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都挺好》,看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大家在生活里有没有发现,
那些和爸妈特别黏腻的人,
都有一个控制欲特别强的家长,
这种人,不管走到哪,
家长都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
一直操控着他们的生活。

最后,他们哪也去不了,
全都回到爸妈家,
心安理得地啃老。

《都挺好》热播时,苏明成暴打苏明玉,将观众的愤怒值拉到了最高点。

大众对苏明成这个啃老族,怨恨到了极点。

纷纷到饰演者郭京飞的微博下留言,表示要组团去打苏明成。

苏明成之所以这么招恨,是因为他演活了很多家庭里的啃老族。

啃老族,即是那些依靠父母生活的子女。

啃老族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一种祸害,但在父母看来,却是一等一的孝顺子女。

因为,他们是按照父母要求,塑造出来,专门服务父母的“完美宝宝”。

啃老族,总有一个在你我身边。

据相关媒体调查显示,目前啃老族涵盖以下人群:

20%挑剔就业的应届大学生; 

10%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的上班族; 

20%只知道想,从来没有行动的幻想型创业者; 

10%没有一份工作做得长久的跳槽者;

10%因为攀比心,自尊心极高而越来越不顺,最后赖在家的上班族;
  
30%怕苦怕累,文化低,技能差,最后索性啃老的。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老养小”现象已经悄然浸透了全国65%以上的家庭,依靠父母为其补贴部分或者全额补贴生活费的成年人,占30%以上。

而苏明成作为啃老族代表,告诉我们一个问题的答案:

如何养出一个苏明成?


第一步,你需要拥有一个强势的母亲。


苏母,就是一个典型的强势母亲。

苏母是医院里奖章加身的模范护士长,职场上冷静果断,风风火火,即是我们统称的“女强人”。

苏母作为女强人的典型代表,像每一个女强人一样,把职场的霸气,一并带到家庭中。


她想资助弟弟,就一定要资助,不管别人什么意见。


她想让儿子出国,就一定要出,不管家里的现实情况。


她想不让女儿上清华,就绝对不能上,不管女儿的意愿。

只要是她的决策,就一定要执行。

家庭,苏母是按照公司制度在严格操作。


第二步,苏母很会安排每个孩子的功能性作用。

老大苏明哲负责她的面子工程。

砸锅卖铁供苏明哲读清华本科,苏明哲在家呆了2年,申请去美国斯坦福读硕士,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光宗耀祖。


在剧里,有一个场景特别能体现苏明哲的功能。

当苏明哲成功完成苏母愿望后,苏母特意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请来庆祝。

席间,苏母春风得意,接受着众人的羡慕和夸赞。

那一刻,苏明哲的价值到达了巅峰。


老三苏明玉是不值得投资的赔钱货。

苏母骨子里就仇女,包括看不起自己。

回首苏母的一生,她资助弟弟,替窝囊丈夫养家,砸锅卖铁让两个儿子成才,她把人生建立在男人的身上。

她自身也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

所以,对作为同性家属的苏明玉,苏母自然会沿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

而老二苏明成,则是苏母重点养育的对象,因为他承载的,是苏母的情感寄托。

我们可以发现,像苏明成这样的啃老族,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很懂得察言观色。

苏母之所以选择苏明成作为情感寄托,也是因为这一点。


从小,苏明成就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读书比不过大哥,那我就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吧。


等以后我挣大钱了,我好好孝敬您…… 

等我发工资了,我好好带你和我爸,咱仨好好去吃一顿…… 

你别天天做饭了,都累了这么多年了,儿子实在不想你这么辛苦……

这些话,不管哪个父母,听了心里都会特别甜。

苏明成从懂事开始,就知道如何讨好苏母,让苏母关注到自己。

而被原生家庭和木讷的丈夫忽略的苏母,尤其受用。

所以,对苏母来说,苏明成是自己最爱的小孩。


这种偏爱,是每个孩子都深知的。

大儿媳在美国坐月子时,老大邀请苏母来美国帮忙,但苏母却撒谎说丈夫耳水失衡,不能过去,实际是在老家,给二儿媳做抹茶冰沙。

当大儿媳问起老大时,老大的表情,无奈中带着苦涩,内心的os就是:“我妈果然最疼老二”。


胡慎之曾对啃老族的形成做过这样的解读:

