟大,也了解到了孟子思想上的独到之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童们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就可以体现孟子的思想。在孟子的眼中,每个人生来的品性中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至于为什么人们会在人生的岔路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自己心底的“四端”,没有发挥自己的“四端”,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将人民和君主联结在了一起。首先,孟子认识到了人民百姓对国家的作用,他在《孟子》中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所展现的道理,人民对于国家来说就如饭食对于人的重大影响,人不进饭食最终只会饿死,国家得不到民心结局只有灭亡。

但是在当时诸侯纷争,战乱四起的社会,很少有君主能够听进孟子的话,那些君主一味主张从刀光剑影中夺取国家,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即使君主得权,也会很快会灭亡。所以,为了避免悲剧一幕幕重演,孟子奔走四方向君主们讲解仁政的作用,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是这样告诫君主的:在民生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孟子要求君主要不违农时,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君主这样做就会看到“五亩内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样安泰祥和的局面。在对人民的教化上孟子提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样就会出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温馨的现象了。在《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中,孟子也对君主提出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要求,综上,如果君主按照孟子的主张重视人民的作用,以仁政来保民、爱民、教民、养民,最终都会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的理想结局。

孟子的民本观和仁政观在当时是超前的,但是并不是建立一个人民主权的国家,这与当代“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孟子的长篇大论最终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但其正确的理论仍对当时乃至后世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是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财富。(共1054字)

李帆,涉县第一中学18实验2班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孟子思想
山东省十大“国学之道”之二“君臣之道”
王霸之术
关于仁政的那些事儿
民本思想---关玉国
《孟子》学说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