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届七市联考三模作文解析及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一、理解概念。

1,名声

即社会评价。

这里的“社会”可大可小。大,遍及全人类;小,只在团体或家族内部。

这里的评价,时间长短不一,长,可达几千年,短,也许只在有生之年。

社会评价,可以是“内部”评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各种奖项的评选,某种声望,口碑,等等,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可以是“外部”评价。墙内开花墙外香,生前寂寂死后闻名,属于此列。

2,好的

什么是“好”?

全人类公认的,经过时间淘洗的,毫无争议的,这样的“好”写起来最保险,但也没说头——才几个人符合这标准?

“好”还有另外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或文化里会有不同。否则,就不会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不会有“生前寂寂死后闻名”。时空上的错位评价,来自于评价标准的不同,也就是对“好”的理解的不同。

所以当我们谈论“好”的时候,要有明确定义。

郭巨埋儿的“好名声”,今天来看就是恶名。

《悲惨世界》里的沙威,兢兢业业,不屈不挠,要抓捕冉·阿让,让这个可怜的人得到他“应有的惩罚”。他认为自己光明正大,配得上“好人”的称号,但今天的你却认为他是坏蛋。

有人说,中国生产了许多奥赛冠军,这荣耀无人能比,却鲜有诺奖得主。在国内的“好”,在国外也能算“好”吗?“状元”的“好”名声,为何有人赞美有人质疑?

过去的“好”,不等于今天的“好”。

今天的“好”,明天会不会变?

这里的“好”,在那里一定还是“好”吗?

不同的人,对“好”的理解也会不同。他崇尚的道德模范,可能是你眼中的殉难者。你坚持做个谦谦君子,在他看来可能就是又迂腐又穷酸的孔乙己。

多想想“好”的不同含义,能拓展我们思维的宽度。

3,追求

追求是个带有主动意味的概念。

它既包含动机、目的和意愿,也暗含为了达成目标所做的动作。

可能存在某种错位。

比如哥伦布,是为了发财才去开辟新航线的,结果成了发现新大陆的英雄。这样的结果不是他本来想追求的,是意外的结果。

错位的例子不怎么好找,动机和目的,死无对证,时光不可倒流,人们已经习惯根据结果来倒推目标,事情做成了,就说他当初有远大目标,事情没有做成,就说他爱好高骛远。马化腾当初有远大目标吗?有人说,创业途中,马化腾想把腾讯转手他人,自己实在心力交瘁。但没有人买啊,只好硬撑着,撑到了现在。

4,负担

负担是一种心理感受。

不想做,或觉得自己做不了,但又认为自己必须去做,不得不做,目标一定要达成,就成为负担,成为枷锁。

因为是心理体验,一般人很难换位思考。

比如,马云说,每天挣10个亿的日子很不好过,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吗?拿工资的我们很难换位思考,根本理解不了。

同理,学渣也许从未想过学霸也有心理负担,学霸对学渣的内心世界能体会多少呢?

除非亲身体验,否则很难感同身受。在心理感受上,劝解别人轻飘飘,化解自己沉甸甸。

这是一种说来容易做来难的心理感受。

心理负担,跟人如何看待“我”这个问题密切相关。

你是社会人,你在生活里总有一个社会身份——学生、教师、子女、父母、同事、下属、领导……

哪怕是皇帝这个身份,都会带来“负担”,你不得不按照规定的礼仪坐卧行走,你能在龙椅上随便挠痒痒么?

为了让那个“身份”看起来像回事,人和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就上演了若干故事……你也在自己的各种“身份”角色中穿梭,为了演好那个角色“负担”重重……

失败可以重来,成功却难回头。你在某种“身份”上获得了好名声,想回头可能吗?大家听说你是免费为大家修车的活雷锋,纷纷送上自己的坏车让你修,你再也不能收一份钱!否则,一世的英名全毁啦!表扬一个人扎根穷山沟默默奉献,等于把他今后的日子也困在了那里,再也没有翻身做富人的机会。自己不在乎当然没问题,假如你有一天,想换一种活法,不想当活雷锋了,你那个名声对你是不是负担?

