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农坛,炎帝祭祀文化集大成者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姿势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山川坛”,在北京城外。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改称“神祗坛”,祭奠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诸神,建外城,和天坛一起被圈入城内。

明万历皇帝改称“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太岁和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突出以农为本,祈求先农神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奠先农炎帝,称谷神,与黄帝族交融,形成华夏民族。先农坛是几千年来中国炎帝神农氏祭祀文化的集大成者。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太岁坛;2.神仓院;3.神厨库院;4.俱服殿;5.庆成宫和钟楼。另有坛台四座: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观耕台。此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老北京有“九坛八庙”之说,这些地界儿都是明清两朝皇家祭天祭地祭神明祭祖宗的地方,先农坛在其中就占有两坛,太岁坛和先农神坛。

太岁坛

太岁坛,正月上旬、腊月下旬两吉日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祗。内有四座单体建筑,包括太岁殿、拜殿及东西配殿。拜殿、太岁殿屋面均为单檐歇山式,上覆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

这组建筑群现辟为古代建筑博物馆。

点开链接,赏古代建筑

古建寻幽,走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焚帛炉,为无梁砖石结构,却有丰富的仿木构建筑细节,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

先农神坛

先农神坛,祭祀先农神,是一座单层方形砖石平台,台面高出地面1.5米,边长15米多,四面各出8级台阶,青石阶条石,坛面金砖墁地。

坛边有一颗

姿态奇特的古柏

天祗坛

神祇坛包括天祇坛和地祇坛。天祇坛供奉风、云、雷、雨之神,坛台和石龛早已不存。

地祗坛

地祇坛供奉岳镇海渎、天下名山大川与京畿名山大川之神,原坛台已毁,后将神龛神位移至内坛保护,按原方位摆放,并用灌木模拟坛台,再现历史风貌。

正南有五个白石龛,其中三个刻山形,为五岳、五镇、五山神,两个刻水纹,为四海、四渎神,龛下四周凿水池,据说祀时放水缓缓流过;东侧两个石龛,刻山水,为京畿山川神;西侧两个石龛,亦刻山水,为天下山川神。

观耕台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这等浮夸的琉璃装饰(据说龙草纹不多见)自然是乾隆爷的审美。观耕台正在修护中,未能登台观赏。

举办大典的耕地位于台南侧,耕地总共一亩三分,所谓“一亩三分地”即来源于此。

现在用作育才学校的操场。

俱服殿

俱服殿与观耕台同在一条轴线上,位于观耕台北侧,是皇帝行礼更衣之所,也就是御用“更衣室”。

里面正举办“北京四合院门墩儿艺术展”(文末插播该展内容)。

神仓院

神仓院现被某单位占用,不能进入。

从门口可见方形的“收谷亭”和圆廪,仓房上开有天窗,皇家仓库专用的雄黄彩画清晰可见。

“一亩三分地”每年收上来两百斤粮食,而且分为五谷,便收藏于神仓院。

神厨库院

先农神坛北面有一个院落,是神厨库院,由正殿,东、西配殿和两座六角井亭组成。

正殿为神牌库,用于供奉先农神的牌位;东配殿为神库,存放祭祀和亲耕用品的地方;西配殿为神厨,祭祀时制作祭品。

西北围墙外是宰牲亭,为不多见的重檐悬山顶结构,由于不开放,只能扒门缝窥视,未见整身真容。

庆成宫

庆成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先农坛内坛东北部,与内坛的几组建筑基本处于东西同一轴线上。明代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作为皇帝行藉田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之地。

目前庆成宫被育才学校和居民区隔离于先农坛建筑群之外,必须绕道前往。庆成宫组建群原被育才学校用做食堂,于2000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

在居民区内七拐八绕后首先看到的是东掖门。从东掖门北侧的小铁门进入院子后,第一感觉就是空旷而寂静,好一处闹市中的幽僻之所。

西掖门与东掖门遥遥相对,原先是通往先农坛的捷径。院内还有部分住户尚未迁走,依然占据着院中的各个角落。

庆成宫坐北朝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外宫门、内宫门、大殿、妃宫殿。

大殿前时辰牌亭的顶部恢复得很粗糙,日晷也只剩下空空的石台。庆成宫钟楼已不存。 

先农坛祭祀的神祇如此之多,可见一次丰收,需要天庭众多衙门的通力合作。

插播

小小门墩儿讲究多

“门墩儿”是老北京人非常熟悉的物件,是门枕石上突出于门外的一部分,又叫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北京四合院的宅门中,几乎都有门墩。

门墩有门枕石、圆门墩儿、方门墩儿、滚墩石、异型门墩儿五种基本形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等。从等级上论说,文官用书箱形,武官用兽吻形,而王府门前门墩的狮子头特别大。

门墩的雕刻纹样繁多,通常会借助人物、草木、动物、工具、寓言、几何图案,表达希望长寿、富贵、驱魔、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

门墩雕刻多以汉语谐音表意,比如“鱼”和“余”、富裕的“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穗”与“岁”、“瓶”与“平”、“鹌”与“安”谐音,表示年年平安。

雕刻的纹样有时也取意于民间传说或佛教经典,如八宝图案,“八宝”即宝伞、胜利幢、宝瓶、金鱼、莲花、左旋海螺、吉祥结、金轮。又如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大幽鼓,曹国舅的拍板,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八种物件的图案象征着八仙庆寿。

当年老北京的胡同里,大大小小的民居宅院门前,都会有一个个在那里静卧了数百年的门墩,而现在,在四合院变成大杂院的背景下,在人们日渐淡忘的环境里,这些非常实用的石刻艺术,慢慢的变得尘封零落了。有的被风化了,有的被深埋在了高楼之下,有的可能也被填在了护城河底了。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门墩现在还说不上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但是毕竟失去了就不会再寻回来。借由此展,感怀下京城文化些许的变化,也算是种欣慰了。

先农坛总是十分幽静,古代建筑博物馆又设立在这里,只有闹市探古寻幽的人才来寻访。寻访先农坛,赏中国古建,这是北京一个被人忽略但却是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

游完先农坛,使我萌生了想仔细看看老北京“九坛八庙”的想法,插空随缘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严重被低估的景点——先农坛
北京九坛八庙之—先农坛—太岁坛
北京深度(14)先农坛记: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的由来
文化遗存(120)北京大慧寺明代彩塑二十四诸天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篇):先农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