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帝宫养心殿(15):造办处篇
来源 / gddx02302收藏
原  创 /  四 库 全 叔
复制 . 编辑 / 塞上齐翁
原创 四库全叔 2017-12-26 07:48:13
清宫造办处创始于康熙初年,是执掌宫内器用制造的机构,由内务府管理,初设于养心殿,后移至慈宁宫茶饭房,故习惯上称为养心殿造办处。造办处荟萃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其所造器物的类型、工艺、材质、造型、纹饰等体现了皇家的礼仪、审美等需求,也代表了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
紫檀雕花椅
雕花椅为紫檀材质,搭脑中间高两边低,正中呈弧状。靠背板满雕花纹,两侧扶手弯曲有致,坐面光滑平整,四腿为方柱形,座面下、腿间之步步高枨下均安罗锅枨。此椅造型简洁明快,雕饰繁缛,充满了皇家风格。
铜镀金嵌珐琅六角钟
此钟底座呈凸字形,上有六柱。底座、六柱、表盘、上顶等皆嵌有多彩珐琅,六柱间均罩有玻璃。钟为二套两针钟,可走时报时,水银平衡摆,用珐琅装饰钟表是18世纪通用的手法之一。
养心殿造办处下设有做钟处,在传教士的指导参与下制造和修理钟表,最盛时多达上百人。在颟顸自大的清宫之中,居然整日有一批人从事着当时高科技产品——钟表的生产,也真是令人称叹。
铜镀金蓝楼水法座钟
钟为四方亭式,钟壳是铜镀金的材质,整体由三层构成,下层为底座、中层是钟表、上层为各色宝石装饰的花篮。
中层表盘上方内置场景,外以树木、梅花鹿、鸟雀、小草为饰,内有玻璃柱水法,转动时形似流水。此钟制作精良,工艺水平高超。
铜镀金银片八角座钟
钟为一对,通体鎏金,底座上以四片金叶撑起钟体,每片叶子上端坐一位修士。钟体下层为八面体,柱间安有镂刻纹饰。
钟体上层同样是一八面体,但直径收小,由四只金象承托。顶部中间饰一只宝瓶,瓶上为表,表上立一飞鸟,宝瓶四周有西洋人物环绕。
如果说康熙还有那么一丝学习西方科学的热忱,那么到了乾隆时期,则完全为盲目尊大的妄念所支配,对于钟表的态度,已然转向了奇巧方面,难怪清朝由此衰落了下去。
铜镀金镶嵌料石累丝长方盆玉石菊花盆景
原本放于东围房第四间的炕桌上,当时看上去灰扑扑的,不怎么显眼儿。
现在经过除尘等工作,再加上首博的灯光,立马旧貌换新颜般的光彩夺目。
这个花盆是长方形的,材质为铜,但是外表镀金,采用的工艺是镶嵌料石累丝。所谓“累丝”,又称“花作”,是金银细工中最精巧的工艺。它用细如发丝的金银丝,通过盘曲、累积和焊接组成各式图案。料石上一篇介绍过,“料”就是中国古代的玻璃,“石”则是各种宝石。
盆中主体为玉石菊花,形象逼真,质感晶莹。菊为四君子之一,隽美多姿,又不以娇艳取媚,最是素雅坚贞。这个盆景放在东围房中,应该也是借此让各嫔妃有所镜鉴。
铜镀金镶嵌料石累丝长方盆玉石石榴盆景
原本放于于东围房第六间的炕桌上,和前面的菊花盆景,是同一组“三居室”中的陈设。
这石榴的皮裂开着,露出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石榴籽,每颗石榴籽都亮晶晶的,煞是好看,同时,也有着子孙满堂的美好寓意。
盆景中点缀的秋菊、春梅等各色小花,争奇斗艳,尽添吉祥,其精雕细作,鬼斧神工,令人目眩,惊叹不已。
染牙松鹤挂屏
此屏为清宫室内陈设挂件,极为名贵。挂屏以硬木为框,以染色象牙、玉、料石等为材,在面上镶嵌松鹤图案,取义松鹤延年。
挂屏因其造型别致,装饰效果独特,为帝后妃嫔们所喜爱,整件器物古香古色,富贵华丽,是清代优秀的工艺品。
染牙柏鹿挂屏
这件挂屏与松鹤挂屏应是一对,但说明牌标作“染牙松鹿挂屏”,则是错误的,因为挂屏上的树木并不是松树,而是柏树,而且,所嵌诗句也是“御制柏诗”,故应该是“染牙柏鹿挂屏”才对。
挂屏中高大的柏树下,有着灵动的小鹿,斜坡上有山石,有染色的象牙牡丹,小草、灵芝,整体画面气势十足,细节处又妙趣横生,是难得的杰作。
青玉镂雕仙人乘槎
