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棋书画养心 梅兰竹菊寄情:解读红楼梦中的"梅兰竹菊"

琴棋书画养心 梅兰竹菊寄情:解读红楼梦中的"梅兰竹菊"

羽木
2019-02-23 阅读2.2万

历代文人墨客喜欢琴棋书画,以养心;更喜欢梅兰竹菊,以寄情。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古代文人喜欢饮酒、作画、写诗,常借梅兰竹菊来标榜自己的清高品德、清雅淡泊。


梅兰竹菊不仅为文人所喜欢,而且为世人所钟爱。

梅兰竹菊已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隐喻,借物喻志,负载真情。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位杰出的文人,同样喜欢梅兰竹菊,并以梅兰竹菊负载着曹公的一片真情。

解读"红楼梦"中的梅兰竹菊有助于读懂"红楼梦"。

"梅"摄于2018.2.14无锡·梅园。

梅:"四君子"之首,"岁寒三友"(梅松竹)之一。

"独天下而春",吉祥之物,四德五福。

梅:傲骨高洁,对梅"百咏"的诗人最多,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自开"的孤傲。

梅在寒风中,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隨风袭人。

梅象征人格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高洁独秀,倜傥超拔。"高洁志士"。


第50回,众人在芦雪庵联句作诗:

宝玉:"何处梅花笛?"梅花笛以《梅花落》笛曲而名。落梅隐喻飞雪。

黛玉:"沁梅香可嚼,"此句出于宋·铁脚道人故事。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

第50回,咏"红梅花"三首。

邢岫烟、李纨、薛宝琴是大观园里初登场的新手,曹公为了渲染,作补笔,对她们的性格作一些提示。

邢岫烟:"咏红梅花" 得"红"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亲戚,因"家贫命苦"由父母作主投靠邢夫人。

她本色善良,"温厚可疼"(第49回,凤姐的话)。虽父母淡漠,亲戚冷落,但她如同红梅一般,"冲寒"而放,与"春难辨"。

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异常,清丽脱俗,独立自恃,深受大观园中众姐妹的欢迎与钟爱。



李纹:咏红梅花 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南江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李纹是李纨的亲戚,从诗中"痕皆是血"、"酸心成灰"来看,或有不幸遭遇,或表达丧父之痛。

"寄言峰蝶"莫作轻狂,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处处小心,低调做人。

薛宝琴:咏红梅花 得"花"字

疏是条枝艳是花,春妆女儿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留,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薛宝琴是薛姨妈的亲戚,富家闺秀,当然有豪门千金的"奢华"。第50回,有她一段"绝色"的渲染,"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

抱红梅,映白雪。难怪众人夸:象明代画家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这首诗就是薛宝琴的自画像。

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第50回):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雪,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是一首宝玉以"自已用的韵,别限韵"的诗。完全有创新,如"犹沾佛院苔",不求"瓶中雪",只乞"槛外梅"。充分体现宝玉反传统的思想,不喜欢做限题、限韵的诗。

联想到"入世","离尘","蹈于铁槛之外",最终出家当和尚。

第50回,李纨是最喜欢红梅,对宝玉道:"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宝玉奉命从妙玉处取来一枝高二尺多,横枝五六尺长的红梅,花吐胭脂,香欺兰蕙,众人称赏。

然而才有上述的四首诗。

第63回,李纨摇签,摇出一签,上面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一句:

竹篱茅舍自甘心。

它是宋·王琪"梅"诗。

曹公这种前后呼应的写法到处可见。李纨喜欢梅,又摇出梅签。

"兰"摄于2018.3.2无锡·惠山古镇·春兰展。

兰:深谷幽香,香雅怡情,幽雅空灵,孤芳自赏,高洁倔强。"世上贤达"。

具有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有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风格,有一种不求仕途通道、不沽名钓誉的品格。

"孔子家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德之道,不因困穷而改节。

"红楼梦"中描写兰的诗句不多。

第5回,李纨的判词:

一盆茂兰,旁有一位风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诗的第一句,隐含李纨,"完"与纨同音。

诗的第二句,一盆兰,二层含义,一是兰花,二是指儿子贾兰。

第4回,李纨青春丧偶,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问,惟知侍亲养子。

李纨是传统礼教中贤女节妇的典范,"三从四德"妇道的化身。终身茹苦含辛、贞节自守、与世无争、安分顺时,不卷入任何是非的旋渦,可谓"老好人"。

在小说中虽常出场,但始终为"敲边鼓"的角色。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幽兰香风远,葱草流芳根。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着遍山偶。

朱德对兰花情有独一钟,一生酷爱兰花。

他从寻兰,养兰,到赏兰。

1955年有兰花50多盆,1964年6000盆。

咏兰诗40首。

1961:

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

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

1961:

仙人洞下产兰花,觅得还依小道家。

采上新名三五棵,洞前小憩看红霞。

1963:

兴峰岭上产幽兰,古木林中巧树边。

多费专家勤采掇,新种迁出任人观。

1964:

东方解冻犮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竹"摄于2018.5.24上海·大观园·潇湘馆。

竹:虚心直节,枝杆挺拔,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爱竹诵竹。

翠竹低吟,挺犮劲节,清翠欲滴,婆婆可爱。

身形挺直,宁折不弯。虽有竹节,却不止步。外直中通,襟怀若谷。"谦之君子"。

王子酞:

何可日无此君!

