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在天地 养心消夏

本文共1616字  剩余阅读时间6分钟

银鞍照白马 隐剑在山水

游山玩水,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消夏方式,也是文人修身养性,感悟佛禅道义,体验儒教天人合一的生命形态的途径,更是文人雅士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山水之间的自然灵气,触发了那些高度心灵能力的释放,人成全了自然,自然也成全了人。自然之美互为调和、和谐有序。难怪迁客骚人亲山近水不亦乐乎,尤其是燥热的暑天。

南北朝时徐陵在《内园逐凉》诗中写道:“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在高树浓荫下抚琴酌酒,寻求一份清幽与自在。或栖于树荫下或走进竹林,或登高凭临或倚靠在水畔亭旁,古人的避暑方式可谓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

“资深钓友”李时珍说垂钓能够解除“心脾燥热”,尤其是夏季。一到夏天,他就掂着吊杆窜进山里,还不忘积极地向好友安利夏钓的种种好处。人常说“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垂钓修身养性,夏钓更是抚平躁动,平心静气的好活动。

文人画中也常常描绘山居纳凉,戏水消夏的场景。著名的《槐荫消夏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现藏于北京故宫。画中描绘了当时文人闲适的日常生活:在盛夏的绿槐浓阴下,一高士坦胸赤足而卧,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榻侧置雪景寒林图屏风,条案上罗列香炉、蜡台及书卷什物。人物、床榻、条案、文房清玩刻画人微,极富艺术表现力。行笔飘逸柔美、气韵清新优雅。“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元代刘贯道的夏天也够“热辣”,《消夏图》中一高士解衣敞怀,露胸露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右手持尘尾,左手执书卷,双眉微锁,嘴唇紧闭,仿佛正在凝思。后斜置一琴,榻后方桌上陈书卷、砚台、茶盏之属,点名了画中主人的生活情趣。榻旁为一屏风,仕女二人相对而语。

山水消夏,上士养心

与古人的消夏降温方式相比,今天人们的消夏法宝实在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空调能够模糊四季的界限,车船飞机能够模糊地理的概念。上班族白天囿于格子间,晚上把自己关在空调间。

现代人与自然的“隔绝”,比契科夫的“套中人”更甚。看那“落后”的古人——钱权兼备的贵族们流行在自家掘地窖;贫民百姓则学会了在井里冻西瓜,叫做“浮瓜沉李”;文人无所事事,晃着膀子,一辈子痴爱“游”山与“玩”水,更何况伏天苦夏长。

而在与“山水”的关系上,“游”既是一种以精神与自然山水融于一体的令人愉悦的方式,又是创造精神的超然表现。“游”与“山水”分不开,而“游”又与人之性、山水之性相互为;“游”是一种开始,是一种出发点;“游”,也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的结果。“山水”意识的发生和“山水”意义的衍生,正是在“游于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精神关照下体现出来的。

古人的山水消夏游,无非取材于自然之物,放归身心于自然之处。相比现代科技的“反自然”,他们反而更像生长于自然界的活生生的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合,与自然山水相通应。这种笨笨的感觉,分明是一种藏巧于拙的大智若愚。

再看看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讲的是夏属火相,有积极、向上,生机勃发的活力。同时,在五行对应的五脏六腑中,心与火相对应,与四时之夏相通应,心气则与夏气相通应。既然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那么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自然关联着人体五脏的功能活动系统。这样看来,消夏,即是消除火气,便是要消除心火了。

消夏消火,上士养心。山水消夏游并非简单的“避暑”行为,它的上乘境界终究是保持一种静心、清心、散心的平和状态,一种充满东方禅意的境界。现代科技拼命强调的“人性”与“情怀”,于古人来说,那可是信手拈来的“天然生活”,与佛家来说,即是现代人往往容易忽视的“心灵环保”。

回忆一下早先,当我们出行还靠牛车和快马,那时候我们还能用身体发肤感知节气的变迁,还能认出半夏是什么时候从泥土里冒芽儿。当萤火虫出生,蟋蟀来家里乘凉,小暑就到了。那时候,天地的规律还在人们的体内运行,笛音夏扇,夏虫和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十大雅事,你会几样?
夏日时光,穿越进文人画中跟古人一起吃瓜消夏
历代均有避暑消夏的作品 形成另类中国画题材
遗名复避世,消夏还消忧——月卿临古《消夏图》
古画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古人喜歡如何布置書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