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分析与价值分析


技术分析与价值分析的争论,自数百年前股市诞生之日就已经开始,直至如今,一直都没有停过。技术分析的优势在于立竿见影,实用性强,资料容易获得,劣势在于经济史上几乎没有人靠技术分析实现财富的大幅度增值,即使有,成功的比例也较小,成就也相对小;价值投资的劣势在于不对持股期间的波动做出反应,资料难以获得,估值模型难以建立,优势在于大批人靠基于企业本身的价值投资实现了资产的巨幅增值,富豪榜上全部是价值型的投资者,而没有一个技术分析者。

    技术分析者人数众多、热闹非凡,各大网站每日股市评论、十大财经博客全部被趋势技术分析者占领,大家在每天(日评)、每半天(午评)、每时刻(实时评)预测着市场走势和热门个股,关注着目标位、支撑与压力、短线牛股。虽同属一个门派,大家招式各异、花样百出,各名博与名人看谁发言越大胆谁的点击量就越大。但如果长期跟踪他们的发言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预测成功率几乎就和猜硬币的正反面一样,总有50%的概率能猜对。而价值投资者,不仅人数很少,热度也很低,多数人都很低调,发文频率也很低,多数都隔好多天才发一次文,而且还基本没有预测大盘及个股的。

技术分析所依据的指标、图形、图表,在看盘软件中可以很方便的查阅。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从研究技术分析在股市起步的。

而价值分析,则要麻烦的多,首先要定性,其次要设计出估值模型,再次,则要挤出企业报表的水分,进行定量分析。

价值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定性”的东西:行业的稳定性,行业的壁垒,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企业的管理规范程度,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实力、研发人才,企业的市场开拓实力,企业的产品梯队,企业的规模,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第二步,建立估值模型。教科书上的现有模型除了做研究,在实践中几乎没有用处,所以,就需要设计估值模型。这涉及到高等数学、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多个学科。这一步将把绝大部分的投资者排除在价值投资门外。

第三步,挤出会计报表的水分,将企业的运营数据,通过估值模型,与股价建立关系,实现最终的量化分析。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看懂一份年报都是难事,更不用说依靠专业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知识去挤掉报表的水分。

由于基于企业的价值投资存在如此的难度,所以,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股市都是从技术分析起步的,姑且不说这些技术分析的跟随者能否盈利,即使是技术指标的创立者,他们也并未在投资中实现财富的增值。乔治·莱恩首创了KDJ这个应用广泛的指标,但乔治·莱恩并没有在富豪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有些著书者能在他们的著作中罗列上千种能够盈利的K线组合,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财富来源于卖书,而不是靠他自己书中的K线组合进行的投资,RSIMACDBOLL这些指标在技术领域赫赫有名,但他们的创立者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默默无闻。无论是中国的富豪榜,还是国外的富豪榜,上榜的均是企业的股东,很明显,价值投资者认可自己的股东身份,并且企业的股东也认为他们对企业的投资是基于企业的价值;而技术派根本不认可自己的股东身份,并把“炒股炒成股东”看做极大的失败。

即使有人靠技术分析在某一段时间获得了不错的收益,那么,仍然需要考察这样的分析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是否都有效,在跨越数轮牛熊之后,是否仍然能经得起检验。因为技术分析是建立在“历史会重复”这个前提下的,所以,检查有效性的一个好方法,是可以拿自己的技术分析方法,去分析20年间所有股票的走势,如果确能避开风险,实现稳健盈利,那这就是一个好方法。我做过这样的检验,2000年入市时,我也是从技术分析开始的,钱龙软件上的KDJRSIMACDBOLLDMIDMACRASISAR……等等很多的指标、指标组合、修改参数后的指标及组合、K线形态、K线组合、成交量、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对于这些,读大学的时候,我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分析,并拿所有上市公司以往的日线、周线、月线走势进行验证,数年下来,我也没有找到从技术角度实现稳健盈利的方法,最终,我选择了放弃技术分析,转向价值投资,并专一投资医药行业。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对和记黄埔的收购,是因为和记黄埔的优良资质以及合理的价格,而不是因为和黄的技术形态很完美;李嘉诚对于同仁堂的投资是因为同仁堂企业本身,也不是因为同仁堂的技术形态完美、技术指标发出了买入信号;海螺水泥在水泥行业低迷时大举买入其他水泥上市公司的股票并实现巨额收益,是因为对行业、企业发展前景的评估,而不是因为水泥股的技术指标很完美;汇添富基金在华兰生物上的收益超过六倍,汇添富的买入是基于企业本身,并不是因为漂亮的技术形态,汇添富的持股也并没有因为某一段时间华兰生物的技术形态不好而卖出,完全是基于企业的判断;巴菲特、彼得·林奇、刘元生、林园、投资贵州茅台、张裕、苏宁电器的众多基金,他们的投资全部是基于企业的价值投资……

技术分析应用的人很多,但是否有效,要看跨越数轮牛市、熊市是否能一直稳健的盈利?还要看股市诞生至今,有多少人因为技术分析实现财富增值以及增值的额度,有多少人因为基于企业本身的价值投资实现财富增值以及增值的额度?还要看进入富豪榜的,究竟是是技术分析者,还是基于企业本身的价值投资者?这是判断其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价值投资派和技术投机派的精髓
原创:中小企业并购的估值定价策略(5-4)|哲研究
股票投资,真的有顶和底吗? 做投资有很多流派,但大致来说可以分成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两大门户。价值投资...
大道至简(我的估值模型)
企业价值和市场情绪,炒哪个?(股市真规则)书评
一张遛狗的图让你弄懂投资分析三大主流,技术分析是小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