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介石在东北的指挥---读《辽沈战役亲历记》(上)

蒋介石在东北的指挥

一,不肯弃城

当时,国民党军的兵力不足,在东北只剩下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的大据点及其附近的少数中小城市。郑洞国、范汉杰等国民党东北高级军官都认为东北守不住,不愿留下来守城。

蒋介石已下决心要放弃东北,却为了顾全他个人的尊严,顾虑到国际影响和国内政治压力,自己不肯明令撤退部队,而是希望他的部属替他出主意背过。

而且蒋介石认为放弃长春影响太大,固守则可吸引一部分敌人兵力,减轻沈阳、锦州的压力。从长远看,放弃后再占领就不容易了。

二,主观臆断

1,不顾实情

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东北”剿总“总司令,专门负责东北军事。卫立煌到东北后,采取稳重态度。不管解放军攻打什么地方,守军如何告急,蒋介石再三电令他派兵解围,他总是把主力集中在沈阳附近不动,以免被围城打援。

卫立煌认为,解放军越打越强,分散孤立的小据点将被解放军吃掉,决心放弃吉林,集中固守长春。此时,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只剩下长春、沈阳、抚顺、本溪、锦州、葫芦岛等几个孤立据点。沈阳、长春军民的补给全靠飞机运输,每天只有四架飞机运输物资。卫立煌打算尽快将关内向东北增调的部队及补充兵员运到葫芦岛登陆。另在锦州以及沈阳附近抓捕大批青年壮丁补充部队,加紧训练,准备长期固守沈阳。

蒋介石与卫立煌相反,不从客观上的敌情、地形、敌我状况来确定方针,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始终不放弃将沈阳主力撤至锦州的想法。

蒋介石决心留第五十三军及第二〇七师守沈阳,其余各军及特种兵团(战车、炮兵、装甲车、骑兵等)统编为机动兵团,归廖耀湘统率,随时准备行动。廖急于成立机动兵团以扩充个人的权力,与卫立煌之间发生矛盾。卫怕廖将沈阳的主力拉走,坚决反对。于是,这个机动兵团始终未能成立。

蒋介石见廖受卫的限制,就令范汉杰集中力量经营锦州,卫、范之间矛盾也日益加深。卫又怕范的边区司令部是归华北”剿总“和东北”剿总“双重指挥的机构,一旦华北吃紧,华北”剿总“会把部队调走,使沈阳更加孤立。

蒋介石又召见第七兵团司令官刘安祺赴京述职,仍然基于打通沈锦线。刘当然也不敢接受蒋的这一任务。谁接受,谁就会被吃掉。

这时,东北各将领,上自总司令卫立煌,下至兵团司令官、防守司令、军长,都不同意蒋介石的方案。

锦州被围后,阙汉骞指挥葫芦岛的第五十四军、第六十二军、暂编第六十二师等部队,在空军、海军的掩护下,连日强攻塔山,均失败。蒋介石急于挽救范汉杰,势必攻下塔山,又派华北占地督察组长罗奇监督独立第九十五师猛攻塔山,仍被击退。打得国民党军谈虎色变,不敢再向解放军进攻。前线部队怪蒋介石不明敌情、地形、强令向塔山攻坚,导致无意义的牺牲。而蒋介石则大骂阙汉骞无用,不能执行命令,解锦州之围。

解放军已占领锦州后,蒋介石仍要卫立煌将主力从沈阳撤至锦州。卫认为,沈阳的要隘沟帮子、巨流河、大凌河已解冻,重武器及大部队皆无法通过。国民党军在沈阳的部队残缺不全,非经过相当时期的整补不可,否则一出沈阳就有被消灭的危险,仍拟坚守沈阳,待部队整补完毕后,相机打通沈锦线。

2,盲目乐观

蒋介石据连日空军侦察,共军大批向北票、阜新撤退,料定共军不会守锦州,强要卫立煌将第五十二军、第六军全部调归廖耀湘指挥,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协同葫芦岛、锦西已集中的部队,一举收复锦州。对这个计划,卫立煌、杜聿明均十分谨慎,不肯发言。

杜聿明问蒋介石收复锦州有几成把握,蒋说:“六成把握总有。”蒋似乎老糊涂了,有六成把握就想同解放军决战。为了讲明胜败之道,杜聿明引用孙子兵法:“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下面还有“而况于无算乎”,杜聿明害怕触怒蒋介石,没敢说出。“现在我们算到六成,只会失败,不会胜利。”

赵家骧分析敌我态势,认为继续攻击锦州须慎重考虑。此时,解放军在东北约有八十万,在锦州一带约有十一个纵队及若干独立师,约六、七十万人。长春有两个纵队近十万人,不久可能南下威胁沈阳。解放军的总兵力是东北的国民党军的两倍。国民党军既要防守沈阳,又要收复锦州。南北分进,不能合击,又有北各个击破之虞。

