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社会治理 构建幸福榆林

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治理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也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榆林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传统社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仅是有效解决榆林社会问题的必然途径,也是建设幸福榆林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A 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三种错误观念

一是“大政府小社会”观念。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管理社会各项事务,未能有效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合力,致使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上包袱越来越重,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经济发展至上观念。三是维稳至上观念。

(二)政府职能转变存在四个滞后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滞后。一些政府部门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变通执法、人情执法的现象,甚至存在“花钱买平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损害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二是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滞后。一些部门往往热衷于搞几次集中整治,寄希望于在短期彻底将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去除,对社会管理中问题的复杂性、反复性估计不足,一些集中治理流于形式。三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在社会管理上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及个人之间责、权、利边界划分不够明晰,特别是部门衔接合作不够,出现“九龙治水”、推诿扯皮现象。四是专业队伍建设滞后。

(三)社会管理存在五大薄弱环节

公共安全管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网络舆情管理;城市管理。

B 榆林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是榆林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要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培育社会治理主体、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完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为小康榆林、幸福榆林建设奠定基础。

建设目标:以文明、法治、和谐、平安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幸福榆林为总目标,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多元共治的格局全面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得到完善,社会突出矛盾有效化解,公共安全得到有效防控,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法治榆林初步建成。形成文明规范、充满活力、和谐稳定、平安幸福的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主要举措: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途径,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以精细化管理为标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通过建立完善社会治理结构体系、矛盾化解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用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七大体系”,实施依法治市工程、社会文明工程、智慧城市工程、治理保障工程“四大工程”,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榆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 建立完善七大社会治理体系

(一)社会治理结构体系

●建立社会治理主体体系。首先要对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个人参与治理的职责、权限边界进行准确划分。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协调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多元共治体系的建立,促进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个人有机配合,增强社会治理的活力。其次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松绑”、“让路”,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领域,同时要强化对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指导其更好地发挥职能、健康发展。

●完善纵向治理体系。按照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的要求,建立形成市县乡村(社区)机构完整、制度完善、责任明确、衔接顺畅的四级工作机制。要促进县、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我创新治理,通过设立规范标准的县、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要加快社区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要根据促进社区规范发展的需要,努力构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社区公益中心、物业公司“六位一体”共享共建机制,着力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完善横向社会治理体系。切实解决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制约、相互推诿等问题,整合政府职能,形成“扁平型”治理结构,解决“九龙治水”和“小马拉大车”的不足。改变单纯依靠增加行政资源和行政经费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老做法,整合社会管理力量,形成“指挥是一个系统,防范是一张网络,打击是一个拳头,执法是一个整体,服务是一个平台,管理是一个机制,应急是一支力量”的“七个一”工作新格局,促进社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二)矛盾化解体系

●建立矛盾纠纷预防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重大问题和项目协商、论证、听证、评估机制,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报备、分类评估、会议审查、考核考评等制度,全面实施重大项目矛盾评估,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二是进一步提高政务、村务、居务公开的水平,让群众及时全面了解情况,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消除矛盾纠纷隐患。三是建立快捷畅通的群众利益诉求应答机制,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引导群众依法按程序反映问题。四是规范领导干部包案、接访约访下访工作制度,通过信访工作机制创新提高信访处理效率。

●建立完善矛盾排查调处体系。一是建立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体系,落实责任,做到矛盾问题排查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建立完善行政、司法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体系和网络,形成相互衔接、高效协作的机制,根据社会矛盾纠纷的性质合理进行解决问题。三是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明确矛盾纠纷的政府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的直接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切实解决基层“管理真空”问题。在乡镇(街道办)、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成立“民事民治理事会”,主要工作职责以“公众参与、共建共享”为核心,在调解邻里纠纷、纠正群众陋习、了解民意、商议村事、引导群众、监督政务等方面发挥“补位”作用,弥补城乡村社区管理的空白点。

(三)公共安全体系

●构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一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推行以警务工作站为依托的城市巡逻防控新机制,形成一警多能、动静结合、相互呼应、整体联动的全时空巡逻防控网络。同时,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推进警力下移,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基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二是全面推进科技创安工程,在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在城乡社区和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安装技防设施,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三是针对榆林石油管线密集、危险化工企业多以及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建立完善反恐预防体系和处置体系。四是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公安机关、计生部门、社区、企业、房屋出租户联合管理的体系和机制,有效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五是建设集戒毒、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戒毒综合性医疗机构,切实加强对吸毒、重度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现实危害。