负担,还是一种责任。

国家,民族,团体,企业,以及人,都有无法摆脱的责任,维护某种形象的责任。

这很不容易。好名声之所以可贵,就因为来之不易,难以维护。

二、分析材料

1,两种“认为”,体现了不同人群不同的价值观。

第一种“认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更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个体生命只有得到社群的肯定才有意义。

《寻梦环游记》里说,你被人记着,你才算活着,你被人遗忘,你就真的死了。

没有社群认同,你是谁?谁是你?

当你说,你是宝宝,你是学生,你是警察,你是经理,如此等等,无不包含着你的社会身份,离开了这些,你什么都不是。

没有社会认同,人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追求名声,看上去像是一种高级的人生追求,但实际上也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今天的已经基本满足了温饱的人们,追求群体认同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尽管人们说,生活如同演戏,言下之意是,不必太把社会角色当回事。但人确实离不开角色,角色是必需品,是人跟社会联结在一起的一个点,是人抵御孤独的堡垒。

生活越富足,生命的有限、短暂和孤独就越让人恐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自己的灵魂和群体融合在一起,就间接地抵御了这种恐惧。李白一直活在他的诗里,活在你我的心里,他的生命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延续。这大概是人们追求名声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之一。

为了实现那个角色的价值,有人会不择手段。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个别人的名声,损害了其他人以致无数人的利益。

正反两方面的利弊,你都要考虑到。

第二种“认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更看重个体的生命体验的自由。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不能重来,能活出真实的自我,按自己想要的活法走一遭,就死而无憾了。

我为什么一定要按那些条条框框生活?为什么要为了“你的好评价”而失去“我”的自由?

我不在意我死之后别人的看法,跟我有啥关系呢?我不要假想生命的虚拟延长,我只要现世的潇潇洒洒。

这种价值观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有限生命的体验过程,比他人给的好名声更值得追求,尤其是当名声成为束缚自由的枷锁时。

2、两种“认为”背后,是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生存和生命的困境。

人是社会性动物,离开了社会,你什么都不是,甚至你连活下去的能力都没有,你依赖它,就要顺从它。

社会评价又是一种负担,因为社会评价的实质是约束,是社会约束。突破约束和限制,是生命个体的重要心理需求,虽然有文明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建设社会规范,以便种群和文化的延续,相伴相生的,反规范、反约束的历史和文明是同样长短,这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三、适用场景

分析完了概念和材料,题材和范围,观点与角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联想,你想到的,就应该是你最有感触的。

我个人主张写为人生的作文。

是人生困境,让我们需要一吐为快。

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困境,让我们不吐不快。

你想要名声、又不想要名声?别人牺牲你的利益去塑造他自己的名声?你牺牲自己成就集体的名声?你牺牲集体成就自己的名声?你和他人如何互相成全彼此塑造好名声?……你在不同场景里会面对不同的难题。

因此,你不要给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一大堆指导他人如何生活的废话。你写给谁看呢?就算我是老师,假如我利用自己的身份苦口婆心:“同学,你要做一个好学生,要做一个让大家都交口称赞的人!”你爱听这样的话吗?

谁不想做让人交口称赞的学生呢?我也想被表扬啊!你出那么难的试卷我考不出来,自己不光彩,还让老师和父母没面子,我也不想这样啊!分数的多少不由我说了算。真要让我说了算,来来来,我来组织老师们爬树比赛,根据爬树的高度和速度来评定谁好谁坏,你愿意吗?

看上去我似乎在胡说八道,但我问你,坐在考场上写这篇作文的你,想不想高分?将要参加高考的你,想不想高分?想不想要好名声?当然想!每一个人都想!高分和好名次的背后是好名声,不光是自己,连带自己周围的人也挣足了名声。

可惜这种好事只有少数人能享有,就算在模考当中出类拔萃的学霸,也难免有时会心情忐忑——考砸了怎么办?

我们的人生困境就在这里——我们没有办法摆脱名声对我们的控制,这根本不是我们要不要追求的问题,我们的个人意志在庞大的社会评价体系里渺小软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你追,还是不追,名声都在那里。

个人究竟能做什么?

你做,还是不做,名声也都在那里。

你的生活状态跟这名声息息相关。被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是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看到一条朋友转发的信息。

欺负是不是评价的一种方式?不甘心被欺负是不是想要好名声的一种心理诉求?

