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6. 在职场,你值多少钱?

在职场中,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吗?

你可能会说,我的工资是多少,我就值多少钱。但是还不尽然。大多数人起初的工资都差不多,但是过上几年,就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即便他们现在挣的工资数额接近,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的价值完全一样。

在金融学的意义上,优秀资产是未来的创收能力,而不是只看现在。

那么到底如何给自己估值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值钱呢?

最近看了一本书,野口真人的《精准努力》。作者是日本的金融专家,曾参与过2000多个企业并购项目。在职场上,他是估值专家。在这本书中,他试图用一个最简单的帮助企业估值的金融公式,来帮我们个人估值。这篇文中就来谈谈我在这本书中的收获。

估值公式:PV=CF/R

这个公式其实是金融学中,计算增长型永续年金现值的一个公式。其中:

PV(present value):现值,也就是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现在值多少钱;

CF(cash flow): 未来的现金流;

R: 折现率。

你不需要了解这个公式。唯一要清楚的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PV,提高自己的估值,让自己更值钱。

要想让自己更值钱,根据公式,就有两个方法:增大分子(增大自己未来的现金流),或者减小分母(减小折现率)。

听起来有些抽象,不过别着急,咱们一个个来看。

增大分子

野口认为,在职场中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很直接:不是他的学历,头衔,溜须拍马的能力,而是为公司创造出的现金流。

野口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刚进入一家外资银行工作时,他的上司对他说:

“我们为你准备了桌椅和电脑,你的工位每年要花费50万美元,希望你在工作时可以牢记这一点。

这话很直接,但也很现实。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他坐在这里,不是为了别的,公司想要的就是他每年要创造出比50万美元更多的现金流,否则这家公司就应该让别人坐在这里。

图/野口真人

这里所谓的现金流,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工资。拆解开来,现金流=你为公司赚的利润 - 公司为你付出的成本(也就是你的工资)。

所以,要想提高分子,增加自己的价值,根本目标应该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现金流。

你可能会说,老子这辈子难道就是为了给公司赚钱活着的吗?先别着急,咱们先不谈人生意义,现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就先局限在如何提升个人估值这件事上来。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往下分析。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工作岗位分为两类:一类是创收的岗位(比如前台销售),一类是节流的岗位(比如后台人力或者采购)。这两类岗位其实都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现金流,只不过一个是赚钱,一个是省钱。

(所有岗位中,销售无疑是最有现金流意识的。他们直接为公司创收,直接带来现金流,所以他们也最容易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但是,身处其他部门,自己为公司带来的现金流不明确,那就更要有这样的意识)

创收比较好理解。容易被人忽视的往往是节流。用金融学的视角来看,节流往往比创收带来的收益还要高。原因是,节省的成本常常是一劳永逸的

设计出一种软件代替重复劳动,优化工作流程节省所有员工的时间等等,都能持续降低成本。然而创收往往是一次性的,不确定的。这个月赚到的下个月不一定能赚到。

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工作,你做了这件事,不但没能为公司增收,反而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起反作用。

作者自己刚毕业在一家日系银行工作,上级要求他们拉人开户。他每天拿着赠品,挨家挨户拜访附近居民。工作并不难做,大爷大妈都表示同情。看他可怜,就开个新账户。但是他觉得这件事非常愚蠢。那一片区没什么富裕人家,虽然开卡要存100日元进去,但是存完之后大部分人就再也不用这张卡。而当时制作储蓄卡和存折的成本是1000日元。对公司来说,每拉一个新客户,反而会亏钱。于是他越干越觉得没有意义,最后把赠品一扔,扬长而去。

还有一例更加现实。野口之前工作的一个部门,因为每天开早会要打印材料,有人提议为了节约打印费用,可以换一种质量一般的打印机。但是这种打印机比较难用,而且打印很耗时。后来,负责打印的是一个刚刚东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考虑到他挣着不低的工资,每天却要鼓捣两个小时的打印机,实际上公司的成本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是之前的好多倍。

