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尽最后一滴血:两线作战的德国


当战争刚爆发时,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德国人打着国旗欢送士兵上前线时,他们相信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

具体过程也许同普法战争一样,双方军队机动、遭遇,进行若干次主力会战,胜者长驱直入,败方屈膝求和。

但如今的战争已经进入“总体战”时代。

战争胜败决定于双方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力量的对比。

战场绵延数万公里,交战主力都是强大的工业国,没有一方能被迅速打垮。

欧陆战场主要是英、法、比军对抗德军的西线和德军、奥匈对阵俄国的东线。

作为战争源头的奥匈和塞尔维亚对垒构成巴尔干战线。

1915年,意大利反水加入协约国,在英法支持下对抗奥匈军,又形成了一条意大利战线。

此外还有英军进攻土耳其的近东战线和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

东线和西线是最主要的战场。

德军总参谋部根据前任总参谋长施利芬制定的计划,决定先发制人。

根据施利芬计划,德军将利用时间差回避两线作战。

俄国交通落后、体制低效,导致俄军需要更长时间集结。

因此德军首先集中力量击败法国。

德法边境上德军将采取守势,而主力部队则经比利时突入法国北部,迂回到巴黎西方和南方,消灭法军主力,用一记右勾拳打倒法国人。

在此期间只用少数部队牵制和监视俄军,待击败法国后再全力转入东线。

这是一个出色而有力的计划,法国-比利时边境的防守兵力十分薄弱。

但计划最大的问题是高估了本军的能力。

按照施利芬的计划,德军必须在6—8周内结束西线战事,3—4个月内打赢战争。

拥有装甲突击力量和俯冲轰炸机掩护的二战德军倒是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可是对于依靠铁路维持后勤的一战军队而言,这点时间修路都不够。

一旦补给运不上去,进攻也就成了笑谈。

况且经过现任总参谋长小毛奇的修改,原计划中关键的突击力量也被削弱了。

尽管如此,德国在战争初期还是取得了巨大优势。

8月4日,德军杀入比利时。

20日起,近百万德军兵分五路攻入法国北部,法军与刚抵达的英国援军节节败退。

德军前锋逼近距离巴黎15英里的地方。

但9月5日开始,法军主力在巴黎以东的马恩河展开反击。

双方投入了约二百万兵力和六千六百多门大炮。

一周后,法国军队成功地打退了德军,迫使其后撤了60公里,施利芬计划宣告破产。

眼看法军建立起稳定的战线,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崩溃了。

他向皇帝报告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威廉二世一怒之下以“患病”为由将他免职。

接下来的一个月,德军与法英联军互相试图迂回对方侧翼,战线向北边的大海延伸。

虽然德国占领了不少法国土地,但西线最终稳定下来。

11月中旬,双方统帅均下令转入防御,西线进入相持状态。

铁丝网、战壕、堡垒群组成的、长达400多英里的铜墙铁壁贯穿了法国北部,战争必然地长期化了。

好消息自东线传来,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长鲁登道夫两位将军在8月底至9月初的坦能堡战役中,击败了攻入东普鲁士的俄军,歼灭和击溃了数量超过德军一倍的两个俄国集团军。

幸存的俄军仓皇后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领土。

不幸的是,奥匈军队在加里西亚战役被俄军打得大败。

奥匈是一个多民族拼凑的帝国,国内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大大影响了作战效率。

在18个德国师的支援下,奥匈才稳定了对俄防线。

但奥匈凭借自身一定的国力和德国的支援,又在南线暴打1915年反水加入协约国的意大利。

欧洲战场出现了德国-俄国-奥匈-意大利的奇怪食物链。

速决战计划破产后,总体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利。

战争开始时,德国陆军有二百三十万人的野战部队,奥匈有一百四十万人,共计三百七十万人。

但对面协约国的总兵力是五百八十万人。

站在德国一方作战的,除了奥匈外只有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

德国人对土耳其百般拉拢,甚至奉送了“戈本”号战列巡洋舰,终于在1914年10月把它拉进己方战壕。

但土耳其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土耳其苏丹以哈里发的名义发布了对协约国的圣战号令,但恐怕只有土耳其本国的穆斯林响应。

