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荒山变“银山”

文图/本报记者 张三林

走在佳县刘家山行政服务中心的桃园沟生态科技示范园,放眼望去,一派生机。一棵棵核桃树、苹果树、红枣树、杏树、梨树、桃树……把3500亩的山地装点得郁郁葱葱。殊不知,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荒山,在当地农民眼里:荒山土壤贫瘠,撂荒多年,耕种困难,不值“半毛钱”。经过统一规划,集中整治,改良土壤,科学栽种,过去的一座座荒山,现如今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银山”。

从庭院经济起步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在自家窑洞周边和一些零散地块上栽植果树、枣树等经济林木,由于投资少、风险小,收益还不错,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我们家变得富裕起来了。”桃园沟生态科技示范园负责人王海军介绍说,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当时他每天都忙碌在村前村后,指导本村其他村民也发展庭院经济,很快桃园沟村成了全乡有名的富裕村。

然而,到了本世纪初,大量村民外出务工,致使原有耕地出现大面积撂荒,荒山一座接着一座。此时的王海军依然坚信:农村可以有大作为。从此,他开始不断关注现代农业、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等各种农业发展模式,并持续研究土地流转、荒山治理、项目资金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最终,他决定组织农民走集中经营的现代农业之路,将周边村民撂荒的土地以集中入股或土地流转的形式整合起来,实行科学化管理经营。

流转土地扩大规模

2008年,王海军首先集中流转本村撂荒的土地200余亩,使原有的果园规模扩大到500多亩,成立桃园沟生态科技示范园,并开始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主要栽植枣树和果树。2009年,他开始指导农民按节气施用有机肥和专用复合肥,采取物理防虫,在全市首家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包含过滤系统和施肥系统的山地节水微灌技术,直接将输水管网铺到枣树根部,最大程度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质量。他的示范园也先后被市、县老科技协会确定为红枣防裂、防虫以及有机肥等试验基地。

实验结果显示:5天秋季连阴雨,红枣裂果率最高降低34个百分点,增产28%;7天秋季连阴雨,红枣裂果率最高降低30个百分点,增产61%。采用微灌技术后,枣树灌溉周期和人工水费也由过去30天6000元降到7天1000元,节水50%,微灌不但保证不误农时,而且通过管网可达到施肥、防虫等效果。

“我们在示范园进行的红枣防裂果实验、物理防虫技术实验、设施控水实验等多项实验均取得成功,并在省、市、县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应用。”长期从事林业技术工作的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强国生说,红枣防裂果技术是“陕北有机红枣生产集成技术应用”的俗称,可以使红枣坐果率提高50%,产量也提高50%,该项技术获得2013年全市科技一等奖。

让荒山变“银山”

科技的支撑,让王海军有了更大的底气。2013年和2014年,他的示范园又先后两次集中整理荒地2000亩,分别栽种核桃树和苹果树,并建立佳县果园科普示范基地,套种的2000亩马铃薯和黄豆被确定为县级高产示范基地,园内的拱棚矮化密植红枣更是被佳县科技局确定为“富民强县工程”。

王海军并不满足,身为佳县的科技特派员,他希望帮助更多的农民通过科学利用土地走上致富的道路。近年来,他先后多次到全县各地传授果树经营管理技术,在他的指导下,佳县刘双沟村刘建生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核桃,紫圪堵坪村李国伟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苹果,魏家畔村魏大宝流转土地200亩种植苹果……周边农村撂荒的土地重新绿了起来,荒山正在变“银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县红枣如何更“甜”
陕北红枣严重滞销,枣农不得已只能含泪喂牛羊,我们『一起转发』,也是一次公益善举,枣农需要您的帮助——...
佳县-万仞孤城铁葭州
陕西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全省红枣管理现场培训会在永和县召开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陕西佳县古枣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