类似的这种例子想必大家都有体会。很多后台部门,不仅没有帮公司节省成本,反而是其他部门工作最大的绊脚石,只能给其他部门添乱。挣着不低的工资,做的事情却是每天盯着其他部门是否有人中午早早下楼吃饭,或者检查他们是否着装整洁,亦或者发明出各种没有用的表格徒增其他部门的工作量,给自己邀功。这些都是既降低公司价值,又降低自己价值的工作。

野口还提到,他工作过的一家外资公司,像打印等这些杂活,都直接外包。自己高薪聘请的员工,只负责做产出核心价值的事情。外包看上去成本稍高,但是实际上非常划算。这就是有现金流意识。

总的来说,增大分子,就要了解自己在公司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且有现金流意识。不只是盲目干活,而是要知道自己干的活是不是在增加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是不是在增加自己未来的现金流。

减小分母

有两家公司:A公司股票总市值3亿元,但是去年一年的利润是70万元。B公司股票总市值1.6亿元,去年一年利润为210万元。

A公司利润是B公司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总市值却是B公司的两倍呢?原因在于他们的折现率不同。

折现率就是公式中提到的分母。拆开来说,折现率=风险-增长率。所以要想降低分母,降低折现率,就要降低风险,或者提高增长率。

降低风险

先说风险。为什么A公司市值高?因为它的风险低,折现率低。A公司业务稳定,每年赚的钱都差不多是70万左右。B公司虽然今年赚得多,但是前两年收益是负数。明年搞不好行业不景气,利润就又变成负数了。

举一个更通俗的例子:A这月收入一万元,B这月收入五万元。但是,第二个人的估值不一定比第一个人高。假如A收入非常稳定,每个月工资都是一万元;B赚的时候一口气能赚5万,搞不好的时候一分钱也赚不着。这两个人相比,第一个要比第二个人的折现率低很多。类似上述两个公司的例子,估值谁高谁低可不一定。

图中,B的风险最低

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稳定的现金流胜过一切。不管你曾经有过一个月赚到多少钱的光辉历史,只要现金流不稳定,工作没了,或者开不了资,影响会非常严重。

这点在之前文章中有提到

248. 重要的是可持续

另外,从公式中来说,即使分子(赚取的现金流量)不变,分母(折现率)减半,PV就能增长一倍。说人话就是,我们赚的平均工资不变,或者公司的平均利润不变,单纯让自己的现金流更稳定,我们个人的价值或者企业的价值也能翻倍。

做得出业绩很重要,让自己的业绩稳定也很重要。

其实这里的降低折现率,就是降低风险,就是降低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上述提到的,自己创造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是自己在和别人协作时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更靠谱的人。越在困难环境下,情绪越要保持稳定。这样,在有机会时,别人才能更放心地把机会交给我们。一个阴晴不定的管理者或者员工,他不确定的状态,本身就在降低自己的估值。

提高增长率

那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最好不要承担任何风险?当然不是。因为这里还有另一个因素:增长率。

你的工作可能很稳定,但是长期几乎没有任何发展,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假如有一个新的机会摆在面前,因为你从来没有做过,所以要承担风险;但是你很肯定能从中学到东西,那么你应该积极争取这个机会。因为增长率的提高也能降低折现率。

承担风险中,要注意的是,承担可以承担的风险。你对成功的概率,成功后的收益,失败的概率,失败后的损失有很清楚的认识,什么结果你也能接受,那就坚决去做。通过提升增长率,来提高自己的估值。


总结一下:

1.职场中,给自己估值,可以用PV=CF/R这个公式。

2.要想提高PV,要么提高CF,要么降低R。

3.CF=利润-成本。做工作时,想想自己是否能为公司赚取更多现金流,或者是否能为公司节省成本。

4.R=风险-增长率。要想降低R,就要降低风险,或者提高增长率。

5.风险就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稳定的现金流才是王道。

6.稳定不代表不冒险。冒险的前提是风险可控,而且冒险有利于我们成长,有利于未来获得更大现金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由现金流折现的计算及思维模型!
我们凭什么买卖股票——价值投资的思路
一条公式,两个变量!如何运用金融思维,在职场上实现弯道超车?
从自由现金流到企业估值,股票投资者一次质的飞跃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用水电站折旧的案例给大家讲了自由现金...
巴菲特的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第473期)
老唐估值法与现金流折现法的异与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