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画家柳子谷传


读罢《咏叹与孤独 画家柳子谷传》,令人为之深深一叹。
首先,书的内容一般。因为看似作者并非书画工作者,外行人很难道出个中奥秘,所以只能说轶事。
其次则是传主柳子谷本人遭遇可叹。一方面出身农家,能够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大概主要在于天分和勤奋。新政权建立前名盛一时,靠卖画生活富足,画兰草按叶子论价,与徐悲鸿、张书旂号称“金陵三杰”。还曾被张治中推荐担任湖南某地县长。
在新政权建立后受到严格管理,先是教中学,后来教艺专,几经辗转从大连来到济南,多少年居住在区区八平方的小屋子里。
土改时家乡曾经派人外出抓捕他这位国民党中央的前委员、旧县长,幸未找到,否则性命堪忧。
多少艺术家前半生潦倒,后半生辉煌,他整个被倒过来。时运命者,真是奈何。
三杰之中,今人只知道徐悲鸿,其实是死的早。张书旂去美躲过一劫。他自己就只有忍辱偷生了。
柳子谷谈绘画艺术摘录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裱五统一,其中以“画”为主。中国画重视笔墨,亦即“运笔动态,用墨方法”,此乃中国画之精髓。
◇“神”以“形”立,“形”以“神”贵,二者不可偏颇。
◇中国画当用笔精练,要达到加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疏而不漏,恰到好处。
◇景真、情真、理真,乃吾作画之所求。
◇中国画要发展,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林语堂说得好:“守古不变则窒息僵化,知新而不温故则忘本盲从。知今不知古必根底不深,知古不知今必与时代脱节。”我以为,继承与创新是我们的责任。
◇一味强调师承,似有“包装”之嫌。须知,名师未必出高徒,正如大学培养不出小说家。真正卓越的画家,需要独特的悟性和潜质——别具一格的感性、灵性和个性。
◇作画,是画家个人情怀、才智和自由思维在特定时空下迸发的结晶。正所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没有一定的悟性,欠缺“点石成金”的功力,是不会画出好画来的。
◇中国画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和理论。对其狂妄、虚无均要不得,盲目否定更是错误、可悲。文化自信是衡量一个画家趣味的标志,应做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画家。
◇画画是我的癖好,从小就立志要为之奋斗一生。坎坷也罢,磨难也罢,经过灵与肉的积淀,已成了我生命的养料,让我有了自己观察人生的视角。我以为,艺术贵在真诚。
◇人们称我是“画痴”,我笑之。“文革”游街批斗回来,只要回到画案边,面对笔墨纸砚,什么屈辱、痛楚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作画忌只见笔墨程序而无生机。五代荆浩论笔法云:“必全其生意。”中国的“生生之道”宇宙观,岂能不在画里体现?生机生意必自笔墨出。
◇中国画的造型追求以意还形,含意于形,意在表现物的天趣、人的精神。《历代名画记》中论述了形神兼备,而传神尤为重要。
◇笔去繁杂琐碎,墨要润泽浑厚。笔为骨,墨为肉,好画当“有骨有肉”。
◇笔墨之功是画家的心力、腕力多年修炼之果。有了这种功力,方能体现和驾驭中国画的美。
◇中国画注重写意,不能单凭肉眼的直感。只有默记默画,将形象装在心中,方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中国画独有的特点就是具有造型的记忆性、笔墨的书写性、意境的文学性和内涵的哲理性。
◇大章法作小画,要小者不繁;小章法作大画,要大者不空。
◇所谓“此处无墨胜有墨”的奥妙所在,即以白彰墨,以墨彰白,互补互映,为观者提供更多的回味空间。
◇画面上的空白是“计白当黑”,“白”与“黑”有同等作用。“白”,有大块的空白,分散的小块空白,乃至笔迹中的飞白。从而使画面产生虚实对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如是,画面方显空灵。
◇在有墨与无墨之间,过渡色的调节要靠水。所以,“水墨画”把水字放在墨字的前面,不是没有道理的。墨分五色,主要靠水来“勾兑”,墨法中讲的积墨、泼墨、破墨,也是讲用水的技巧。
◇中国画的点、线、面之形态,就像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音域、音色一样,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点、线、面不仅是中国画的造型元素,也是审美对象。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此乃中国画所独有的魅力也!
◇走笔落墨留下的是“线之形”,而“形”所溢出来的是“线之神”,此“形神兼备”之谓耳。自古以来,素有“画竹,竿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的说法,可见线走得漂亮不漂亮,多与书法好坏有关。
◇我喜欢在画上题诗,也常引题别人的诗句。画与诗在纸上是一种融合。画、可供观赏;诗,可供吟诵。这一观一吟,带给人的感受若是“诗情画意”之极致,那一定是上乘之作。
◇“画中有诗”不是单靠题诗使画得到升华,而是应让画面的形象唤起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换句话说,画家应具有诗人的眼睛,哲人的头脑。
◇中国画讲究文化底蕴,它决定你是否能发现自然万物的内蕴之美,也是决定你能否体悟人生变化之哲理的关键。一个画家,既要有对至大至美的“道”和“天人合一”的追求,又要有纯熟多变的绘画技法,方能创作出“成教化,助
人伦”“善性情,涤烦襟”、具有承载人文精神的优秀作品。
◇“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在作画立意阶段画家是“胸有成竹”的,一旦落墨则进入“胸无成竹”的状态。在已有的墨迹上因势利导,笔笔生发,逐渐完善,最后归于“胸有成竹”。
◇大凡高、精、尖之技艺,必是不易掌握的;而粗制滥造的涂鸦之作,却可轻易临仿得惟妙惟肖、真假难辨。艺术的高下、技法的优劣并不难识别,切莫被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所欺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纳万境 —— 漫谈中国画中的“空白”艺术
国画的黑白之美
邱汉桥浅谈传统中国画的黑白审美意象
“计白当黑”论
中国画“空白”:一处氤氲韵味的“气场”
中国山水画的虚实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