蒋介石听到这个不符合他主观愿望的意见,愤怒地说:”我们空军优势,炮兵优势,为什么不能打?“罗泽闿附和蒋的主张,他连说嗯嗯,脸上泛起一点笑容。杜聿明觉得,东北共军数量已倍于国军,战略战术又非常灵活。他建议以守为攻,相机收复锦州为好。蒋悻悻不乐,未硬性决定。

三,直接指挥

蒋介石历来喜欢亲自指挥,打乱了原来的指挥命令系统。

蒋同意孙立人部休息三日,对海城之危不救,致使第一八四师在海城起义。

蒋介石打开地图,看到拉法为永吉以东铁路公路的交叉点,认为此地非常重要,必须派一个团固守。但拉法是国民党军的一个孤立据点,与后方的交通、联络和补给不便,无险可守。而国民党各将领对蒋介石的指示,都视若“圣旨”,不顾具体情况,机械服从,不敢独断专行应付紧急情况。当守备拉法的团长发现解放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是,向师长求援。师长、军长以及司令官都令其固守待援。结果,援军未到,全团被歼灭,团长被打死。

蒋介石向锦州范汉杰空投一封信,要他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锦西。同时,给郑洞国也空投一封信,要他赶快突围,否则沈阳也不等他了。锦州与长春的守、弃关系到整个东北作战计划,蒋投信前不同卫立煌等将领商议,已形成东北国民党军”有正无奇,有奇无正“的局势。锦州守退两难,长春突围不成,反被消灭。解放军可能集中全力围攻沈阳。

卫立煌本来在葫芦岛设了救援锦州的指挥所,由于蒋介石的插手,并没有起到作用。

四,与部下的关系

1,责怪属下

蒋介石在葫芦岛部署完毕后,乘”重庆“号返塘沽。他用白手套到处摸,发现舰上有灰尘。在吃饭时,就大骂海军司令桂永清:“海军腐化堕落成这样,要亡国!”一直骂到吃完饭,气还未消。

锦州守军被歼灭,蒋介石吓得不敢再住在沈阳,急忙乘飞机逃走。蒋并未检查他指挥失当的错误,反而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葫芦岛的将领。他大骂阙汉骞指挥不力,丧师辱国,该枪毙,但没有骂侯镜如。

卫立煌坚持要集中兵力守沈阳,而蒋非要收复锦州不可。杜聿明同意卫的意见,傅作义也不支持蒋。蒋大骂卫,又举起拳头说:“马歇尔害了我们的国家。原来在胜利后,我决定军队进到锦州后,再不向前推进。以后马歇尔一定要接收东北,把我们所有的精锐部队都调到东北。弄得现在连守南京的部队也没有了。真害死人!”

卫立煌与赵家骧认为锦州失守,廖兵团再无西进的必要,应迅速撤回新民,否则有被解放军包围消灭的危险。但慑于蒋介石”非攻锦州不可“的命令,又不敢独断专行,下令撤退。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都认为蒋的收复锦州命令不能执行,也不肯背负丢失东北的罪责,但都不敢拒绝,只是背后埋怨感慨。

2,欺骗部属

卫立煌收到郑洞国的电报,称曾泽生起义,新七军放下武器,郑只守在长春银行大楼。杜聿明按照蒋介石的指示,本想用美军直升机在银行大楼顶降落,将郑洞国救走。但沈阳无直升飞机,飞行员害怕解放军的火力封锁,不敢降落。

蒋介石口头上说,他要想尽办法援救郑洞国脱险。可是,除了向卫立煌和杜聿明如此交代外,别无他法。所谓的”援救“不过是自欺欺人,骗郑洞国的花招而已。

3,不要江山

蒋介石于十月七日返北平后,八日又要去上海。傅作义以为蒋是要在上海发表双十节谈话,就劝他不要去。蒋说他有私事要去。事后才知道,蒋经国在上海”打虎“,要办投机倒把、扰乱金融的孔令侃。蒋得到消息,急忙去上海救孔。傅作义称:”蒋介石要美人,不要江山,我们还给他干什么?“

蒋要杜不经卫立煌,直接给廖耀湘下令收复锦州。杜聿明心慌意乱,又很难过,想着:“算了吧,反正江山是他的,部队是他的,他要丢就丢,要送就送。万一我坚持我的意见,从营口撤退也不成的话,我就有杀头之罪。我做他的部下,只好接受他的命令。”

蒋介石指挥作战,不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只要将领听他的命令,战争就会获胜。

蒋介石的一系列做法使东北的国民党将领各怀私心,各据实力,要直接听他的命令,导致谁也无法统一指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沈战役打响前蒋介石与卫立煌的矛盾
如此用人谋略,神来了都甘拜下风
蒋介石晚年日记反思国民党失败原因:没把精锐部队及时撤出东北
1948年10月15日 (戊子年九月十三),解放军攻克锦州
三大战役经过和双方的伤亡
从五虎上将沦落为“共谍”:卫立煌做了什么,这么招蒋介石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