●构建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检测机制。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二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平台建设。强化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构建高效的检测服务平台。三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加强对基层安全生产的监管,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执法,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处理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完善监控网络,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安全。二是健全调查评估机制,及时有效对各级应急管理能力等进行调查评估,切实提升对安全生产事故原因、性质以及灾害影响、损失等的准确快速判定能力。三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加强对应急队伍的管理与培训,保证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做到行动迅速、得力高效。

●建立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社会安全教育体系和以行业为主的专业安全教育体系,加大对综合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应急处理技能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切实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四)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适应城镇化的需要,根据人口规模和特点完善城市和城镇功能,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社区、医院、学校、公园、停车场、市场、公共厕所、应急避难场地、老年公寓、福利院、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加快完善健身器材、供水、供电等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硬件设施。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对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创造条件帮助外来流动人口融入社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流动人口社会积分制度,对在榆工作时间长、社会贡献大的外来人口进行积分制管理,达到一定分值优先安排公租房、子女上学。继续完善流动人口“长口”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城乡均等化服务体系。破除城乡二元管理方式,拆除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挡板”,进行社会公共服务一体设计,同标准建设,推动城乡社会资源共享,重点将医疗、教育、文化资源等向农村延伸,向城乡社区集中。

(五)信用体系

做好“诚信榆林网”、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平台“一网三库一平台”建设,设立诚信“红黑榜”,发布恪守诚信的“红名单”和失信违法的“黑名单”,建立形成信用评价体系。通过采取记录、警告、处罚等多种手段,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食品药品企业、建筑等劳动企业信用档案,对以不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限制。通过积极开展“诚信活动周”“质量月”等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和诚信宣传教育以及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信用意识培养,让诚实守信成为基本行为准则。

(六)保障体系

在加大政府民生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强化基金监管,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确保基金安全。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把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学生、学龄前婴幼儿及无保障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完善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财政对参保农民的补贴,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待遇水平。搭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八项基本救助制度,外加社会力量参与的“8+1”救助制度模式,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促进社会福利、优抚、残疾人事业发展。

(七)监督体系

构建网络监督体系,特别是要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按照统一建设标准,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网络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完善镇、村(社区)监事会制度,镇村(社区)每年定期向监事会进行述职,并接受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有权进行问责。特别是要对村两委会和社区两委会换届做好监督。建立社会问题民意调查制度,政府根据需要对部门行政效能进行统计,对行政效能低、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进行责任倒查,促使政府权力规范高效运行。

D 实施四大社会治理工程

●依法治市工程。以法治榆林建设为核心,加强普法宣传,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全社会尊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意识。针对特殊领域、特殊人群开展有效的法律宣传教育,切实消除法律宣传教育的空白点和盲点。要创新载体、创新方式,大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氛围。要加大对公职人员的法律培训,切实提高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依规审查政府的重大决策,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守法律底线,不搞变通,把法治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政府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监督,切实做好政府行政复议工作,严肃处罚不文明执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社会文明工程。加强讲文明宣传教育,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首先开展文明规范服务,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作表率示范,带头履行好岗位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加大城市文明宣传力度,完善城市和城镇的垃圾桶、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下大力气整治城市和城镇脏、乱、差等影响榆林整体形象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宣传,以行业、社区、学校、机关为单位进行专门培训教育,提高全市人民的认识水平,培养文明习惯。

●智慧城市工程。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工程,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优先加快建设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平台、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尽早实现信息共享。在部分居民小区先行试点,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服务等智慧应用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向“智能化发展”。

●治理保障工程。补充警察队伍以及律师、食品药品检测、心理辅导与治疗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招录、外聘等形式弥补人员的不足。加大社工人才的培养,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提高经费的有效利用,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多种途径解决社会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借力现代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大检测设备、监控设备、现代管理系统的应用,重点对电子监控系统、食品药品检测设备、应急指挥系统设备等进行补充完善,让现代技术和设备在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幸福榆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视角】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亟待创新
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发布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治理
长安实践 | “五治”同行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言论』应急管理部门要扎根社区
胡键 | 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数字化伦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