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心只读圣贤书

梁启超曾告诫已到美国留学三年的梁思成:你该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些常识性东西,特别是文学或人文科学,稍稍多用点工夫就能有大的收获。我深怕你因所学太专一的缘故,把多彩的生活弄得平平淡淡,生活过于单调,则生厌倦心理,厌倦一生即成苦恼之事…… 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2012年,儿子刚考上大学,我们说过,让他经常泡大学图书馆,多读些历史、人文、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孩子学的专业是工科。当年,我还没有看到上面这段话。后来看到,非常认同。

古人说开卷有益。除了专业书籍,业余时间读书不可太功利。历史、文学、哲学类的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

每个年龄阶段的阅读爱好是不一样的,或许跟人生阅历有关吧。小学四年级时,我跟同学借到一本《少年文艺》,如获至宝,答应中午看完,下午就要还给她。中午,我回家做饭,烧柴,一边看《少年文艺》。我妈回来时,锅已经烧红了,锅里什么也没有,差点挨打。当时完全被《少年文艺》的文字吸引,忘了往锅里放米和水。

年轻时,我基本上只看畅销杂志,有时看看文摘类报刊。年轻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读经典的大块头书,没有耐心。

30来岁,有了一点点生活阅历,便疯狂迷恋阅读小说,长篇小说,那时候精力充沛、眼神好,一部厚厚的小说,周末两天基本能读完,没有什么目标。这个年龄阶段,读过的比较有意义的小说仿佛只有《飘》和《堂诘诃德》,其次是日本情感作家渡边淳一的多部小说,其他的畅销类小说,不大记得了。

40多岁后,喜欢上国外的哲学类书籍。读过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书籍。说实话,好多没看懂,也可能是翻译不太好的原因,感觉生涩。尤其是尼采的,几乎没看懂。弗洛伊德的,也是一知半解。但是阅读过,总会留点痕迹吧。比较喜欢的是叔本华和克里希那穆提的,好懂些,尤其是后者,文字直抵人心。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籍,是胡茵梦在一篇文章中极力推荐的,谢谢她。

想起父亲年轻时,一个人守着一座水库,日月漫长而孤独,他便读书、练字,后来练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仿王羲之体。我小时候,全村的春联几乎都父亲写的,免费。可惜他写的草书对联,乡亲们都不认识,便要求他写正楷,父亲很为难,说他写的正楷字比较难看。父亲爱读书,阅读范围较广泛,历史、武侠、言情等都读,枕边总有一本书。工地生活单调、枯燥,跟父亲当年的境况有点类似,如何让业余生活过得有意义一点,过得丰富一点这是个迫切的命题,那就读书、练字吧。

近年来,我喜欢上历史书籍、古诗词。列了读书计划,阅读量马马虎虑。搁置多年的、240万字的《追忆似水年华》终于读完了,《世说新语》、《诗经》读完。读《诗经》时,每天吟颂几篇,很有意思。目前正在读《白话史记》上卷,读到快500页处,此书共110万字。这是我真正第一次读历史书籍,受益无穷,基本上是读进去了。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很美好。只是精力、时间、眼力都有限了,阅读时间一次性不宜过长,颈椎也难受,必须劳逸结合。年轻时,书真是读少了,那时候体力、眼力多好啊。

读了一点经典的书籍后,你便发觉,很多畅销类的小说、散文类便不想读了,差别太大。难道这也叫“曾经沧海难为水”?为什么要读经典的书籍,因为经典是历史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精品。

作家周晓枫说:“在所有休闲方式中,读书最累,在静态中耗费脑力、情感和体能。可它最有意思,我们得以进入万花筒的魔法世界。她道出了阅读的真谛。

作家月庵在《读书》杂志撰文,最后一段话是:写几句话,送给年轻的阅读者:只管读,读得有趣,读得感动,那就是目的。至于有没有用?早晚有一天会知道。——把这段话送给儿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纸质书籍、电子书、有声读物……你喜欢哪种阅读方式?
我的阅读史(上)——我最初的阅读
杨明灿丨我的读书生活
读书专栏:2020读书在路上
一年怎样读完332本书
不读无用之书,何以遣有生之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