以木雕作翻滚的浪花状底座,上为青玉所雕仙人,点缀以松树、鹤鹿、花卉等。据晋张华《博物志》中记某人乘槎泛海漂去,竟遇牛郎织女。后世又将故事人物附会为张骞,谓其乘槎寻黄河之源。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宝爱,是清代宫廷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红白玛瑙刻诗桃春花插
用料为红、白两色玛瑙,立体圆雕。利用材料本身的不同颜色巧琢出桃树干和枝上仙桃。花插属陈设用品,内可插物。此件花插是清代俏色作品之佼佼者,也是清代宫廷的重要陈设器。
玛瑙松椿花插
也是利用巧色采用圆雕技法的制品,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状。清代宫廷文房用具中花插样式较多,其中树形花插较为典型。
雍正款画珐琅黄地勾莲双连盒
造型为双连盒,以黄地勾莲纹装饰,采用画珐琅工艺。画珐琅于十五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传入国内,当时称谓“西洋珐琅”或“洋珐琅”。清代宫内的画珐琅制作在康熙三十二年,珐琅作与玻璃厂成立之后才开始研究制作、发展。
闽漆多宝格(局部)
此为福建地区的制漆工艺品,在养心殿造办处中,负责制作漆器的称为“漆作”。这件闽漆多宝格采用了“泥金”技法。将广油调入漆液,以增强漆液的透明性,使打底效果更为理想;将金箔、银箔细研成金泥、银泥来搭配漆色,使浅色系列色彩更明快典雅。这套泥金技法被称为“薄料”,是闽漆的重要技法。
乾隆款碧玉光素大碗
大口外侈,下有圈足,配紫檀底托。此器造型线条流畅,无雕镂纹饰,有庄重朴素之感。
乾隆款釉里红团蟠螭灵芝纹葫芦瓶
瓶为一对,其造型为小口短颈,通体饰釉里红团蟠螭灵芝纹,象征福寿绵长。此瓶形体秀美,上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自然。
雍正款仿哥釉鱼耳炉
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这件雍正款仿品,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纹活环瓶
此瓶小口外侈,细直颈,圆鼓腹,颈部中间出脊置耳,耳下套有活环。通体填浅蓝色珐琅釉,饰以红、黄、绿等色花卉纹,线条柔和,层次分明。瓶内插有铜铲、箸一套。
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连纹龙耳藏草瓶
瓶为盘口,短颈,丰肩,肩部饰双龙耳,铜镀金圈足。通体蓝色珐琅地,瓶腹掐丝填红、白、黄、绿色珐琅勾莲纹,花朵硕大,枝叶肥厚,伸展自如。
掐丝珐琅双狮耳藏草瓶
瓶为盘口,短颈,鼓腹,腹侧装饰铜镀金錾狮子一对,圈足。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瓶腹饰掐丝花卉图案,填红、黄、蓝、绿等色珐琅釉,空间满布彩色纹饰。
注一: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二: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相关文章:
甄嬛传:清宫瓷器等级制度的反面教材
小议<故宫辞典(增订本)>存在的问题
紫禁城的来历与结构上的最大隐秘
紫禁城的五行五方与树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掐丝珐琅十二扇屏风,制作精细,工艺考究,堪称乾隆朝的优秀作品
清乾隆掐丝珐琅夔龙纹双耳花插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精品国礼】宫廷专享收藏佳品
元明清景泰蓝作品
玩物适情——名家收藏集珍(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