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了,我的老城厢旧居

每个人心中,对故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都会有割舍不断的牵挂。

                                                ——题记

上海黄浦区,一面是高楼林立的黄浦江沿岸,一面是破旧的老城厢低矮旧里。老城厢已如同城中村一般,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年来,老城厢区域始终是黄浦区旧改推进的重点地区,动迁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老城厢在渐渐消失,我的老家也动迁了。5月6日我特地去看一看拆迁中的老城厢旧居,想把它留在我的记忆里……

曾经热闹的方浜中路上,现在只有零星几家商店还在苦苦独撑着门面。

我和母亲五二年来上海和父亲团聚,在老西门住了不到两年就搬到小东门居住,从此老爸老妈就没搬过家。

老城厢里小路多弄堂多,弄堂里还有弄堂,九曲十八弯,让人摸不着头脑。狭窄的康家弄是一条与方浜中路平行的弄堂,一头通中华路,一头通四牌楼路。如今两头都封掉不通了。我只能从四牌楼路到陆家宅路进去。

看看昔日的康家弄口,水果摊饮食店……一边是工商银行,一边是建于1783年的童涵春。

另一头的四牌楼路上则更是热闹非凡

这两座牌楼都是后来新建的,大概只是为了旅游吧。

短短的一条康家弄,弄通里,里通街、街通路……

我家就在康家弄里的均益坊。均益坊只有三幢三层的楼房,从1号到7号。在当时,相对周围而言这里的房子是不错的,砖木结构,宽敞明亮,又冬暖夏凉。现在不堪入目是因为几十年来,人口增加了房子还是这么大。居住面积实在太小了,不得不在自家房屋基础上挖掘潜力。因此天井阳台都塔建房屋,楼上能向外扩展的向外扩展,实在不行就搭建阁楼。

🔽这张照片是动迁前拍的

这是后门,进门就是灶披间,楼上楼下都在这里烧菜烧饭,洗菜洗衣。以前白天从来不锁门,也没丢失过东西。门前的石板还是我父亲自己动手砌的,上面可以放菜或洗衣服,下面可以放煤饼等。

这里原来是每栋楼的前门,连着底楼客堂人家的天井,他们能从这里进出。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把铁门拆了炼钢铁,过了好多年为了安全就用砖头把门都封了。后来有的人家为了进出方便又开了门。从这里能看到二楼我家的窗子,亲朋好友晚上来我家,在这里一喊我们就听得见,马上下楼开门。

走在纵横交错的弄堂里,发现里面的住户已经搬离了不少,弄堂内空荡荡的,少有人走动。并列的水斗水龙头,一坨一坨凌乱的电线,还有整齐划一的消防设备,成为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老城厢记录了上海的历史和变化,也寄托着我对父母挥之不去的思念和对那温馨美好岁月的怀念之情。我期待着重塑老城厢,坚信老城厢的明天将更繁荣辉煌!

别了,我的老城厢旧居!

发布于 06-04
来自作品集人文纪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记录上海老城厢(88)|老小孩讲述
从极司菲尔路、梵皇渡路到万航渡路的百年惊情
南市老城厢——喬家路【圖文】
老上海的痕迹(四十九,老门楼,老弄堂,阵阵儿歌声,不了儿时情)(上)
韩云珠| 弄堂深处的那些工厂(08.11.7)
老城厢的前世今生(下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