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第50回,联句作诗。宝钗:

淋竹醉堪调。

醉闻雪压竹之声,正好弹琴。

宋·王禹偁: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

第17-18回,对潇湘馆的描写:忽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后院墙下,得泉一派,灌入墙内,盘旋竹下而出。

宝玉题:"有凤来仪",后被元春赐名曰"潇湘馆"。

宝玉"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醉影,好菱昼初长。

最后二句有寓意潇湘馆为黛玉所居。

在翠竹遮荫之下,正好舒适睡昼,希望竹子别因为有点风吹而动摇,使散乱的影子晃动于眼前,徒劳我好梦。是啊!我的好妹妹黛玉要睡觉了,请勿打扰!

大观园题咏,元春要宝玉为"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各赋五言律一首,前三首为宝玉所作,最后一首由黛玉代笔。

宝玉是反传统礼教的,蔑视功名利禄,在诗中并非"应制诗",不"颂圣"。

杜牧: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鲜纹。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菊"摄于2018.11.17无锡·锡惠公园·惠山菊展。

菊:凌霸飘逸,冷艳清贞,不畏严霜,不辞寂寞,"世外隐士"。

菊花具有冬梅、春兰两种品格。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38回,湘云犮起成立海棠社,咏梅作诗,5人作12首诗,它在"红楼梦"诗词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黛玉:咏菊,问菊,菊梦。

宝玉:访菊,种菊。

宝钗:忆菊,画菊。

探春:簪菊,残菊。

湘云:对菊,供菊,菊影。

首诗·宝钗: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霞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宝钗是传统礼教的维护者,出身富家千金,向来惯于故作豪语,现在却呈现一派"寡妇腔"。

为何"怅望"?为何而"闷思"?为何要"断肠"?就是因为菊篱中竟无菊,只能在梦中才能见到。

回忆当年"四大家族"一荣俱荣"太平盛世的景象,已被"一损俱损"的日趋衰败的现实所替代,能不"闷思"吗?



尾诗·探春: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探春也是位传统礼教的维护者,只不过多一个"理家改良"者的头衔。

天气由秋至冬,菊花衰残倾斜,由盛趋衰,残留花瓣,颜色消褪,呈现散乱样子,这景象无不象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有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随着时间推移,贾府越来越衰败,一遍"万里寒云"。正如第5回所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探春要"再会"(吴语"再会"即"再见"),要"分手",远嫁东南亚某国当皇后。

首尾诗,一前一后,互为呼应,正象昨日黄花,今日残菊,终将凋谢飘零。真实地反映了贾府由盛至衰的过程。

黛玉作了三首诗,魁夺菊花诗。正如海棠社社长李纨公评道:"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吟咏秋菊,咏物抒情,寄托哀思。在"红楼梦"女子中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花相匹配了,她比任何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第一名·黛玉: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离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难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是位反传统礼教的女子,饱含着聪明才智,却面临着贾府的冷霜,只能"对月吟"。

她内心深处的"素怨"无疑是贾府传统礼教迫害所致,有谁能理解这种长年郁结的"素怨"呢?只能"自怜"。"自怜"又无处倾诉,只能对花垂泪,以泪洗脸。犹如第5回所道:"欠泪的,泪已尽。"

第二名·黛玉: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退?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人格"孤标傲世"的黛玉将和谁归隐呢?这棵绛珠仙草从仙界下凡,只是为寻找知己和报恩。只能独自一人归隐。

面对清冷的深秋,面对压力重重的传统礼教,黛玉在这里不是对菊犮问,而是对贾府传统礼教泄犮不平之鸣。

第三名·黛玉: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满腔"幽怨同谁诉"?惟有"衰草寒烟"凄凉之景。

在黛玉三首诗里,我们仿佛听到了曹公的心声,在歌颂一位反传统礼教的女子·林黛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四大名著人物分析《红楼梦》36
《红楼梦》之薛宝琴
[品读红楼]跟着《红楼梦》过冬天
经典|《红楼梦》雪中的雅事
《红楼梦》里的下雪天
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数朵萦怀别样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