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能吃一次的大青龙汤、微脉、于无声处听惊雷---郝万山讲伤寒论(十五)

只能吃一次的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是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如果吃了一次就已经出汗,即使病情有轻度的反复,也不要再用。

1,别可惜药

有一位老前辈提醒作者,在讲《伤寒论》中的大青龙汤证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大家:只要出了一次汗,就不要再用大青龙汤。

老前辈年轻的时候在南方行医。一个远房亲戚,发烧、身痛、胸闷、烦躁,是一个典型的大青龙汤证。他就开了大青龙汤,并特别说明,吃完了出了汗就不要再吃了。

那个亲戚吃了药,出了一大身汗,感觉好多了。到了晚上又有点发烧,心烦,就特别可惜把只吃了一次的药倒掉了。病人的妻子跑到药店又抓了同样的一付药给他吃。不料,吃完就大汗淋漓不止,手脚发凉,眼睛紧闭,不能讲话了。

虽然经过抢救,病人还是死掉了。

2,覆杯而愈

有一年夏天,一个年轻工人多次潜水。到了夜里,他打寒战,全身颤慄,几个工人摁都摁不住。随后就发烧、烦躁,赶快送到医院。

作者发现他发烧 40 度,脉搏非常快,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大叶性肺炎的早期。高热、胸闷、烦躁,身上一点儿汗也没有,是一个典型的大青龙汤证,即"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

作者用了30克麻黄,是最多的一次,准备让他多出汗。依据《伤寒论》的"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因为这个工人就在医院,不用准备炒热的米粉,可以直接输液。

病人喝完了大半杯药,不用盖被子,就大汗淋漓了。

所以说经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覆杯而愈。效如桴鼓就是像鼓锤打一下就有声。覆杯而愈是指杯子还没有扣下,身体就痊愈了。

接着马上给他输液,用抗菌素。经过这样及时的治疗,截断了病程,这个人住了五、六天院就出院了。

微脉

第38 条的后半条,"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微者,薄也。"因为阳气虚,鼓动无力,脉搏搏动的幅度很弱,幅度很小,所以摸起来脉非常薄。

摸这种微脉时,要在浮和沉之间仔细去琢磨,是能够微微察觉到一点搏动的。

有一次,一个病人血压偏低,有休克的倾向。

作者就让实习的一个同学观察病人的脉搏。

这个同学对学习心不在焉,摸脉时也是匆匆忙忙。第一下没摸到,用力按,还没有摸到。他就大喊"老师!没脉了!"

没脉就没有血压了,这句话吓得家属"腾"的一下站起来,作者也赶紧过来查看情况。

作者一摸,发觉还是有脉的,让这个同学再仔细摸。

这个微脉在轻轻摸时,容易摸不到。一旦着急,往下摁着还是会摸不到。

这时,年轻的学生或者急躁的大夫可能就会说没有脉了,喊出惊吓病人家属的话了。

(所以说作医生需要有沉稳仔细的素质,何颙也是据此预言张仲景可成为良医的。)

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 39 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脉浮"是邪在表,"脉缓"主湿邪。

"身不疼,但重",是湿邪重的一种表现。

这是湿邪欲向里的一种倾向,湿欲向里,体表没有湿了,身重可以减轻,但是湿邪没有持续入里,仍然在肌表,这是一个湿郁肌表的证候。

湿郁肌表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发汗为什么要用大青龙汤?

那一定是湿郁肌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有烦躁。不过在这个条文里面,没有直接把烦躁点出来。

"无少阴证者",是要与少阴病相区分、鉴别。

少阴是真阳虚衰,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可以有躁烦。

少阴病有躁烦,湿郁肌表与之不同。

言外之意就是说它的适应证应当是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是湿郁肌表造成的,烦躁是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所造成的。

所以伤寒界的前辈经常说,读《伤寒论》的时候,要于无字句处读之。

(读其他书也应与读《伤寒论》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读出作者隐含的意思,未能直接阐述的观点。)

这里没有说烦躁,但是提出了和少阴病相鉴别,暗示主证一定有烦躁,而且是不汗出而烦躁。

只不过这个不汗出是湿郁肌表所造成的,用大青龙汤发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万山:大青龙汤使用注意
【郝万山课件连载】大青龙汤证(四)
伤寒践行录:太阳病头痛
刘渡舟医案-大青龙汤证――溢饮案
太阳伤寒兼证
《伤寒九十论》——大青龙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