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学中医:作为六腑之一,小肠有哪些基础知识要掌握?

五脏六腑绝对是所有学习中医的人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在五脏六腑里,“肝心脾肺肾这五脏”大家都说得比较多,相对也了解得多一些。

相对而言,六腑里就有一个常被人们所忽视的。

比如小肠,它既没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那么大名声,更没有“胃为水谷之海”的耳熟能详,也没有“人有三急”的大肠、膀胱那么经常被感受到。

但在中医脏腑理论里,并没有哪一个脏腑就能被忽视,小肠当然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一下这个“腑”。

从位置来说,小肠位于腹部的中间,上面通过幽门和胃相通,下则通于大肠。现代科学的小肠,又将其分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等部分,中医的“小肠”之腑则笼统相称。

和其他脏腑一样,小肠也有它与众不同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从表里关系来说,小肠又和心相表里,络手太阳小肠经,属火属阳。从外观上看,它是一个纡曲的、回环迭积的中空管状器官。

1、小肠能被动接受从胃里下传过来的、经过了胃的腐熟之后初步被消化的食物,从这个角度看,此时的小肠就是一个容器,古人便将它说成“受盛”,意思是接受和装载;

2、那些在胃里被腐熟粗加工的水谷食物,到达小肠之后会停留一段时间,慢慢向下进入大肠。在小肠的这段时间里,水谷食物进一步被消化的同时,里面的精微物质也会被吸收进入营血,剩下的糟粕则继续下行进入大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化物”,也就是消化和吸收的意思。

弄懂了“受盛化物”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问题出在“受盛”方面,那就会形成一些诸如传化停止的问题,主要就是气机不畅,而不通则痛,于是便会出现腹痛。

如果问题出在“化物”方面,则主要就会导致食物消化、营养吸收的障碍,于是便会出现一些腹胀、腹泻、便溏等问题。

所谓分清泌浊,是指经过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在小肠里进行“精加工”的同时,吸收其中的水谷精微进入营血,舍弃其中的糟粕下行进入大肠,这个过程就叫分清泌浊。

其中的“清”指的是水谷精微物质,而“浊”则指的是糟粕。

其中的“分清”,其实叫做“吸清”更加贴切,将水谷中的精微物质收集起来,通过脾的输布而上达心肺在濡养全身,就相当于身体获得营养的源头。

“别浊”也可以从两个部分来解释:

1、食物的残渣糟粕,从小肠通过阑门再传送到大肠,最终形成大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2、多余的水分,通过小肠经肾的气化作用再渗入膀胱,最后形成小便,经尿道排出体外。

理解了分清泌浊的生理功能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一旦这个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形成哪些病变。

如果是“分清”方面的问题,那就可能出现完谷不化、下利清谷,如果时间稍长,机体的气血还会不足。

如果是“泌浊”方面的问题,一是大便方面,可以出现便秘,也可以出现腹泻;二是小便方面,可以是小便频数,也可以是小便短涩而频。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方面的生理功能,可以说是小肠作为六腑之一最需要关注与掌握的。

当然,在中医诊断系统里,小肠“分清”的部分大多被归纳入脾的运化里讨论,而泌浊的部分,则又分属大肠、肾、膀胱等多个脏腑。

一般而言,我们说到“表里”,大多会先有一个“内外”的概念。但小肠和心相表里的论述里,最常见的就有一个“心移热于小肠”的概念。

什么叫“心移热于小肠”?

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心经有实热的时候,就有可能影响到小肠。比如心火炽盛时,会有口舌生疮、烦躁不寐等表现。如果此时再出现小便赤涩、甚至尿痛而频,这就是“移热小肠”的表现。

实际上,心移热于小肠还有一个更实用的知识点,那就是心火炽盛的时候,按理需要清泻心火。而心为君主之官,直接苦寒泻火似乎有所顾忌。

这时候,通过清泻小肠而“导”出心经火热,就是中医很常用的一种治法,如著名的导赤散,就是遵循这个理论建立起来的。

总而言之,六腑之中,小肠相对来说似乎显得有点“冷门”,但我们可以从上述三个和小肠有关的生理功能得知,小肠之所以成为“六腑之一”,确实也是名不虚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之六腑(身体探奇18)
中医奇恒之腑和六腑的区别
中医知识简练分享记忆和考点: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六腑、七情六欲
第23 讲 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