啃老族的形成是妈妈不愿意孩子离开,不管孩子是未成年状态还是成年后的状态。
哪怕是孩子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她也不让孩子离开,照样入侵孩子的边界。  

啃老族的形成,一般是在家庭里,妈妈占据主导地位,爸爸的功能缺失或爸爸作为丈夫的角色没有,更多的是孩子替代了丈夫的功能,成了母亲的照顾者。

这正是苏母潜意识的想法。

把苏明成留在身边,当儿子,当丈夫。

所以,这份畸形的爱,变成了枷锁,锁住了苏明成,让他演变成一个啃老族。


多年来,苏明成一直把“如何讨好母亲”当做人生最重要的课程,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怨言。

苏母对他全方位的呵护,让他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的个性。

而当苏明哲出国读书,苏明玉和家庭决裂后,苏明成成了家中唯一一个孩子。

“就我一个儿子”,成了苏明成的紧箍咒。
凭什么就我要留在家? 

凭什么你们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些话,是苏明成内心深处的想法,他也觉得委屈,可他没有办法,因为苏母需要他。

为了弥补自己留守在家,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遗憾,他把父母对他的付出,当成了隐形的回报。

尽孝,对他来说是工作。而父母的付出,是工资。


百依百顺,是苏明成在家庭成长中,唯一收获到的技能。

所以,在他与妻子的相处中,同样也看得到“百依百顺”的影子。

现实生活中,会被啃老族吸引的女生,多数也跟苏母一样,是一个强势的人。

因为,啃老族寻找的不是妻子,而是新的母亲。


而啃老族的养成里,无能的父亲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无能,可以是父亲不存在,或者在,也完全发挥不了父亲的作用。


苏大强,就是这么一个无能的父亲。

在家庭中,苏大强是处在最底层的角色,比赔钱货苏明玉还要低一级。

他在家庭中,唯一会做的事,就是:

逃避。


家里只要爆发矛盾,苏大强就会马上开溜。

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大庭广众。


当妻子病逝后,苏大强竟然一点都不悲伤,甚至觉得“好不容易伸直了腰,喘口气了”。

在原生家庭上,心理学有一个默认的潜规则:

同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模仿对象;

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获知的第一种亲密关系。

可以发现,苏明成其实就是年轻版的苏大强。

顺从,懦弱,讨好,甚至连找到的老婆,都几乎完美地复制过去了。


现实生活里,像苏家这样的家庭,十分普遍。

每个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强势的母亲,无能的父亲,造就了好面子的孩子,啃老族的孩子,和被抛弃的孩子。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亲子关系。

而啃老族的孩子之所以会特别招恨,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人,特别多。

这也揭示了太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替身”。

有些父母在原生家庭中,从小被忽视,所以有了孩子后过分干扰和溺爱,其实真相是想借孩子来补偿自己童年的缺失。
我希望我没有的,我的孩子都能拥有。

这是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内心话,但这种溺爱,并不能真的让孩子拥有美好人生,因为他的人生,都依赖你而存在。

一旦你不在了,TA也就等于毁灭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是好?

关于原生家庭这个命题,心理学解开了一个秘密:

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是不适合养育一个孩子的,因为养娃,是一个放手的过程。

当孩子脱离母体,剪开脐带,实际就已经是放手的第一步。

只有当父母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TA成长的每一道选择题,这样孩子才能变成一个身心健全的成人。

龙应台曾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认为,这是对健康的亲子关系,最好的诠释。

PS: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
在此公布一下我的私人微信
欢迎大家前来。
👇
可能无法天天聊天
但我还是期望你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挺好:无证上岗父母引发的血案
《都挺好》热播,原生家庭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与家人和解,挖去原生家庭的痛,《都挺好》你还有几分真
苏明玉告诉你:你的人生不幸,原生家庭不背锅
《都挺好》大结局:人的一生,最该看透的四件事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一生难消吗? 这样做生活就能“都挺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