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阳周边县份的古寨门精选(珍藏版哦)

(一)跃店古寨奇 现身影视剧


             跃店寨古称鹞店寨,位于平乐镇西2公里处,始建于元朝,东西宽152米,南北长210米,南北正街和东西街成丁字形格局,有南门、东门、北门三个寨门,西面是深沟。南门是正门,正对焦枝铁路,门外有几十米长青石台阶。东门是石拱门,门前有城壕。北门损坏,有大路向北通外。寨内有二仙庙、鉴池、小亭、古树、民宅。

       跃店古寨耸立于邙山半腰,视野开阔,站在南寨门上,俯瞰白马寺青烟缭绕,遥望伊阙逶迤参差。先后有《八百罗汉》《黄河东流去》《常香玉》《中岳狂飙》《心愿》《新地雷战》等影视剧在此拍摄。这里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为2012年修复后的南寨门。(张献芳摄)

(二)苏羊古寨古风犹存


       苏羊古寨(苏羊村)位于宜阳县张坞镇,村南紧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仰韶—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苏羊遗址”。苏羊古寨形成于元代以前,村东、西、南三面环沟,四面均有寨墙,寨墙内外有深十多米深的壕沟,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村北现还保留有长约350米的古寨墙,南寨墙保留高约8米的花岗岩石砌寨门。上有阳刻“南望华岳”四个字,下有“向阳寨”三个字,时间为“民国甲戌应锺月”。寨内处处可见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及石拴马桩、石马槽、石碾盘等。古寨古风犹存,著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羊竹马即出于此。
       相传,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孙武与吴起,后人将他们操练军队的各种阵法,演变成民间传统的舞蹈形式跑竹马,并靠心传口授代代相传至今。如今每逢年节,附近的人们聚集于此,表演、欣赏苏羊竹马,热闹非凡。(张黎霞 摄)

(三)沧桑牛家寨 恢宏气势在

       牛家寨位于北邙山上,距孟津县城东十公里,紧靠孟扣路,依图河而建,三面临沟,寨子修在伸进图河故道的“半岛”上,只有西面与平地相接。

       据村中老人介绍,此寨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三次重修。古寨现存有清道光十 四年(公元1834年)重建的寨门一座,上面嵌有“牛家寨”三个字,见证了岁月的沧桑。青砖门垛上刻有两块铭碑,碑上“道光十四年吉日重□”“民国廿三年重修”的铭文依然可见。周围的夯土寨墙虽已坍塌,但寨门仍气势不凡。寨内的多数古民宅因年久失修而损毁严重。2011年7月,牛家寨被孟津县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张献芳摄)

(四)河图洛影:扣马古寨 仅剩南门

        扣马村位于孟津县会盟镇东部的首阳山北,距县城30公里。相传这里是武王伐纣、诸侯会盟时,伯夷、叔齐兄弟俩扣马而谏的地方。天下归周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为了抵御兵灾匪患,扣马村人自发修起了一座扣马寨,周长约2公里,寨有四门,北曰迎恩门,南叫长赢门(此门内东侧还有一座会盟台),东边是春旭门,西边为宝城门。只可惜现在整个古寨寨墙损毁殆尽,仅剩下这座作为正门的南门了。(张黎霞 摄)

(五)金村仅存寨门 见证历史兴衰


       金村位于汉魏故城区域,北依邙山,南瞰洛河,四周较为平坦。村四周皆有寨门,现仅存北寨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北寨门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高6米,宽10米,厚5米。寨门上方有“气接邙岭”4个繁体大字,左边的小字有些模糊,右边的小字为“同治元年季冬立”,寨门道路宽约3米,北连孟津老县城,南接洛龙区和伊滨区。(郭弘 摄)

(六)滑国故城 仍有遗存


       春秋滑国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遗址南北长约2.25公里,北端宽约1.5公里,南端宽约0.5公里。故城依地形而造,城垣呈弧形。它的附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古滑国在以今偃师市府店镇为中心,偃师东南巩义市西南以及登封市北部一带,其国都就在府店村北一公里偏东的地方,流经这里的一条小河就叫滑城河。1963年6月,滑国故城成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它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门上的砖雕“古滑城”为清道光十七年三月立。(郭庆波 摄)

(七)范仲淹后人建寨防刀客

        洛宁县陈吴乡禄北村有个安居寨,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建成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是当地村民为防御刀客(土匪)而集资修建的。寨墙为夯土质,高约5米,周长1000米左右,大致完整,但东边和东南角有些坍塌。

  此寨设南北两个寨门,一条主街直通,寨内有不少旧宅,多是土坯瓦房。寨内人家大多姓范,据北寨墙外的范家祠堂所记,该村范姓为范仲淹后人。(商民杰 摄)

(八)河图洛影:昔日寨墙门 今日村中景


        洛龙区丰李镇丰李村西街口,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寨墙门。寨墙门上雕刻着“丰李镇”三个大字,细辨旁边的落款,可看出这座寨墙门建于清朝。

  丰李村78岁老人李柏树说,过去丰李村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寨墙门,寨墙门的厚度有20多厘米,记忆里村里人还建有寨墙,寨墙足有五六米宽,人能在上面自由行走,在防“老日”“刀客”上发挥了作用。由于风吹雨淋,东、南、北三个寨墙门坍塌了,如今只剩下西边的寨墙门。去年村里对其进行了加固。(刘国锋 摄)

(九)河南新安县汉函谷关


        函谷关,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而实际上,函谷关其实分为三个秦、汉和曹魏三个不同的“函谷关”。“函谷”之名取自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函谷”。函谷关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和最重要的关。它的雏形是位于河南省灵宝县的桃林古塞。桃林古塞之后,先后延续了三个关,即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曹魏函谷关。秦关、魏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汉关在今新安县境内。为了区别灵宝的秦代函谷关,新安函谷关史称汉函谷关,简称汉关。“函谷”之中,有一条连接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之间的古道,就是著名的崤函古道。“函谷”之中设置、修建关塞与这条古道密切相关,古道两端,就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重要地位的长安、洛阳。

        新安县的汉函谷关,不同于位于三门峡市灵宝的秦、魏函谷关,它是公元前114年(西汉元鼎三年)冬天,楼船将军杨朴奉汉武帝的诏令,将灵宝县的秦函谷关迁移到他家乡新安县的。据介绍,当时的原因是“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一个希望不做“关外人”的功勋将军,一个爱好大场面的皇帝,两人一拍即合,遂让函谷关于是有了“秦、汉”之分,但这样的佳话,也为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2015年春三月唐小宝辑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汝州市蟒川半扎古镇
走出潮汕|400年古寨-种玊上围
极为罕见且保存完好的古寨:郏县临沣寨
帝都花城千年笑,崤函古道无人悲——丝绸之路河南段
【荐读】国庆节西游记,崤函古道访慈禧行宫,汉函谷关忆千年往事
我认知的函谷关(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