不能得到好的评价,就有可能像这样以一种极端方式呈现出不该有的结果。

电影小说中的大反派常常有一段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经历,这真不是为了情节需要随意编造的,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我们被他人评价,又评价他人。

我们追求好名声,又被坏名声欺负。

我们裹挟其中,身不由己,挣扎乏力,又心有不甘。

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直面这样的生活状态,阐述自己的生活主张和选择,思考如何让自己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是我主张的写作方向。

文章的张力和生命,离不开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思考和表现。

我们要写为人生的作文,要写能表现自我的作文。

所以,你发现,我没有给你讲这个材料有哪些场景可以写,没有让你做选择题,选择你感兴趣的场景来写文章。

我要让你做一道思考题,思考你自己会怎样评价他人,以及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的问题——借着“名声”的话题。

这是人生的大问题,是每个人终身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空谈不要被名声控制是没有意义的——如何避免高考失利后的自杀悲剧更有思考价值。

我问你,你觉得范进中举后的发疯很好笑,又觉得蒲松龄没考中是考试制度的失败而非蒲松龄的失败,为什么到了我们自己身上,就既不好笑也不可怜呢?

我再假设这么一个场景,秦始皇为了早日修成长城,设立了一枚特别奖章,用来表彰出苦力最多的人,你会为了获得这枚奖章奋勇拼搏吗?——你也许会说,谁会这么傻啊?最杰出的奴隶也是奴隶啊!

眼下的我们,人身自由固然有,但精神自由真的有吗?你敢说自己不是某种观念的奴隶吗?

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真的有么?

我们评价他人,接受他人评价,真的没有偏见么?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怎么就成了大反派了呢?

我不敢说我没有偏见,我以上言论也许就是偏见——是不是偏见,要跳出圈外才知道。

问题是,人如何才能跳出自己的见识圈呢?

这真的很难。你身在庐山,如何跳出庐山看庐山呢?

希望我的问题能引发你同样的思考。

找不到答案没关系。作家在作品里发问的时候,也没有给读者答案。

每一个答案,都被困在“今天”里,不能保证会打开“明天”这把锁。

那也没关系,“今天”过好了,每一个“今天”过好了,那个“明天”也就等于得到了保证。

【附】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一、审题与立意

1.审题和立意

材料的第一句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来自民间俗话。意思是大雁飞去留下鸣声,人生在世要留下名声。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说明:前一小句承接俗话,很多人将追求好名声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必然价值取向;后一小句说的是不要刻意把追求好名声作为的行事原则,不能受好名声的束缚

理解材料时,首先要明确“名声”的含义。“名声”是指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这个评价不是一个快速得出的结论,而是经过事件、考验或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后形成的一种明确的评价。其次,不能把“追求好名声”理解为让人生厌的功利行为,这是人们向善的价值理念。再次,不让名声成为人生负担,不是指反对追求好名声、不要好名声。

2.立意

材料中的“名声”是积极的、有正能量的评价,立意不能违背这样的理解。行文时不管是正面的肯定、反面的批判还是辩证思考,最终指向应落到对人或某一主体的价值追求这个核心上来。

3.写作注意点

材料中的表述看似围绕人展开,切不可狭义理解为只写人。写作时可以扩大视野,如写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民生工程、文化发展等多领域,这样可以避免题材的雷同,也可以让阅卷者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

2.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立意】

①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义,偏离材料基本内涵,如写“不要名声”,应定为五类卷。

②文章立意要与材料相关,且对“名声”理解正确;如出现貌似说“名声”实为贴标签的作文,或偏离材料如何看待名声的中心,只写如何坚守名声,应定为五类卷。

③立意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定为六类卷。

【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要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适应《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的要求。

【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就应该在48分以上判分。以充分肯定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作文,有利于在最后阶段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有特色的作文,如文体创新、见解独特、立意新颖、富有生活情趣等,阅卷者应秉持公心,以欣赏的眼光,勇于打高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甚至创作的积极性。

④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⑤慎打40分以下作文。

4.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阅卷组长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缺作文题,扣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2018届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三模作文
2018南通三模作文立意详解
预测2022高考作文考前必看:押题 “减负” 范文 点评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6
作文指导:名声与负担
2014年高考热点话题盘点及高考作文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