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智慧 主讲:曹胜高 教授
课程介绍
国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和学术方法的总结。国学是中国的学脉、文脉,也是中华文化的气脉、命脉,了解国学,研究国学,传播国学,不是要因循守旧,而是要推陈出新,去芫存菁,吸收前人的智慧,用于拓展我们的心胸,提升我们的修为,养成温文尔雅、气场宽厚的君子之风,实现中国传统理念与现代管理模式之间妙合无垠,成就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教师团队
曹胜高 教授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部门:文学院
职位:教授
教师简介
曹胜高,1973年生,河南洛阳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文系,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2008年起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1年起任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吉林省聘时事评论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长春青联委员。
 
近现代国学大师
 梁启超被公认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敢于创新,推动了“史学革命”,并在革新文章风格方面,一马当先。早在辛亥革命前,他就发明了一种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不仅像“中华民族”这样的称谓始自他的口中,而且像“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词汇,皆始于他的笔下。通过《饮冰室合集》篇名详目可以清楚看到,就其著述的范围而言,从时评、政论、变法、维新,到中国学术文化即“国学”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涉及到了,而且在哲学、文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等方面均有作品行世,以散文影响最大)、史学、经学、法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书法艺术等领域,均有建树,尤以在史学研究领域为最。
章太炎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
章太炎在国学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他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他堪称首推“国学”之第一人,其国学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国学概论》(曹聚仁记录整理)等,另著有《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儒术新论》《订孔》等。
 陈寅恪,江西义宁人,被誉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因其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而其父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陈三立,因而被誉为“公子之公子”;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是唯一同时兼任跨越两个学科即中文和历史的教授,所以,又被誉为“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1902年随其兄陈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就读于上海吴淞复旦公学;而后留学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国二十多年,掌握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更精,加上深厚的“国学”基础,使其得以沟通中西、融汇中外,从而在学术领域多有振聋发聩之见,为国内外学人所推崇。
钱穆,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9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钱穆居北平8年,先后授课于北京、清华、燕京、北师大等名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天,钱穆答应了他的朋友在香港的亚洲文商学院出任院长。1950年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而办学有成,亦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赠予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又获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孔子学院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为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影响力,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几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受到广泛欢迎。
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2年,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孔子学院标识使用简体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图案。简洁明快,刚柔并蓄,动感有力,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又体现了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时代步伐,与中国国家语言推广机构--国家汉办的标志有一定的传承性,是国家汉办“创新、集成、跨越”工作方针的生动体现。
课程章节
1
1.1《论语》与君子修为(一)1.2《论语》与君子修为(二)1.3《论语》与君子修为(三)1.4《论语》与君子修为(四)
2
2.1《春秋》与历史秩序(上)2.2《春秋》与历史秩序(中)2.3《春秋》与历史秩序(下)
3
3.1《尚书》与治国理念(一)3.2《尚书》与治国理念(二)3.3《尚书》与治国理念(三)3.4《尚书》与治国理念(四)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道、墨三教思想核心
善读「论语」12.17-18:帅以正孰敢不正,苟不欲虽赏不窃
国学小栈288
【国学12道】1、孔子:为人之道;2、老...
《论语》谭(四十六)
《国学溯源》自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