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行:乌衣巷与夫子庙

      从瞻园路走向秦淮河畔,迎面一座朱红牌坊横跨街口,坊额上的“南京夫子庙”五个大字远远可见。坊柱内联:再葺越前时崇楼绮丽一水秦淮风骨秀;重辉唯盛世古殿雄姿千年圣祀物华新。外联:一代宗师德泽绵绵延后世;六朝圣地人文灿灿照中华。

      文德桥,横跨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相传为李白醉酒捞月之地,桥旁建有得月台。文德桥由于特定的位置和结构,正值日晷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后,在文德桥东西两侧看向秦淮河,河里都只见半个月亮,人称“文德分月”。

      秦淮河风光及仿古建筑群

      双龙戏珠大照壁,位于夫子庙中轴线上的秦淮河南岸,文德桥东侧。建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有中国照壁之最、天下第一壁之称。古代,在孔庙学宫之前都修建水池,称之泮池,但南京的夫子庙前的泮池也确实够大,是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夫子庙学宫东侧,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清同治年间达到鼎盛,考试号舍多达2万余间,另有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与占地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从江南贡院共走出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贡院街西牌坊,匾额“古秦淮”。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此联出自晚清名儒、曾任杭州知府的薛时雨。背面坊联:十代名都,融古今文化;三吴胜地,聚南北俊才。

      过文德桥,前往桥南大石坝街的乌衣巷。当年,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不仅脍炙人口,广为传颂,更使得这条乌衣巷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如今的乌衣巷是上世纪末在原址重建的,而巷内的王谢故居也不是曾经的王谢两家的祖宅,而是一座“王导谢安纪念馆”,乌衣巷周边也早已成为南京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巷,三国时为东吴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当地俗称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公元589年,隋灭南陈,隋文帝杨坚下令将建康(今南京)城夷为平地,以灭“王气”,乌衣巷也沦为废墟。《乌衣巷》诗是公元826年刘禹锡途经金陵,看到曾经的繁华巷陌,如今野草丛生,满目荒凉,有感而作。

      位于巷口墙上的唐▪刘禹锡《乌衣巷》碑刻: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王导谢安纪念馆,迎面的屏门上用真、草、隶、篆四种字体刻着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巷》。屏门之上,则悬挂着“魏晋遗风”匾额。

      来燕堂,“来燕”二字取自当年谢安以燕传信的故事。大堂正中立着一尊王羲之半身铜像。堂联:水绕城柳萦堤摇曳六朝烟雨旧;人名世文述志传承一脉法仪新。屏门两侧楹联:文物自堪诧千古;史家何必嗤六朝。  

      王氏家族: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玡临沂人。东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王导从侄,比谢安大17岁,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东晋杰出书法家,有“书圣”之誉。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氏的王俭、王暕、王承祖祖孙三代连任国子祭酒。国子祭酒也称“国师”,所以有“三代国师”的美誉。    

      纪念馆二楼的金陵古琴馆。

     鉴晋楼雕塑厅中的东晋石麒麟 

      鉴晋楼天井中,建有仿兰亭的“曲水流觞”渠。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褉仪式之后,便会围坐在这块地砖的河渠两旁,在上流放上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注:祓禊(fú xì),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

      听筝堂,谢安取得淝水之战的胜绩,晋孝武帝却恐谢安有篡权之心。当孝武帝到谢安府上时,参加过淝水之战的右军将军桓伊坐陪,并为孝武帝弹筝,其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使孝武帝面露愧色,这就是“听筝堂”的由来。堂内展有谢氏家族世系、谢安指挥的淝水之战、退隐后又东山再起的故事。谢安,晋朝孝武帝时期的丞相,被人们称为谢太傅,功勋卓越,十分有威望,一度退隐政界,后又复出执掌大权。

      门内一副楹联:因随燕影追唐韵,便拂花光溯晋风。而望向对面却又见到了来燕堂。

      前往夫子庙,路过贡院上的“古秦淮”牌坊,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天下文枢”木牌坊,立于夫子庙南门外、秦淮河北岸。天下文枢,是赞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中枢。 

     过“天下文枢”木牌坊,前面便是“棂星门”。棂星门由三座单间石牌坊组成,中间石坊横楣刻有“棂星门”三个篆字,柱头皆有云雕,形如华表。棂星门,古时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平日则用木栅栏封闭。

      大成门,为南京夫子庙正门。门前石狮雄踞,门上高悬“大成门”竖匾,门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兴两间功化同流。南京夫子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

      门内的“南京夫子庙”碑刻。

      门内的大型雕塑

      大成殿前,一条甬道直通大成殿前的丹墀,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吨,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甬道两旁排列着8尊汉白玉塑像,他们是孔子的12位弟子,亦称十二贤人,不过甬道两旁只立有8位,每尊高1.80米,据说是分班侍立,因此只看到了8位。

      大成殿内的这幅孔子画像,据称是全国最大的一幅孔子像,高6.50米、宽3.15米。像上方悬挂有“万世师表”等三匾,据说均为康熙所书。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挂有“东南第一学”匾额,其内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中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

      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

      大明国子学

      学宫院内两边分别有“习礼”之钟亭和“仰圣”之鼓亭,用于古时学子们祭拜孔子的仪式,清晨敲钟以清醒其身、夜晚击鼓以鸣其志。

      尊经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1987年重建时改为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现已辟为中国书院历史陈列馆和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

      夫子庙周边的建筑多是粉墙黛瓦,古色古香,虽多是新建,确有些古味。

      走出夫子庙,不远就是老街,一座牌坊当街而立,坊联:街老今犹昔;铺新尚依然。

      摄影与编辑:老李lyt 

      时间:2019年9月28日 

      相机:佳能7D 

      镜头:腾龙18~270 ㎜ 

      感谢朋友们关注!欢迎转发与分享。

更新于 2019年12月1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春三月游江南记(一)
怀古金陵: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叶平)
南京夫子庙导游解说词
伏枥老骥|南京秦淮风光带深度游(一)——我眼中的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的夜景美不胜收
5.夫子庙景点--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