英国还派出“阿拉伯的劳伦斯”,把奥斯曼的后院搅了个天翻地覆。

但是,协约国这边虽然人多势众,表现却十分难看。

1915年,德军集中兵力进攻东线,俄国军队全线败退,撤回本国领土,死伤约一百一十万人。

塞尔维亚在1915年底被击溃。

英法把塞尔维亚王室、官员、残兵和难民运到希腊的科孚岛,成立流亡政府。

意大利虽然与德奥结盟,却于1914年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待价而沽。

结果协约国给的甜头大一些。

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宣战。

意大利人的战斗力“不负众望”,半年内他们在伊松佐河地域发动四次进攻,用二十八万兵力的损失换来战线推进仅仅10英里。

除意大利外,日本和罗马尼亚等国也相继加入协约国。

前者主要的行动仅限于抢占德国远东和太平洋殖民地,日军占领了青岛,为五四运动埋下伏笔。

罗马尼亚参战后很快被德军打败,大部分国土沦陷,为德国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石油。

战事的核心仍然在西线。

1915年,英法联军发起了几次失败的进攻。

战争的基本模式是大炮轰、步兵冲,运气好一些可能夺取敌军几道战壕,把战线推进几公里。

但一道战壕后面总有下一道。

依靠先进的化学工业,德国人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毒气。

协约国全年在任何一个地段都没有突破5公里以上,而伤亡却高达一百五十七万人。

这给德国人带来新的启示。

任总参谋长法金汉认为,可以选定一个战略要点发动进攻,吸引法国投入主要兵力。

既然打不到巴黎去,那就在前线榨干敌人最后一滴血。

法金汉选定的攻击目标是凡尔登——法国防御体系的枢纽。

为了这次攻势,他调集了五十个师,集中了一千四百多门大炮,约占德国西线总兵力的一半之多。

1916年2月21日,德军打响了一战最血腥的战役。

8小时里,德国炮兵向法军阵地倾泻了二百万发炮弹。

如此强大的火力炸得前线像地狱一样,但幸存的法军仍在顽强抵抗。

德军当天占领了第一道防御阵地,尔后四天才推进了5公里。

法军果然投入了几乎全部的预备队。

法军前线指挥贝当认识到,现代战争的关键是补给。

他抢修了通往凡尔登的公路,又组织了三千九百辆汽车,连巴黎的出租车也开上了战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汽车运输作用非凡。

一星期内,两万多吨物资和二十多万的兵力从后方运到了凡尔登前线。

于是凡尔登战役也成了一场持久战。

到12月18日,法军收复了全部丢失的阵地,几个月里两军各死伤数十万人。

为了牵制德军,6月,协约国在索姆河向德国阵地进攻。

作为进攻主力的英军在坚固阵地前碰得头破血流,第一天他们就倒下了六万人。

前线的德国兵看到奇形怪状的铁甲怪物向自己冲来,子弹统统被它们弹开,很是惊慌,原来英国人在此战中第一次使用了坦克。

但显然他们并没有掌握装甲部队的正确作战方式,居然让坦克分散掩护步兵冲锋。

五个月后,协约国伤亡了六十二万人,德军也损失了五十万人,双方总算筋疲力尽,罢兵休战。

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两军先后投入的兵力超过了一百五十个师。

可怜索姆河边骨,犹是柏林梦里人。

法金汉成功榨出了协约国青年的大量鲜血,但德国人的血也差不多流尽了。

失败的总参谋长无法再继续指挥战争了。

从东线调来的兴登堡、鲁登道夫等人迫使皇帝将法金汉解职。

兴登堡接任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军需总监。

威廉二世每天的工作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仅仅是坐在地图前根据战报摆弄小旗子,时不时还要郊游和打猎,结果他被挤出了决策圈。

德国的和谈代表后来说:“威廉皇帝现在只在德国的敌人那边出了名,而在德国本土,他已被人们完全撇在一边……在政治上,他已不复存在。在柏林,甚至在形式上也没有人同他商量问题了。”

随着大战的持久化,军部势力控制了德国。

兴登堡等人相信,他们将像在东线一样,带着德国人走向战争胜利。

或许他们还没意识到,战争已经不是由战场胜负决定的了,现在不过是比谁能在泥潭里坚持更久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世纪的四十九场战争3-4
【读史】百年前的双十一:人类不应忘却的惨痛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简史:一战是怎么打起来的?有哪些国家参战?结局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一战西线战场——施里芬计划VS“第17号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